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安校园视阈下的高校校园开放安全管理探究

2015-12-23石友进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生校园学校

石友进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48)

一、各高校校园对外开放的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各高校出于校园安全与稳定的需要,大多采取封闭式管理模式, 随着高校校园对外开放成为趋势,高校安全保卫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以下是笔者对江苏、 浙江和山东三省共76 所高校进行走访、调查的校园开放情况的统计。 从统计数据,我们能一窥各地高校校园开放的现状。

表1:校园开放状况调查表

表2:师生对校园开放的态度

表3:校园不开放的主要考虑因素

(一)校园开放的比例不高,管理模式多样

从调查的76 所高校来看,39 所处于对外开放状态,占51%,其中本科院校25 所,占64%,专科院校14 所,占36%。 开放的校园中有偿开放的为16 所,占目前开放校园总数的41%。 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较之专科院校,本科院校校园开放的比例相对较高。 另外,从目前开放校园的高校的管理模式来看,有偿开放、部分开放成为当前条件下校园开放的必备选择。

(二)师生对校园开放持谨慎态度

校园是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的场所, 校园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在校师生的切身利益,是师生密切关注的焦点。根据表2 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师生对校园开放持保留态度,高达71%高校的师生对校园开放持反对意见, 仅有7%师生愿意校园免费开放。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师生对校园开放前景的消极预期。

(三)校园开放面临诸多难题

表3 调查数据表明在对社会开放校园的难点中,校园安全稳定成为各高校考虑的首要因素, 占73%。 安全稳定是高校办学的第一要素,构建安全、和谐的环境是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重中之重。 校园开放将带来一系列管理难题,如对正常教学秩序的影响、管理成本的上升、校内校外人员的安全和行为规范等, 这是摆在安全管理部门面前急需解决问题。

二、影响高校校园对外开放的原因及分析

(一)内部因素

1.安全问题。 高校已经成为比较复杂的小社会,高校治安状况趋向复杂化、 多样化, 带来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各类案件在校园时有发生。确保高校安全稳定是高校第一责任, 学校领导管理理念受到校园的稳定与安全问题的影响,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向社会开放的程度。

意外伤害事故发生,责任问题难以决断,导致双方发生法律纠纷。由于校园安全立法工作严重滞后,校园安全管理法制不健全,现有的校园安全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发生法律纠纷,牵涉的精力、财力却相当惊人。

2.校园空间限制,基本设施还不健全,安全隐患风险大。 校园面积有限,生均建筑面积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其中大部分空间、区域主要满足大量的教育教学需求,剩下的空间(区域)活动场所非常有限,活动场所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校园对外开放的基本需求。

大多学校在扩建过程中因建设工期短、 建设费用紧张、招投标程序复杂、建筑设计方案简单、单位员工素质底下和不顺的外部环境等主客观原因, 校园建筑设施、道路、人工湖(河)安全措施欠缺,存在很多不足和隐患,不能满足对外开放的需求。

3.经费投入不足,运行成本增加。 由于连续的高校扩招,很多高校的学生人数倍增,而学校的经费来源有限,学校建设发展由于投入经费巨大,在安全管理经费上投入不足,所以,很多基础设施超负荷使用,带来了许多不确定的安全隐患。

另外,校园对外开放,学校安全工作服务的对象,不仅仅是校内的师生员工,工作难度大增,需要增加若干管理人员,随着用人用工投入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学校的运行和管理成本。

4.师生态度。 学校的主体是在校师生,所以学校师生的态度对学校的发展有很大的话语权,由于外来人员进入校园的时间不固定,给师生的学习、生活和科研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据问卷调查显示,校园过度自由开放,校外人员在校园里总是大声喧哗,有的很晚还滞留在校园内等,严重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工作等校园秩序;校园恶性案件发生,危害学生安全,也令在校学生惴惴不安,抵触校园开放政策。

(二)外部因素

1.居民道德修养程度的影响。 目前,进入校园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附近社区居民道德素养不高,高校校园开放后,周围的居民随意采摘果实,损坏体育设施、花草树木、校园草坪遗留各种垃圾,严重影响校园美观和体育设施的正常使用,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全方位对外开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配套措施。

2.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复杂,鱼目混珠。 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校园周边(附近)聚集了数目众多的游戏房、网吧、餐饮、个体旅店、出租民房等娱乐场所,还在不断侵害着学生的身心健康, 加上社会职能部门管理又跟不上,各类治安案件持续频发,给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三)其他因素

1.校企合作新问题。 高校“大学科技创业园区”创办,入驻创业园区企业陡然增多,学校后勤社会化带来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车辆进出频繁,管理难度陡然增大,一旦发生问题,不仅会影响校园内部稳定,还会给学校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2.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要求。 政府主管部门的各类考核和评比, 其中校园治安的发案率是对高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一个重要的考核评比条件,各高校对此十分重视,不惜采取各种措施,压降发案率。 加强学校大门管理,控制外来人员进入,对校园发案率的下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校园对外开放的举措

1.更新思想观念,树立开放理念。 加强校园建设,提升校园文化水平,通过校园文化陶冶情操、先进的文化教育人。 进地区人民群众综合素质的提高, 高校安全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全民安全素质的提高。

结合学校承受能力、安全现状等因素,大胆尝试开放模式创新,按照先易后难、分步骤、分阶段、多层次、多格局的方式进行开放。也可以实施由“半开放”状态开始,即划片分区,划时分段,分段开放,逐步过渡到完全开放;或者切块分割管理(重点区域、单位部门增设门禁系统)、合理安排交通线路(增加交通减速带),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空间的,切实解决校园开放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不利因素。

2.加强校园管理体系建设,适应高等教育日益发展的需要。 结合学校自身情况, 建立和完善学校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各项设施建设,特别是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和预警机制,包括开放时间、条件、方式以及安全保障等,管理手段、管理措施和先进的服务理念也要与之相配套,做到有章可循、有序开放、规范管理; 加强技防设施建设,推进校园安全技术管理,实现校园安全管理现代化,弥补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努力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结合的立体防控体系,减少不法分子进入校园的可能性,从源头尽可能杜绝危害。

3.大胆创新,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大学校园对外开放,仅仅靠学校一方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即使有这个愿望,也是力不从心,走“政、校、企”合作之路,政府牵头,学校规划,整合资源,争取政府和企业支持和投入,推动高校校园对外开放的进程。

4.形成合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依托工商、城建、公安、卫生、文化等部门,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维护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为广大师生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稳定的周边社会环境。

[1]刘军.高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现状探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

[2]杜建静.高校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

[3]曾峰.对北京高校体育场馆利用现状的调查[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8).

[4]王淑芝.对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影响因素的分析[J]青春岁月,2011(20).

猜你喜欢

师生校园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开心校园
奇妙学校
爆笑校园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