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相互误诊3333例
2015-08-15张春锋
吴 耀,张春锋
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女一科,广东 高州 525200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精神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临床精神医学医师欠缺,临床经验的影响,在诊断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时相互误诊并不少见。为了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的诊疗水平,现将近年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相互误诊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教训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4月~2012年9月住院病人两次以上分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的患者误诊共3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年龄:16~58岁,平均32岁;文化程度:大学7例,中学18例,小学8例;职业:干部5例,工人8例,农民20例;住院次数:2次者11例,3次者16例,4次者6例。11例有明显诱因,9例有明显精神病家族史。病程2~10年,平均3年9个月。
1.2 临床表现
精神症状表现:睡眠障碍33例(100%);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多梦噩梦、早醒,而且多为无明显原因,无痛苦体验,更不会主动求医。情感改变33例(100%);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情绪反常30例(90.9%);表现为毫无原因的情绪波动,本来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的,变得终日忧心忡忡,长吁短叹,愁眉不展;性格温和的,变得易发脾气,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大发雷霆,纠缠不休,对人耿耿于怀;性格文静的变得兴奋活泼,好管闲事,终日喜气洋洋,或变得惶惶不可终日,焦虑紧张,无故哭笑。敏感多疑24例(72.72%);如有人怀疑别人讲自己的坏话,别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含沙射影地针对他,甚至认为电视上、广播里、报纸上的内容也是与他有关;有人感觉自己的同事、邻居、甚至父母兄弟害他,恐惧不安。性格改变22例(66.67%);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寡言,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改变28例(84.84%);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宿等。语言表达异常25例(75.75%);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注意力不集中23例(69.69%);记忆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或迟钝,好遗忘,丢三落四,工作效率下降。类神经衰弱表现19例(57.57%);头痛、四肢乏力,易烦恼、焦虑、坐立不安,进食障碍,月经改变,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能力降低等。
1.3 确诊方法
由2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和1名资深的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1]为诊断工具。根据各次住院病历记录资料及重新详细的病史采集和精神科检查综合全病程演变进行确诊。以确诊结果为准则,对以往的误诊失误状况进行分析,总结其误诊教训。
2 结果
通过上述方法确诊断后,确定误诊33例。其中精神分裂症误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12例(36.36%),情感性精神障碍误诊为精神分裂症21例(63.64%)。首次住院误诊16例(48%),2次住院误诊10例(30.3%),3次住院以上误诊7例(21.21%)。
3 讨论
在精神科临床上,精神症状学是精神科的基础,情感活动检查是精神检查的难点[1],本研究33例病例中,情感改变误诊占100%,说明情感活动检查容易误判。在情感淡漠与情绪低落,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情绪高涨的内容容易混淆的精神症状,基础未扎实的临床精神科医生容易将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相互误诊,这是临床相互误诊是普遍性的现象。精神分裂症的认知方面受损、阴性症状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思维活动贫乏、情感淡漠不协调;意志行为活动减少,能力减弱、缺乏社会性意向。而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患者是思维缓慢,情感低落,活动减少行动迟缓,缺乏精力的内心体验。精神分裂患者可以有精神运动性兴奋、活动增多,但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情感高涨不同,它的情感变化的与周围环境不协调,其行为冲动和行动紊乱[3-8]。
症状不典型也是容易误诊原因,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并不少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也大量存在,如果基础未扎实,症状不典型,抑郁症患者在伴有被害妄想或关系妄想或其他妄想性体验时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情绪不稳、兴奋话多或夸大妄想,易误诊为躁狂症。心境障碍与精神分裂症诊断应注意其全病程的变化。精神分裂症伴有抑郁症状往往出现在缓解期情绪的波动时,抑郁症患者在伴有被害妄想或关系妄想或其他妄想性体验时则大部份发生在抑郁症发作期,并与当时抑郁心境一致,但核心症状仍然是心境障碍,心境障碍有明显的情绪波动现象,缓解期精神状态良好。
目前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均无特异的诊断方法。从实际工作出发,广泛收集病史,从临床症状的表现及其演变特点综合分析,严格掌握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仍是建立正确诊断的基础。作者认为,在遇及以情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非典型病例时,在排除其他精神障碍之后,首先应考虑情感性障碍,如果不能满足“情感障碍”的诊断标准,应考虑是否达到“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标准了,则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才有助于减少“精神分裂症”的扩大诊断。
确保“三级查房制度”的落实,保证患者得到连贯性的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各级医师医师的诊疗水平。特别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除查阅病历完善记录外,重点归纳诊断与治疗的依据,修正诊断,保证有效的治疗。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90.
[2]江开达.精神病学.高校8年及7年制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0.
[3]沈渔邨.精神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2.
[4]贾艳滨,王 颖,凌雪英,等.首发精神分裂症阳性型患者功能性磁共振波谱和扩散张量成像的偏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3):374-6.
[5]张秋娟,郭佑民,杨军乐,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皮层下灰白质微结构变化及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31(10):1737-9.
[6]任玉霞,周小龙,张海燕,等.云南省精神分裂症患者关联基因检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50-4.
[7]赵莘瑜,许予明,王海珍,等.非痴呆帕金森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与发病年龄和疾病阶段的关系[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84-6.
[8]续慧蕾,冯杰,宋文英.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调查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1):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