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15-08-15

三晋基层治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威胁论常态经济

向 红

(集美大学,福建 厦门 361021)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再次引起不少西方民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注。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当下,考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因应之策,有利于厘清21世纪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方位,有助于推动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对策研究,有利于提振和坚定中国民众走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信心。

一、经济新常态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面临的挑战

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加速完成的特定阶段,在国际市场中国需增加对外投资以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国内市场中国又面临着因人民币贬值可能带来的通货膨胀的风险。鉴于此,要首先考察中国海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来资本的新常态下,名目繁多的“中国威胁论”在客观上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造成了哪些干扰和破坏。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为有效缓解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有意识地扩大了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此举也引来了国际社会反对中国企业的声音。在亚洲,近年来,日本保守派及右翼媒体反复炒作中国企业和个人在日本的购地行为。如2012年6月中旬上市的日本《信使周刊》打出了“日本正在成为中国领土”的标题。在拉丁美洲,中国试图通过收购渗透拉美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国试图控制拉美石油”,“中国填补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空缺”,拉丁美洲“生活在中国的阴影下”,“中国正在吃拉丁美洲的午餐吗?”等等。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威利·兰姆把“中国入侵美国的后院”描绘为“中国‘净化拉丁美洲’的开始”。

在资源环境压力变大、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新常态下,中国依然能听到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继续变本加厉地制造和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的声音。2008年5月初美国《生物能源文摘》刊文指出,中国人吃肉增加才是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香港《东方日报》2008年5月7日刊文《菩提明镜:中国人吃肉引粮荒?》;英国《金融时报》2008年5月9日发表题为《中国要去海外“屯田”》的文章;日本“粮食安全”的研究专家柴田明夫妄称,中国将是造成日本未来饥荒的“罪魁祸首”。“中国能源威胁论”强化了部分能源资源国利用能源关系谋取地缘政治利益的热情,该论调扭曲并丑化了中国在能源领域进行国际合作时的形象。西方国家通过渲染此论调意在强化西方国家对能源资源的控制,同时以能源资源为杠杆挑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可见,在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蓄势待发的新形势下,开创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时必须研究能源安全及其治理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外交也凸显以“中国责任”为基本元素的新态势。“中国责任论”作为“中国威胁论”的一个变种,主要包括“中国经济责任论”和“国际体系责任论”这两种形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鼓噪“中国经济责任论”一方面是为了转移西方民众和国际社会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注度。另一方面为了施压并诱导中国在货币汇率、二氧化碳减排份额等等诸多重大国际问题上按西方意图索骥,最终达到增加中国追赶西方国家的发展成本的目的。如美国重要战略家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认为,取得了地位就要承担责任和义务。中国只是想要在新秩序中拥有重要的发言权,而他们必须为此承担责任[1]。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也鼓噪中国所谓“战略责任”、“经济责任”、“军事责任”、“外交责任”以及“政治责任”。

在经济新常态下,西方国家试图误导中国和西方民众,干扰中国共产党引领下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西方不情愿看到中国继续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于是将矛头指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网络民族主义威胁论”为典型的民族主义,不断把中国再意识形态化,使用各种充满意识形态味道的概念如“权威资本主义”和“权威民族主义”来描述和打扮中国。如:中国最好理解为一个右翼独裁的党治国家,它通过恶劣形式的资本主义和原始族长制风格的民族主义获得合法性。[2]中国共产党蓄意诱导并形成了中国民族主义,许多民众开始为中共的专制发展模式感到骄傲。①Joshua Kurlantzick,Perry Link.China Resilient,Sophisticated Authoritarianism.See http://www.relooney.fatcow.com/SI_Oil-Politics/Africa-China-Model_4.pdf.沙文主义(极端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充斥最关键的亚太国家,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民族主义即将成为另外一种中共意识形态。”②Yu Au Loong.China:Globalization challenge,Nationalist response.See http://www.asienhaus.org/public/Chinese_Nationalism_Vortrag_Au.pdf.中国奇迹般的增长已经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贪污成风,……愤怒的民族主义青年,政府对媒体的严格限制。③Halper,Stefan A..The Beijing Consensus: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Model Will Dominate the Twenty-first Century[M].New York:Basic Books,2010.“中国政府一方面要求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政府又维持资产阶级的生产。他们是资产阶级专政。”④Latoya Mistral Ferns.Chinese Market Socialism and the Marxist Concept of Withering of State.See http://durham.academia.edu/LatoyaMistralFerns.“北京共识”是一种得到一党专政国家庇护的“儒家思想-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混合体。[3]可见,西方媒体将中国民族主义威胁同中国政治发展模式、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甚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联系起来,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造成了干扰和破坏。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与经济新常态相得益彰的文化生态,需要重视文化威胁论的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备,这使得中国文化的创造力和游曳全球市场的能力相比西方文化都略显不足。近年来,“中国文化扩张论”又干扰了中国与西方正常的文化交流活动,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西方鼓噪“中国文化扩张论”、“中国文化威胁论”、中西方“文明冲突论”等论调大多缘于西方社会的欧洲中心主义思想,也有部分来自对中国和平崛起的担忧。如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在文化方面的全球影响力对两个多世纪以来指导西方启蒙运动的价值观和原则构成了一个固有的挑战。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仍然把中国在境外设立“孔子学院”的正常文化交流行为渲染为中国文化扩张战略。如2010年4月,美联社针对中国文化大量涌入美国这一现象报道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开设孔子文化课堂的建议在南加州一些地区遭到抵制。当地以白人为主的美国人认为开设孔子文化课堂是一种“入侵”[4]。这说明经济新常态对文化发展动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在经济新常态下,需妥善应对各种形式的“中国军事威胁论”。美国等西方国家炒作“中国军事威胁论”,不仅给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带来无形障碍,而且威胁到中国实现和平统一这一战略目标。美国在国际上试图以“中国威胁论”来制造指责中国的氛围,以便给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施加压力。美国捕风捉影地宣传中国“黑客威胁论”,疑神疑鬼地渲染中国“常规潜艇威胁”、“新型核潜艇威胁”、“反航母弹道导弹威胁”等等。美国的蓄意炒作为中美两国、中国和亚太地区其他国家之间稳定、可靠和持续的军事交流活动构成障碍,这直接构成中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每逢美国总统选举年,美国习惯于打台湾军售牌,此举可以借卖武器捞取成百上千亿美元的经济利益,这又反过来强化了美国超级军售霸权,有利于美国在军事战略上诱迫中国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以影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拖累甚至拖垮中国经济,最终达到不战而胜中国的战略目的。

