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觉醒》的斯芬克斯因子解读

2015-08-1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斯芬克斯兽性觉醒

许 玲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湖北 十堰442000)

一、引言

在美国文学史上,著名作家凯特·肖班的代表作《觉醒》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女权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 该书出版于1899 年,讲述了十九世纪末期中产阶级已婚妇女艾德娜·庞特里耶的精神觉醒和肉体觉醒。 该书在文学史上命运多舛,出版伊始,由于书中对婚外情的描写触及了当时社会的伦理禁忌,该书被打入冷宫,作家的地位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半个世纪以后,随着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觉醒》因其鲜明的女性意识被女权主义者们重新发现,逐渐迈入经典文学作品的行列,成为女性文学研究者们的必读书目。 然而,评论界对这部小说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时至今日,婚外情仍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 社会普遍认为,“婚外情涉及婚姻关系中的不诚实,是对伴侣的背叛,它损害了既有的婚姻和家庭伦理价值,是明显的不道德行为”。(刘红卫,2013:27)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小说女主人公艾德娜的婚外情呢? 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斯芬克斯因子”理论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艾德娜在婚姻出轨的过程中身上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斗争与转换,探讨导致艾德娜产生婚外情的本质原因,从而突显小说的伦理教诲意义及其对当代女性婚姻伦理关系的启示。

二、斯芬克斯因子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指出,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生物性选择使人从形式上把自己与动物区分开来,而伦理选择则从本质上把人与兽区分开来。 希腊神话中的斯芬克斯形象隐喻了人是一种斯芬克斯因子的存在。 “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人。 人性因子即伦理意识,主要由人头体现,其表现形式为理性意志。兽性因子与人性因子相对,是人的动物性本能, 是人身上的非理性因素。 人性因子是高级因子,兽性因子是低级因子,前者能控制后者,从而使人成为有伦理意识的人。”(聂珍钊,2011:6)人身上的人性因子和兽性因子的表现形式不是固定的,“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组合与变化。 ”(钟鸣,2013:75)“斯芬克斯因子的不同组合和变化,将导致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不同行为特征和性格表现。 形成不同的伦理冲突,表现出不同的道德教诲价值。 ”(聂珍钊,2011:6)《觉醒》中女主人公艾德娜从尽责的主妇走向婚姻出轨并最终自我毁灭的悲剧展示了在她身上斯芬克斯因子的组合与变化,也展现了自由意志与理性意志的冲突。

三、人性因子的主导

人是伦理性的存在, 处在社会环境中的任何人都要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在艾德娜生活的时代,社会的伦理秩序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性“是历史的建造者、政治体制的设立者与伦理秩序的维护者”。(刘红卫,2008:73) 在这样一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父权制社会里, 女性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女性实现其自身价值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她们是真正的女性,是家庭中的天使。作者肖班是这样描述当时社会的理想女性的:“她们宠爱子女、 崇拜丈夫, 扼杀具有个性的自我, 变成长有双翼的守护天使, 并把这一切当作自己神圣的权利。”(11页)作为中产阶级女性的一份子,艾德娜从小就浸润在这种伦理氛围中,因此当她进入婚姻之后她出于本能地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尽量做一个贤妻良母。 作为一位成功商人的妻子和两个孩子的母亲,艾德娜每天在家管理家庭事务,照料孩子。 每周二她会盛装打扮,穿着漂亮的礼服招待丈夫生意场上的朋友, 甚至直到夜里她还要继续接待丈夫的客人。 周末的晚上她会陪丈夫听歌剧或看话剧。 在她婚后的生活中,她不断地重复着这些单调乏味的规矩。 作为女主人,她还要关心丈夫的胃口,会花很长时间研究菜谱,给厨师开出一周的菜单。 虽然“她那样做完全是不假思索的,就像我们每个人站着、坐下、走路、迈步那样,履行命中注定必须要做的那些一成不变的日常琐事一样”(37),但此时在艾德娜的身上,人性因子是占据主导地位的。 “人性因子是主导因子, 其核心是理性意志。 人性因子借助理性意志指导、约束和控制兽性因子中的自由意志,让人弃恶从善,避免兽性因子违背伦理。 ”(聂珍钊,2011:10)在艾德娜婚姻的前六年中,她身上的人性因子是主导因子,使她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尽力做一名符合中产阶级社会要求的贤妻良母。

