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丧葬习俗看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

2015-08-15张万里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逝者葬礼死者

张万里

(枣庄学院,山东 枣庄277300)

出生和死亡是每个人生命中必然经历的过程,不分国籍,不论地域。 在人的一生中,由一声啼哭开始,以与世长辞结束,死亡便是终点,死亡便是句号。 死亡是必然又神秘的。 有人死亡了,身边的人便要用葬礼来对死去的人安置尸体并且安抚亡灵,以表达缅怀、圣化之意。但是葬礼并非是在人类诞生之时就已经出现的,而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并不埋葬死者, 而是直接将尸体遗弃于荒山野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也开始了对自身的研究,产生了“灵魂”和“肉体”的概念。 原始社会人们认为,人死以后灵魂不死,仍能影响制约活着的人的生死祸福。 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 对逝者肉体的保存就是早期的丧葬活动,葬礼礼仪是几千年来人类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 葬礼的出现以及丧葬习俗的形成与发展会受到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 十里不同俗,中西方社会相隔万里,不同的生死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肯定会产生不同民族的丧葬礼仪。 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分析中西方社会葬礼习俗的不同,探究葬礼所反映的中西方社会结构以及宗教文化的差异,为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及跨文化交际提供借鉴。

一、中西方丧葬习俗对比

首先,西方社会的人普遍对上帝怀有敬畏之情,人死后是要升天堂的。而中国人则更加注重孝道。面对死亡我们是乐观的, 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它的社会价值, 活着的人只有在追求自己的社会价值的过程中, 才能显现出生命存在的意义。因此自古以来,中国便把结婚与丧事统称为“红白喜事”。 中国的葬礼上会雇一些乐队来演奏丧葬礼乐来为死者送行, 其中乐队的表演有时还夹杂着说唱、舞蹈之类的调侃。 而在西方社会,主流的丧葬仪式一般都是在宗教气息特别浓厚的肃穆氛围中进行, 仪式一般是对死者唱圣歌来守灵,为死者祈求罪之赦免等。

其次, 在对尸体的处理方式上,古今有别。在现代社会,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社会,火葬成为了最为常见的普遍形式。 而在古代社会,中西方差异比较显著。 我国古代一般都是把尸体放置于棺木中埋于土下并在上方建立墓碑。后辈若想让死者福佑自己,就要为死者选择上好的寿衣、棺木,并且为死者选择风水良好的墓地,从而令死者欢欣,福佑生者。而西方国家丧葬传统是把死者埋在教堂附近或是公墓中,以求死者去接近上帝以求救赎灵魂,可以上天堂。并且在西方无论基督教还是天主教,一般都采用保存骨骸的方法。

再者,中西方在对逝者的缅怀形式方面也不尽相同。我国的人们一般都是在固定的节日对逝者进行祭拜扫墓。并且中国的传统是整个家族的死者都要葬在一起,称作“祖坟”;但是西方国家几乎没有对祖先的祭拜仪式,他们只是对逝去的先人存在着一些缅怀之义,这要归因于基督教教义认为善良的人逝世后是要进入天堂的,并得到膜拜。

二、丧葬习俗体现的文化差异

(一)丧葬习俗体现的中西方宗教文化差异

宗教信仰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民族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烙印也出现在了民族文化其中的一个载体——丧葬习俗上。 除近现代才出现的非宗教性葬礼外,古代社会传承至今的各种丧葬仪规均与宗教观念有关。 以中国华北地区的丧葬习俗为例,由于受到传统宗教习俗的影响,葬礼的仪式显得繁缛复杂。 人们在死之后首先由亲属为其净身、整容,穿好寿衣, 然后会被移到正屋的灵床上。 接下来逝者的亲属通过报丧的形式把消息传递给更多的亲友。 得到消息之后,逝者的很多亲友都会第一时间赶来奔丧,参加葬礼。葬礼一般会选择在逝者的家中举行,而且通常都比较隆重。 在下葬的头一天晚上和下葬当天, 参加葬礼的亲友都会按照当地的习俗对逝者进行叩拜,叩拜的顺序也有严格的礼制需要遵照。 逝者的家人会守在灵柩旁大声痛哭。 葬礼期间逝者家人请来的民间的艺人也会不间断地演奏哀伤的民乐,燃放礼炮等。 下葬后,家属及亲人们每七天要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 一共去七次共, 称为 “做七”。 第四十九天的仪式称为“断七”,为正式葬礼部分的结束。头七和五七尤为受到重视。 在接下来的三年内,按儒教的传统,孝子应该守护在父母墓的周围三年,期间避免娱乐、饮酒食肉等。

不难发现, 中原地区葬礼繁复的仪式也带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教”——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烙印。 中原地区葬礼的仪式有着严格的礼制,而这种礼制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论语﹒为政》篇记载“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其中所说的“无违”就是“不要违背礼的规定:父母在世的时候,按照礼的要求来服侍他们;去世以后,按照礼的要求来安葬他们,按照礼的要求来祭祀他们。” 这种礼制在中国传统葬礼中体现尤为明显。在中国除了儒家思想之外佛教和产生于本土源于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丧葬仪式中还可以看到有僧人或道士做法事,其主要目的是让亡灵得到安宁,也希望死亡的阴影不再笼罩着活人。 这些宗教关于生死的解释已经成为中国传统葬礼的精神依据。