二、经济新常态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内政策取向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要主动求变,在因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度挑战方面宜尽快进行内部制度设计,以系统化的战略和策略确保中国的金融安全、社会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和国防安全,这样才能在国内建成和谐社会,进而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金融安全中国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首先要了解金融危机爆发的机理并从战略上进行制度设计。更加重视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这是经济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征。金融的安全和稳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整体发展。当下,我国需加速研究中国资本市场及其安全机制问题。还要探求国际金融协调的新途径以系统化地预防和处理经济危机。鉴于流动资产往往来自国际金融体系,中国政府需要及时动员外部充足的流动性。只有中国政府与国际金融体系协力行动,一起建立牢固的国际金融网,才可能系统化地预防和处理经济危机。当然这也要求进一步深化中国与美国的金融合作。还要适时采取科学合理的金融措施降低金融危机的风险。中国需从长远战略上优先考量美国央行出台的货币或金融政策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国际影响,中国今后还要继续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政策,因为从本质上说,汇率制度从属于货币制度。中国的国情决定中国不能完全紧盯美元。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还要利用美元储备问题国际化为自己谋取资产收益。既得利益者美国不会拱手相让美元霸权。实力超群的跨国公司一般很难承受得起美国挥舞的金融大棒。然而,国际社会需要一种新的储备货币来代替美元。中国政府要积极利用美元储备问题国际化来给美国施加影响,例如,可以通过中国政府官员清楚表达对于拥有大量美国债券是否安全的担忧,通过中国国内主流或非主流媒体表达逐渐增长的债务将会在美国引发通货膨胀和美元的急剧贬值,还会使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贬值;中国官员还可以对中国在美国政府债券方面的巨大投资声称不满;中国官员不妨还不失时机地抱怨美元在国际贸易和经济交流中的特殊地位,呼吁用其他方式而不是美元来调控国际经济贸易等等。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还需适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倒逼国内金融改革。建立与积极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相适应的策略,可以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助推国内金融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拓展,逐步增强人民币的可兑换性,是应对货币“竞争”的必要手段之一。当然,货币互换远非中国采取减少美元持有量的唯一策略。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进行跨国贸易结算进程加快,目前中国政府正在致力于让世界主要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把部分储备转向人民币,另外中国还可通过参与清迈多边化进程强化最后贷款人的角色等等。