四、兽性因子的失控

在艾德娜的人生轨迹中, 去格兰德岛度假的那个夏天是她人生的转折点。 她与热情浪漫的克里欧人密切接触。克里欧女性善于在公共场合调情,但却是忠于丈夫的贤妻良母。 生性拘谨的艾德娜从小生活在宗教氛围浓厚的清教徒家庭中, 她天性中的自由意志在与未婚青年罗伯特的交往中被激发了出来。 “自由意志又称自然意志,是兽性因子的意志体现。 自由意志主要产生于人的动物性本能,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人的不同欲望,如性欲、食欲等人的基本生理要求和心理动态。 ”(聂珍钊,2011:8)罗伯特的体贴尊重与她在婚姻生活中丈夫对她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艾德娜“开始领悟到她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在这个茫茫宇宙空间所处的位置和同周围世界的关系”。(15)艾德娜的自我意识开始苏醒, 同时与罗伯特的朝夕相处唤醒了她的情欲,她身上的兽性因子开始膨胀,“她受着它的折磨,受着她曾绝望地确信自己永远失去了的,而今仍不愿放弃、又重被唤醒的那种欲望的折磨。 ”(56)

当爱慕艾德娜的罗伯特意识到艾德娜已深深爱上他时, 深谙克里欧社会规则的他选择了离开。 在罗伯特的身上,人性因子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他严格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 他选择了远赴墨西哥工作, 使自己与艾德娜不致陷入违反道德的尴尬之地。

兽性因子已被唤醒的艾德娜极度失望, 从格兰德岛返回家中后, 她仍然苦苦地等待着罗伯特。 她决定以画画为生,完全放弃了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职责,在丈夫去纽约,孩子也被祖母接走之后,她搬出丈夫豪华的大房子,住进一个狭小的被称之为“鸽笼”的房子中。 此时艾德娜尚处在精神出轨的层面。

与花花公子艾洛宾的偶遇彻底激发了艾德娜身上的兽性因子。 在艾洛宾的身上,兽性因子占据主导地位,他任凭原始欲望控制自己的行为举止, 完全不顾艾德娜是有夫之妇的事实,他违背伦理禁忌,放任自己去诱惑艾德娜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在这场违背伦理道德的恋爱中, 艾德娜的内心经历了由理性到非理性的转变过程。当艾德娜在冲动之下抚摸了艾洛宾手上的伤疤时,她立即意识到自己行为是不体面的,于是她阻止了慢慢向她靠近的艾洛宾, 并冷峻地要求他离开。 此时她表现出了理性的一面。 然而随着与艾洛宾的进一步交往, 面对艾洛宾的诱惑,艾德娜身上的兽性因子最终失控,完全主导了她的行为,使她背叛了婚姻,违背了伦理禁忌,陷在自己的情欲之中而无法自拔。 艾德娜背叛婚姻这一行为,是她满足自己原始欲望的表现,她觉醒的情欲在与艾洛宾的婚外情中得到释放,她使曼德莱特医生“联想起明媚的阳光下精力充沛的美丽而健壮的动物”。(86)这一意象是艾德娜此时兽性因子占据主导地位的的体现。

对于自己违反婚姻道德的行为, 艾德娜似乎看到了丈夫责难的目光和罗伯特的责备,但是她没有觉得耻辱,也没有悔恨,只是“有一种深深的遗憾,因为这不是一个使她燃烧着爱情的美酒,也不是使她畅饮人生美酒的爱情。 ”(103)甚至在罗伯特从墨西哥回来之后,她仍然保持者与艾洛宾的关系。

在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较量中, 艾德娜的本能战胜了理智。 她忘记了自己作为母亲和妻子应有的伦理道德,背叛丈夫,对家庭和孩子不管不顾。 在追求个人自由与遵守婚姻道德伦理之间,她选择了前者。

