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入学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5-08-1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育人

刘 鑫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 南京210037)

一、当下大学生入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新生入学教育,即指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要,在新生入学之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帮助,使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顺利过渡。目前, 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已经拥有了一套固有的模式。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期间呈现出的模式基本相同,内容各有差异,形式大同小异。 主要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编写散发入学教育资料。 为了让新生能够提前了解大学的基本情况,尽快融入到大学生活中,高校都会花费一定的精力编发系统的入学教育资料,新生就能够通过这些入学资料,对学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一般高校会通过招生宣传资料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并会选择在新生报到这个特别时间,给新生发放类似入学指南的材料,其中包括学校地图、学校规章制度、学校特色文化活动、生活信息等。 这种做法,比较系统全面地为新生介绍学校基本情况, 在满足新生对大学的好奇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为新生提供一些生活、学习方面的相关建议,对大部分新生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给予应对策略,使得新生及时、准确地了解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信息和方法。

(二)组织集中教育活动。 高校普遍以组织集中教育活动为最主要的入学教育方式, 常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开展军训教育。 我国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堂课程一般都是军事训练,其开展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加强国防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更重要的是为了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二是召开新生开学典礼。 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学典礼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一般在军训期间,学校和学院会组织新生开学典礼,院校领导、 老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会从自身角度为新生讲述学校概况,给新生提出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建议,由此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使命感;三是集体参观活动。 这样的活动一般会组织带领新生到今后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和设施进行参观,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大学生活动中心等,新生在亲身体验学校环境后,能够加快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四是专业思想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的目的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自身专业前景的信心, 引导学生对自身未来进行合理的规划。高校一般会设置专门的课程,邀请资深教师为学生讲授,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主要课程设置、大学四年的培养计划等,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除却上述所说的这些方面,高校还会通过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成功校友等拥有丰富阅历的专业人士采取报告或讲座的形式为新生宣讲,给新生传播成长的正能量。

(三)组织集体评比总结。 高校对于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经常会采取开展评比活动或总结活动来作为量化的依据。大部分的高校每年都会对各学院、各部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所形成的特色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校园内进行推广,以期获得更好的教育实效。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校各部门参与新生入学教育的积极性, 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些评比或者总结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难真正落实到新生入学教育本身,仅仅局限于一份书面报告, 这对于新生真正向大学生转变并没有帮助,反而使得学校教育模式陷入了一种非良性循环,僵化了教育思路和方法,入学教育无法真正发挥积极作用。

二、 当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入学教育时间短暂,缺乏可持续性教育。虽然当下高校普遍会在新生入学之际开展入学教育,但是由于时间较短,都安排在新生开学的一两个星期之内,其中部分的教育活动与军训交叉进行,这样的教育缺乏可持续性,对于一个刚刚步入大学,对新的学校环境充满期待却还没来得及感受的新生来说,短短两周的时间不足以接受这么多的教育内容, 这样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此外,由于缺乏持续性,当新生真正面临困惑与问题时,新生教育活动早已经结束,这就造成了入学教育实际上并没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窘境。

(二)活动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实效性。目前高校入学教育的内容没有针对性,仅仅局限于学校规章制度的学习和考核、军事训练、专业认知学习等方面,而较少对新生自身需求进行满足,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入学教育的最终目的。 时代在进步,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与以往不同,具有较强的个性,多样化的发展需要,这使得传统的入学教育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从而趋于表面,流于形式。 同时,教育的形式单一化,不能给新生真正满足需求的机会, 只是成为单纯的被教育者,高校与新生缺乏互动交流,虽然入学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并没有应有的教育实效性。

(三)学校缺乏统筹部署,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入学教育的开展必须依靠学校整体部署,将学校各部门协调配合,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和优势,形成一个系统的育人环境, 才能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然而目前,高校的入学教育情况是,各学院按照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交流、总结,所开展活动的质量有好有坏,常常是负责入学教育的学生工作者,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将入学教育看成单纯的学生工作,虽然,部分高校能够邀请到社会知名人士、成功校友为新生进行精神洗礼,但是,因为学校整体缺乏系统性, 其所取得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

(四)参与教育的主体单一化。当前,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方面,大多仅仅是由学校和学生两个部分组成。 然而,教育本就是一项需要家庭、学校、学生共同参与完成的复杂工程。 很多高校不重视家庭因素, 不能与家庭密切配合,为学生提供帮助,也不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是由学校全权负责操作,这样的入学教育让学校处于被动地位,同时教育的效果也并不显著。 此外, 虽然有学校已经认识到了主体单一化的问题, 但是还并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机制和模式,无法长效持久地运行,现有的教育主体仍使得高校处于一个尴尬现状。

