APP下载

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浙江省11地市的实证研究

2015-08-16王雄志周永博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城市化耦合旅游

王雄志,沈 敏,周永博

(1.苏州大学 旅游系,江苏苏州215123;2.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管理研究】

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
——基于浙江省11地市的实证研究

王雄志1,沈敏2,周永博1

(1.苏州大学 旅游系,江苏苏州215123;2.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从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水平三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和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并分析浙江省11地市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从城市旅游化发展的绝对水平来看,浙江省11地市可划分为最优、较优、一般和较差四种类型;根据城市旅游化发展的耦合协调等级,浙江省11地市可划分为协调、勉强协调和失调三大类。文章针对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给出了推动城市旅游化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旅游城市化;城市旅游化;熵权系数法;系统聚类;耦合协调度

旅游城市化是指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旅游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1]。旅游城市化将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2]。在旅游城市化进程中,旅游业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优势,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然而,旅游城市化理念对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旅游功能二者的关系处理采取了一种“不对称立场”,其本质是将发展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动力,而较为忽视城市化对旅游产业的主动适应和良性反馈。随着“产城互动、和谐发展”等新型城镇化理念不断走向贯彻实施,旅游城市化所持的“不对称立场”在实践中面临挑战。

一些学者[3-5]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城市旅游化”发展理念。在此,所谓“旅游化”是指通过普及旅游活动、拓展旅游空间、完善旅游产业要素,使旅游产业与一、二产业及其他第三产业相互融合,进而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全面发挥作用,使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并切实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6]180。所谓“城市旅游化”就是指将城市化进程与城市旅游发展深度融合,既要以旅游发展作为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力,又要使城市化进程主动适应并积极回应旅游发展要求,从而实现城市旅游、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与协调发展。在城市旅游化进程中,旅游、经济及生态环境是三个主要动力因素,其耦合协调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城市旅游化发展的内在质量[7]892。

“城市旅游化”反映了“新常态”时期的城市发展逻辑,符合中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本文在比较旅游城市化与城市旅游化内在差异的基础上,从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水平三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对浙江省11地市的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聚类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各样本地市的 “城市旅游化”发展阶段及耦合协调状况,为浙江省11地市进一步提升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提供对策建议。

一、研究设计

(一)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城市旅游化内涵,从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水平三方面构建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可获得性、科学性及完整性原则,参考学者同类研究[6-8]选取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旅游资源品味度(X7)、垄断度(X8)及丰度指标(X9)得分采用模糊评价法加以具体量化[9],对具有两个及以上等级的景区分别纳入相应统计范围,以便于更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旅游资源状况。旅游资源数据由中国旅游网、国家公园网、国家文物局网整理而得。采用熵权系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见表1),具体计算步骤参考王新越的研究[6]181。

(二)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度测度方法

耦合,作为物理学概念,指两个或以上的系统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耦合作用与耦合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达到临界区域时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关键在于系统内部序参量之间的协同程度,耦合度正是反映这种协同程度的度量[10]25。因此,可以将旅游系统、经济系统及生态环境系统相互影响的程度用耦合协调度衡量,其数值反映了城市旅游化发展的内在质量。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及其容量耦合模型,参考钟霞和刘毅华的研究[8]570,构建多系统耦合模型:

进而构建旅游、经济及生态环境三系统的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模型:

由于耦合度只显示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无法反映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即可能存在低水平高耦合的状况。故而引入耦合协调度,以便更为真切地反映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水平:

C为耦合度,D为耦合协调度,U1、U2、U3分别为旅游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及生态环境水平转换为一分制的得分,T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α、β、θ为待定系数,依据旅游发展水平(U1)、经济发展水平(U2)及生态环境水平(U3)在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的熵权重,分别取α=0.4161、β=0.4013、θ=0.1826。

二、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分析及类型划分

综合测算浙江省11地市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浙江省11地市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其中杭州的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得分最高为82.18,而衢州的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得分最低为13.29,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总体偏弱。各城市具体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参见表2。

以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25项指标对浙江省域11地市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进行系统聚类,采用组间联接、平方Euclidean距离、标准化Z得分聚类方法,得出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树状图,综合考虑旅游发展水平(U1)、经济发展水平(U2)及生态环境水平(U3),将浙江省11地市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划分为四类:最优型、较优型、一般型和较差型(见表2)。

表1 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权重

在浙江省11地市中,杭州的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排名第一,具体表现为:旅游和经济发展水平高,但生态环境水平偏低,属于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最优型。宁波市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排名第二位,具体表现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较高,但生态环境水平偏低,研究将之归属于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较优型。温州、金华、绍兴、嘉兴和台州均属于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一般型。其中,温州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较高,但旅游发展水平偏低,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并未很好促进旅游优势;金华生态环境水平高,但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偏低,生态环境优势尚未较好转化为旅游开发优势;绍兴和嘉兴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水平均比较高,但旅游发展水平偏低。台州则生态环境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发展水平偏低,生态环境优势和经济优势对旅游发展促进作用同样不够明显。丽水、舟山、湖州和衢州属于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较差型。丽水和舟山生态环境水平处于全省前列,但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偏低;湖州和衢州的生态环境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于旅游发展水平。