五、人性因子的回归

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在于人具有分辨善恶的能力,因为人身上的人性因子能够控制兽性因子,使人成为真正理性的人。 在艾德娜婚姻出轨之后, 当她回到曾经与丈夫孩子共同居住的家中时,她感到自己似乎跨进了一个令人窒息的监狱,耳边仿佛有千万种声音在叫她逃开。 她身上的人性因子使她感到不安, 觉得自己无法面对曾经的家。

在艾德娜生活的时代, 被男权社会认可的女性的自我价值是在家庭中相夫教子。 搬出去独自居住的艾德娜渴望摆脱自己是丈夫财产的命运, 渴望不受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实现自我的价值, 与罗伯特长相厮守。 艾德娜这种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不彻底的,因为“自我意识如果过于强大易造成个人主义,忽视社会伦理道德、逃避应有的社会性别责任, 甚至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来追求个人幸福。 ”(尤杰,2014:27)当艾德娜在罗伯特面前发表她要自己选择自己命运的独立宣言时,罗伯特顿时脸色惨白,人性因子占据主导地位的他无法理解艾德娜的思想, 因此也注定了罗伯特会选择再次离开她。

作为母亲的艾德娜在搬出去之后回到乡下, 与两个孩子相处了一个星期,她身上的人性因子使她想起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所以当她离开他们的时候,她感到心如刀割, 甚至在回家的路上也惦记着他们。 但是当艾德娜一进城,又是独自一人时,她又把孩子完全置之脑外了。 艾德娜在自我意识与责任意识之间徘徊不定, 只顾追求自己的个人幸福, 忘却了自己作为母亲的责任。 这也是她身上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不断组合与变化的表现。 此时艾德娜身上的兽性因子仍然是失控的。

艾德娜人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是她去看望生孩子的好友阿黛尔。 当她看到在阵痛中煎熬的阿黛尔时, 她想起了自己同样的经历。 阿黛尔在极其痛苦之时还不忘告诫艾德娜要想想孩子,别忘了孩子,此时艾德娜身上的人性因子开始慢慢回归。 她开始意识到自己摆脱做丈夫财产的命运, 却永远无法摆脱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命运。 她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可能对丈夫没有影响,但却会践踏到孩子幼小的生命:“今天是艾洛宾, 明天可能又是别人。 这对我有什么区别? 这与莱恩斯·彭迪列也没有关系———可是对拉乌尔和埃蒂尼呢? ”(140)人性因子回归的她彻底清醒过来,她意识到自己追求自我意识,却完全忽视了社会伦理道德,忽视了作为母亲的职责,她的幸福是以牺牲孩子为代价的。 人性因子占据主导地位的她甚至她的行为无法被社会接受,只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于是她最终选择走向大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艾德娜的一生中,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时刻处在冲突与变化中。 对于她的婚外情,斯芬克斯因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视角去阐释艾德娜的婚姻出轨。艾德娜的悲剧再次说明了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作为斯芬克斯因子存在的。“一个人一旦听凭原始本能的驱使,在理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种道德规范就会被摧毁。 ”(刘红卫,2013:32)这也为现代社会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敲响了警钟,即人是伦理的人,女性追求自我实现,但必须时刻使自己的人性因子占据主导地位,遵守谁的伦理道德规范,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1]Kate Chopin. The Awakening [M ]. New York: Bantam Books,1981.

[2]刘红卫.外自由意志、理性意志与激情之爱——《背叛》中“婚外情”的伦理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2013(6).

[3]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选择与斯芬克斯因子[J ] .外国文学研究,2011(6).

[4]尤杰. 女性自我意识与责任意识之间的冲撞——以繁漪、娜拉的文学形象为例[J] .西北承认教育学报,2014(1).

[5]钟鸣. 人性因子与兽性因子的斗争与转换——《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文学伦理学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2013(1).

猜你喜欢

斯芬克斯兽性觉醒
The Beasts Within
愿你时刻向往并拥抱对人性的希望
《老人与海》中的伦理越位与斯芬克斯因子再思考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意识的觉醒形象的抗争
作为“他者”存在的女性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斯芬克斯是太阳神的看门犬?
斯芬克斯之谜
南方與斯芬克斯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