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有:

(一)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不够重视。 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然而,当今社会的普遍共识便是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项顺然而成的过程。很多高校没有将入学教育提升到其应有的高度而草草了之,内容枯燥乏味,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新意。 同时,高校方面也不能做到全面统筹地进行总体规划,对入学教育的理解仍然停留于表面,并没有深层次地从学生需求层面来过多的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高校为什么要开展入学教育这样的问题。 大部分高校对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性缺少完整全面的认识, 并没有制定出明确需要完成的入学教育目标,往往仍然采用过往的教育模式,却忽略了时代的发展潮流,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最终的育人效果差强人意也是在意料之中。 此外, 由于高校对入学教育的片面理解,高校各部门各司其职,在育人工作中无法形成合力。比如,高校入学教育中往往缺少专业老师的身影,在教学课堂上,专业教师很少根据新生需求,重视中学和大学教育的链接,使得新生在大学学习中产生阻碍。 因此,高校入学教育中,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然不可忽视。 当然,管理人员对于新生入学教育的影响也是存在的, 高校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仅有辅导员为主的新生育人工作的开展,而是将教师、管理人员等其他相关人员的育人力量紧密相连,充分发挥高校各部门的育人作用,这才能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掌握主动权,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实现新生入学的育人效果。

(二)尚未建立健全入学教育模式。 造成大学生入学教育无法取得理想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尚未建立健全良好的入学教育模式。 当前, 大部分高校所采取的入学教育方式,大多由各部门分别行事,缺乏学校总体统筹兼顾,各部门之间又无法相互配合,在一些活动的筹办当中甚至会出现矛盾,同时,部门开展的活动仍然按照以往的经验, 高校缺乏一个全面的入学教育模式。 只有建立起全入学教育模式,在各项制度的制约下,各个部门才能够在入学教育中担当明确的角色,互相配合,以期为新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三)尚未形成三位一体式教育机制。 随着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往在教育中被忽略的家庭、社会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在提升,因此,高校在实施新生入学教育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社会、家庭的联系,使之有效地加入到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形成三位一体式教育机制,这样可以更加密切地改进育人工作。

家庭的生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积极重要作用的。 高校在实施新生入学教育时, 应多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也参与进高校教育中去,持续不断地促进大学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

另一方面,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每一个大学生最终都是会踏入社会的。 这四年的学习, 都是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 站在终生教育的角度来看, 学校教育只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单凭借学校的一己之力是无法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的, 更需要利用社会上的种种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三、提高大学生入学教育成效的措施

(一)党政领导责任制的完善。 大学生入学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育人工作, 首先必须从党政领导层面给予重视,在大学生新生入校之前统筹相关工作,并提前部署好工作安排,规定相关规章制度并有效实施下去。各高校应成立党政领导班子,重视入学教育,一把手牢抓,从上至下,管理监督,贯彻落实这项重要的育人工作。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师德教育,注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完善教师们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指挥协调能力,从根本上强化入学教育工作队伍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各部门之间相互协调。 高校各部门必须保证通力合作,互相加强沟通配合,才能保证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顺利完成。 在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中, 所参与的部门牵涉甚广,很多部门在工作职能中还存在交叉,此时,就需要建立起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调的制度,明确各部门在入学教育中负责的工作事项, 然后由高校部署工作,安排好主次关系,才不会出现各部门各司其职、相互冲突的尴尬局面。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完备性,应积极倡导全校“各行各业”教师的“全员参与”意识,努力创造良好条件,优化新生的成才环境。

(三)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 在高校大学生入学教育过程中,由于不具备考核评价的相关机制,导致工作并不能完全落于实处。 因此,建立起一个考核评价制度,就变得尤为重要。 高校需要为入学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收集相关信息,及时改变策略,才能对各部门的工作开展起到监督作用,才能真正在入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中收获成效。 把入学教育同掌握学生思想状况、 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严格管理、学生社会实践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总结出一种客观而有效的评价制度。

(四)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汲取渗透性入学教育模式的优点,将入学教育向专业课教育环节、环境及心理咨询等方面延伸,将入学教育课程化、系统化、人性化。 并可以根据实际对象的特点来改变教学模式,从而摆脱传统模式的禁锢,更快捷地达到教育效果。 另外,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到学生活动中,培养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所以依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一些校园活动,从而更好地提高入学教育成效。

[1]魏铜铃.“以人为本”视阈下的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 2010

[2]齐立强.高校大学生入学教育[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于晓威.我国高校大学生入学教育模式探析[J].学理论.2011(21)

[4]姚以亮.关于新时期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2(5)

[5]聂竹松.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29)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