相对于仪式复杂的中国传统葬礼, 西方的葬礼仪式则较为简单。 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死者临终前要请牧师念悼词,做最后的忏悔和祷告。 送葬时,亲属们身着黑色丧服,跟随在牧师身后,在挖好的墓穴前,牧师念诵经文,超度亡灵,然后由亲属将白色、紫色的花束扔在墓棺之上,最后以土掩埋。 整个过程包括洗尸、更衣、停尸整容、送葬、宴谢等,庄严肃穆,很少听到大声痛哭的声音。这是因为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人生就是赎罪的过程。 人死后灵魂可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所以在葬礼中,人们更多是为逝者祈祷,希望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

此外,长明灯是中国传统葬礼中常见的用具,这是源于佛教的影响。 佛教认为人一直处在生死轮回中, 人死后要去阴间。 传说长明灯的光可以为亡灵指路, 不让亡魂迷路, 这也喻意佛教有引领众生的精神。 水和蜡烛是西方葬礼中常见的用具, 这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 基督教的原罪论认为人带着罪恶来到这个世界上,要消除罪恶就要接受洗礼。 在葬礼中人们从圣水池舀出圣水然后洒向灵柩, 圣水会洗去亡者生前的罪恶。 蜡烛的喻意则与长明灯相似,人们认为不能让亡者躺在黑暗中,在停放灵柩的房间点上一支蜡烛, 亡者可以与光一起升入光明的天堂。

(二)丧葬习俗反映的中西方社会结构的差异

按照中国传统的丧葬习俗, 逝者会被安葬在家族墓地。 人逝世后其家人都要为其制作牌位, 作为逝者灵魂离开肉体之后的安魂之所。 牌位大小形制无定例, 一般用木板制作,呈长方形,下设底座,立于桌案之上。逝者的牌位会被后世子孙供奉在家中或是家族的祠堂内, 供奉的顺序严格遵照当时社会的礼制。 中国传统葬礼是在逝者的家中举行, 整个家族的人都会参加。 家或者是家族观念在丧葬习俗中表现尤为强烈。 这种传统观念的形成与宗法制的社会组织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时期形成的安土重乡、 聚族而居的血缘家庭或家族就是中国历史上宗法制国家的基础。 “家庭及其延伸家族在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地位却是任何一种别的文化都无可比拟的。 ”(徐行言2004: 49) 在这种以血缘伦理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中,孝道在传统文化中就有了特殊的地位,孝道也贯穿在中国传统葬礼的始终。

西方葬礼在教堂举行,逝者也会被安葬在教堂周围。西方的社会组织结构源于以地缘政治为基础的希腊城邦。 徐行言(2004)认为在城邦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各个城邦一旦发展到相应的规模就会通过移民开拓新的定居点或殖民地。 大规模的移民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破坏了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结构不再是以家庭或血缘亲属集团为基本单元,在家庭与个人的关系上,徐行言(2004)认为“家庭与个人之间只存在暂时性的纽带”。 与中国传统葬礼突显家庭伦理孝道不同的是西方葬礼突显的主要是逝者和上帝的宗教关系, 这也是由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宗教差异不同而引起的社会习俗差异。

(三)丧葬习俗反映的中西方颜色文化的差异

在传统的丧葬中, 中国与西方社会采用的颜色是截然不同的。 西方国家的主色调是黑色, 而中国则采用白色。 在中国的葬礼上,孝子的孝服是白色的,祭幛也是白色的棉布等。 中国之所以采用白色来表示哀悼, 据说是受了佛教的影响。 在西方的丧葬仪式中, 灵车颜色一律为黑色, 并用黑纱遮住车窗。 送葬的人也一律穿着黑色的衣服,或佩带黑纱,以表示对逝者的哀悼。 这是人们在利用黑色文化来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并将它具象化。 西方国家的白色则用于与丧葬气氛完全不同的新人的婚礼,新娘身披白色的婚纱, 寓意纯情圣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出现了文化的交融,以前在中国是孝服的白色,也出现在了年轻人的婚纱上。

三、结语

中国传统丧葬习俗中人们比较重视“厚葬”,相比之下,西方丧葬习俗可以说是“简丧薄葬”。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人将孝道表现在“厚养薄葬”上。 有些地方的丧葬仪式也出现了西方葬礼的元素。 不同文化中的社会习俗也出现了相互融合的现象。 相信,随着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日渐深入,中西方社会中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和互补, 不仅能使得现代的丧葬礼仪相互之间越来越接近, 而且中西方社会的其他方面也会相互靠拢,从而实现“中西合璧”的理想境界。

[1]艾素萍.西方丧葬习俗的文化解读[J].哈尔滨:学理论.2012.

[2]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倪俭.中西传统丧葬习俗差异的文化解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田茉云.从丧葬礼俗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J].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5]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李建宗.仪式与意识:对丧葬的解析[J].文化学刊,2008,(2).

猜你喜欢

逝者葬礼死者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逝者师友二题
爆炸一周后,贝鲁特停下来缅怀逝者
ORGANIZED GIVING
让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无锡水警老许16年打捞百余尸体
不可思议的太空葬礼
走近“死者之脸”
李昌钰:替死者讲话
徐显秀墓的镇墓神兽壁画 逝者的神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