三、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

借鉴钟霞和刘毅华[8]的耦合协调度等级分类标准,按照耦合协调度D的大小将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状况划分为10个等级。确定浙江省11地市分别所属的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等级(见表3)。杭州处于城市旅游化良好协调等级,宁波和温州处于城市旅游化初级协调等级,金华、绍兴和嘉兴处于城市旅游化勉强协调等级,台州、舟山和湖州处于城市旅游化濒临失调等级,而丽水和衢州则分别处于城市旅游化轻度失调等级和中度失调等级。与聚类分析划分的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类型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城市旅游化发展绝对水平与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整体上是一致的,但也存在部分差异:宁波和温州均处于城市旅游化发展初级协调等级,但宁波属于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较优型而温州则属于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一般型。这种不一致现象,体现在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两个维度上的差异,即量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与质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对此研究进一步构建旅游-经济耦合协调模型、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及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测算11样本地市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等级状况。基于比较分析的需要,待定系数均取为0.5,研究表明: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程度的差异,是导致质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与量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不一致的原因。在推进城市旅游化进程中,不仅要关注量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的提高,更要着力提升质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

表2 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类型

表3 浙江省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等级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对策

综合分析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和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度,结合量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维度和质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维度,可以将浙江省11地市划分为城市旅游化发展协调类、勉强协调类和失调类三大类型。

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类地市有杭州、宁波和温州,提升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在于提升生态环境对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承载力和适应性,应优化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内在结构,提升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城市旅游化发展勉强协调类地市有金华、绍兴和嘉兴,三地市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一般,应着力发展旅游经济,把旅游业培育成地区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挥旅游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继续提升生态环境水平并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打造完整生态旅游经济产业链;城市旅游化发展失调类地市有台州、舟山、湖州、丽水和衢州。台州生态环境优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旅游发展水平处于省内弱势,可依托海洋优势打造海洋生态旅游产业链,提升旅游业在地区经济中的比重。其余四地市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较差并处于城市旅游化发展失调类的主要原因在于,四地市地区经济发展不能有效支撑旅游业的发展,优质的生态环境与旅游发展的融合程度较低。提升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和城市旅游化发展耦合协调度的途径,在于提升地区经济和生态环境对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支持度,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二)研究启示

城市旅游化发展理念有别于旅游城市化:旅游城市化以旅游经济发展为城市经济注入 “增量”,谋求以旅游发展推动城市建设与规模扩张;而城市旅游化则是将旅游产业作为城市功能完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确保城市化进程能够客观反映人的休憩需求。城市旅游化更强调旅游与城市协调发展,实现城市旅游、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间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发展,符合中国现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反映了“新常态”时期的城市发展逻辑。

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包括量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和质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两个维度。量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是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的外显表征,而质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则是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的核心内涵,更能反映城市旅游化发展的内在质量及各系统间的和谐共生状态。在推进城市旅游化发展进程中,应因地制宜地提高质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而不是一味追求量化城市旅游化发展水平的提高。

[1]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60-165.

[2]陆林.旅游城市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J].旅游学刊,2005(4):10-10.

[3]李瑶亭.城市旅游化发展的经济效应研究——以我国26个旅游城市为例[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9-35.

[4]张广海,刘真真,王新越.中国沿海区域旅游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及预测[J].生态环境学报,2013(5):792-800.

[5]朱竑,贾莲莲.基于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旅游化”——桂林案例[J].经济地理,2006,26(1):151-155.

[6]王新越,秦素贞,吴宁宁.省域旅游化水平、测度与时空演变特征[J].经济地理,2014(4):179-185.

[7]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7):892-896.

[8]钟霞,刘毅华.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J].热带地理,2012(5):568-574.

[9]汪德根.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5):414-418.

[10]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8):23-29.

(编辑:赵刘张雪梅)

The Assessment of Up-to-Tourist-Destination-Standard Development of a City:An Empirical Study

WANG Xiong-zhi1,SHEN Min2,ZHOU Yong-bo1
(1.Depart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Soochow University,Suzhou,215123;2.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e,Wuxi,214153,China)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a city's up-to-tourist-destination-standard development from the three aspects:level of tourism development,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f eco-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It assesses and analyzes up-to-tourist-destination-standard development level of 1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Zhejiang Province by using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and coupling coordinative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1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development into four levels,i.e.,excellent,good,ordinary and poor.According to the 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of up-totourist-destination-standard development of a city,these cities could also be labeled as three types:coordinated,almost coordinated and poorly coordinated.The paper,in accordance with particular situations of the 11 cities,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a city's up-to-tourist-destination-standard development.

tourism within a city;up-to-tourist-destination-standard development of a city;the entropy coefficient method;hierarchical cluster;coupling coordinative degree

F 590.1

A

1671-4806(2015)04-0013-05

2015-04-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Y08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2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14YJCZH229);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3SJDFDY022)

王雄志(1993— ),男,江西上饶人,学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旅游、旅游营销;沈敏(1982— ),女,江苏无锡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市场营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周永博(1982— ),男,山东临沂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旅游景观、旅游文化、旅游营销。

猜你喜欢

城市化耦合旅游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旅游
多星座GNSS/INS 紧耦合方法
基于CFD/CSD耦合的叶轮机叶片失速颤振计算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