(二)社会安全中国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要在农村推行一场基于改善农民消费环境的基础设施的运动。经济新常态与社会发展之间已经出现了新的双向互动关系,这需要探寻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道路的新路径。如需要研究农村贫困,农村土地使用问题和当前的国际环境对中国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哪些影响,需要解决限制中国新农村发展的许多自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随着物流云时代的到来,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在不断完善。今后,中国需借助物联网进一步改善农民的消费环境,同时加强以农村医疗、卫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软环境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要进行制度创新以稳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平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在同等收入水平下,在不同的国家或城市中的不平等分配跟人们的低生活期望是有关联的。对于那些不能确保自身收入以抗击不可预知变化的家庭,就需要提供保险政策发挥作用;采取累进税制加上收入平均法、失业保险和伤残保险,以及其他一些机制,重新分配社会资源。[5]将土地使用费的部分收入投入到农业上是增加农村投资的实际可行的方式。建议将一次性补偿改变为年薪补偿和保险制度是可行的。此外,以部分土地使用费收入作为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一种实用的方式。①Hualou Long,Yansui Liu,Xiubin Li,Yufu Chen.Building New Countryside in China: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c.f.Land Use Policy,2010,(27).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要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6]中国自主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各级政府只要有所作为,就能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从而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要勇于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促进中国各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几千年来在处理各民族的关系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在新常态下,中国还应该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只要在维系文化传统繁荣发展的同时,又加强各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统一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可以顺利实现。

(三)政治安全中国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仍要高度警惕美国试图和平演变中国、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国际资本仍然按照自己的面貌试图统治全世界。美国等发达国家一致把中国列为他们和平演变的重要国家,不少西方学者仍然鼓噪,中国的崛起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构成了挑战。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统治集团为应对中国经济的和平崛起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策略。美国战略的最终目标有可能是废除各国主权,实现全球统一,建立以西方社会为主导的以世界政府、世界银行为特征的世界新秩序。[7]中国被西方国家看成是他们实现这一目标或可遇到的最大障碍。民主、自由、人权等旗号往往成为西方施压中国政治改革的遮羞布。美国国内对华思想中的“屠龙派”将中国视为一个致命威胁;……“现实派”认为与中国的冲突不可避免,美国必须在某些问题上采取措施,避免受到北京恐吓。[8]

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世界的多极化是缓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压力的抓手。多极化是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则之一。新常态下,以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准则去束缚任何超级力量试图主导世界的企图,这更要求中国加强新常态下大国关系的战略研究,在外交领域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切服务于助推世界多极化这样的战略目标。

(四)文化安全中国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中国的文化安全首先需要以战略思维来对待儒家等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擅长将战略思维应用于经济政策的设计之中。现在更要注意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元素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为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和谐世界服务。立足国内市场,中国要采取有力措施促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回归,力争把以“和”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国内的文化生态中扎根。因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培育首要的是文化根基。面对国际市场,中国要继续借助孔子学院把以“和”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多种渠道传递给西方世界。建立孔子学院、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扩大中文传媒、拓展海外文化企业等等。

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中国的文化安全中国还须始终不渝地致力于文化创新。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正成为当今文化发展的主旋律。中国文化正在成为国际上受尊重的文化实体,并由东方向西方传播而正成为人类新的文化感受方式。但是,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尚且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要抓紧创建商务、文化、外交、旅游的跨部门协调机制,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例如,借重科技力量发掘中国饮食、服饰、京剧、武术、戏曲、中医、传统节日等传统文化资源在提升中国软实力中的作用,对内提升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成色并以此培育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对外强化中华文化价值观的正能量并以此拓宽中国文化外交的空间,循序渐进地实现文化立国之于中国的战略价值。

(五)生态安全中国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更需加速进行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的制度设计。建立与新常态相适应的生态文明社会,关键点是研究如何将生态文明建设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国际层面,注意吸取西方国家生态安全的立法经验,尤其是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方面的实践经验。在国家层面,要运用底线思维对待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及时有效地把环保和地方官员的考核结合起来,要健全与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相匹配的生态制度。在社会层面,不仅要教育引导公众进行绿色消费,还要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在中国进行一场绿色工业革命,即通过持续的绿色消费,研发绿色技术,实施绿色发展模式,逐步使中国从一个绿色发展的参与者最终成为绿色发展的新的规则的开拓者。

(六)国防安全中国策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军力超过部分西方先进国家将成为新常态。化解“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要坚持有力、有利、有节三原则。有力原则,是指通过中国的维和行动让西方通过军事妖魔化中国的企图不攻自破,并以此消解“中国军事威胁论”的影响。有利原则,是指适应中国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以新安全战略理念为中国赢得较为有利的外部环境。有节原则,是指中国要科学把握与西方进行军事博弈的度。概而言之,一方面,中国要利用国家媒体做好解释工作以便让西方舆论明白,我国适当增加军费,是基于其国内安全和保护海外资产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做好不懈揭露西方从军事上妖魔化中国的准备。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警惕美国等西方国家将网络政治化倾向,警惕美国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搞“网络冷战”。

三、经济新常态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国际政策取向

坚持和平发展对于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局面关系重大。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中国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这一主线。在“中国崛起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当下,中国要立足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国际地位,致力于完成建成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中国媒体要积极主动消融“中国威胁论”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媒体对外要进行整体宣传方面的战略研究,构建以我为主的国际话语体系。中国媒体要做强自己。立足于国际国内双向互动的新态势,中国媒体需要将中国逐步塑造成一个在国际上不具备威胁性的、并且负责任的力量。一方面,中国媒体人要向西方进行整体宣传,尤其是要做到两点:一是科学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二是巧妙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媒体人要敢于和善于打破西方学术话语的无形垄断。因应来自西方学术界的偏见,需要积极主动地向西方传递中国崛起的“春天的故事”。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媒体要以我为主地消散各种“中国威胁论”。首先,中国媒体一可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反驳“中国投资威胁论”,将“以退为进”这一辩论技巧应用到反驳“中国投资威胁论”的行动中,可以利用论敌的立场来驳倒敌手,反驳时抓住实质,攻其要害;中国媒体二可采取“三反”策略即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进行主动出击;中国三可重点强调共同点,即,中国和整个非洲、亚洲、太平洋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曾经历过漫长的西方殖民统治和剥削;中国媒体四可大量采用非洲国家学界、政界、商界知名人士、非政府组织代表甚至普通非洲人中有利于中国的表述方式,侧重凸显中国的崛起为非洲带来哪些潜在而有益的影响;中国媒体五可主动对外宣传中国与非洲实现战略互惠的历史表现和现实作为,等等。其次,中国媒体可以以推己及人的策略化解“军事威胁论”。按照西方的逻辑“威胁=意图×能力”。对此,中国媒体可强调中国没有侵略他国的传统,现实中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中国发展部分军备是处于维护地区和平和世界和平的考虑,中国即使具备一定的军事实力也不至于构成对别国的威胁。

(二)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必须在应对挑战中形塑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一方面,在打造中国软实力的过程中凸显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意图。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目标遇到的挑战部分来自于中国社会自身的准备不足。比如尚缺乏一个可操作性的全面的国家层面的软实力战略。另一方面,在建设和谐世界的实践中,经济全球化向深度发展在客观上导致其他国家和团体由于经济混乱而产生很大的不满。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事实以及中国“一带一路”构想也令西方媒体和民众对中国履行更多的人类义务与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产生了更多期待。鉴此,在国际层面,中国需优先实现中美两国的和谐共生。建设新型大国关系攸关中美根本利益。经济新常态下,国际金融合作、恐怖主义、黑客威胁、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等等都有可能促成中美合作寻找共同对策。全球新的战略环境有利于中美两国实现和谐共生。在此形势下,美国和中国的利益将限制它们之间的战略竞争,这将迫使两国进行更紧密的合作以应对共同的战略威胁和挑战。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以及现存的各种全球性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中美两国实现和谐共生。“中国梦”与“美国梦”并非是各行其道的两只航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和谐世界的建设目标与美国利益并不存在根本冲突。总之,中美之间的若干共同利益,提供了建设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的有力支点。

(三)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必须通力打造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共同体

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五大任务语境下,通力打造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和谐共生,其外在环境已日趋成熟,中国宜奋发有为地引领发展中国家去维护独立与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新秩序。在非洲,中国要多做基础性工作。如新常态下中国反而增加了对非洲最穷国家的发展援助就是一种战略举措。在亚洲,中国引领周边国家努力实现泛亚经济合作与融合。中国要借助“一带一路”将中国发展成果惠及其他国家,以此将中国道路送达丝路沿线。就中长期战略策略而言,在东南亚,中国要致力于发挥诸如东亚峰会、亚洲发展银行、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等等区域组织中的领导角色。东盟作为中国的近邻,确实攸关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在引领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中国在亚洲要引领并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抓紧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以推动中国同周边国家实现联动。中国宜通过强化拉丁美洲企业在亚洲贸易链中的合作来实现和谐共生,同时注意密切双方在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合作。

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继续深化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研究,立足于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道路面临的新挑战,对内积极主动地进行制度设计,对外适时消融各种“中国威胁论”,这样才能逐步增强民众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心,最终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崭新明天。

[1]金融系统失控之际民主可能获得繁荣吗?[EB/OL].基智教科学箴言报网,2012-01-24.

[2]WA Callahan.China:The Pessoptimist Na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0.

[3]托马斯·弗里德曼.闻所未闻[N].美国《纽约时报》,2010-01-31.

[4]美媒称美国正面临随华裔入美的孔子文化入侵[EB/OL].环球网,2010-04-26.

[5]Austin Nichols.Income Inequality,and Mobility Risk in China and the US.China Economic Review,2010,(21).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丁 进.金融僭主世袭是美国政治实质[N].环球时报,2012-08-07.

[8]理查德·哈洛伦.崛起的东方:应对中国,屠龙还是拥抱熊猫[EB/OL].火奴鲁鲁新闻社网站,2012-06-25.

猜你喜欢

威胁论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西方学者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污名化论调、危害及其正确应对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新一轮“中国威胁论”话语的形成、特点和反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中国黑客的现状、评估与治理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