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商融和”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
2015-08-15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苏州 215009)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为了适应地区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调整,特别是企业对“技工贸”一体化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张建华等人[1-4]依据学院“工科”和“商科”两大优势专业群的特点,提出培养“工商融和”的复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并逐渐形成了学校“工商融和”的办学特色。
自2008年以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获得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由缪秋菊和陈福明两位教授带头的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教师团队成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近年来,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品牌效应凸显,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的工作。
1 课程资源建设
1.1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工商融和”复合型纺织人才的具体途径。通过纺织行业的调研,依据企业对纺织品检验专业知识的需求,确立了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纺织方面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例如开设了《纺织材料》、《纺织生产工艺管理》、《纺织品检测》、《织物结构与应用》、《针纺织品检验考工实训》、《机织物设计综合实训》等纺织专业主干课程;同时,根据纺织行业对管理、营销、电子商务等商科知识的需求,在专业主干课程中开设了“工商融和”课程,例如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纺织英语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纺织商务实训》、《电子商务实务》等八门相关商科课程,由此构成了由“工科”和“商科”两大系列课程,形成了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的特色课程体系。在调整课程体系的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纺织”与“商贸”知识的融和,例如,在《纺织生产工艺管理》课程内容中嵌入企业生产管理、工艺管理相关的内容。
1.2 精品教材、课程、课件建设
近年来,我们一直重视精品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精品课件微课等课程资源的建设。在精品教材建设方面,打造了2门省级精品教材《织物结构与应用》、《染色打样实训》,1门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针织概论》和5门院级精品教材《纺织品跟单》、《纺织品标准与检测》等教材,其中《纺织品跟单》是典型的“工商融和”型精品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在课程建设方面,建设了1门省级精品课程《织物结构与应用》,12门院级精品课程《纺织品检验》、《机织物设计综合实训》、《纺织纤维与面料》等课程,以及8门院级网络课程。较好的精品教材、课程资源为良好的教学质量提供了相应保障。专业课老师积极自制的多部CAI课件获江苏省高职组三等奖、微课获高职组二等奖。
2 师资队伍建设
2.1 师资队伍的优化与提升
高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航者、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教学活动的研究者,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为了进一步优化和提升师资队伍,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到高校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目前已有4位老师在职博士毕业;鼓励教师到出国深造或访问学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都争取派遣2名专任教师下企业,学习企业的生产管理、业务活动;鼓励纺织专业教师学习商科知识,比如有2名老师积极地考取了报关员、报检员,提升“工商”双师技能,也有老师攻读在职MBA学位。通过这些有利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工商融和”复合型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2.2 科学研究促进教学
相关研究表明,科研对于教学有较强的促进作用[5],可以显著提升教学内涵,有利于更新和拓展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活动[6]。近5年来专业教师团队获得了教育部、商务部、江苏省科技厅等部门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市厅级研究课题20余项,教师不仅将书本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将最新的研究进展以及自己的科研成果融会贯通于课堂内外的教学活动,进而及时更新和拓展教材的专业知识。通过将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带领学生进入学术前沿,有利于改变教死书的状况,可以极大地活跃课程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对专业的兴趣。
3 校企合作与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3.1 校内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工商融和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我院一直重视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培养。实验与实训基础设施是培养学生起居室基本操作和应用能力的必要保障,目前我院每年都加大实验实训室设备的投入力度,有一个省级丝绸工艺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市级“伊可迪SaaS 针织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项,两个校内企业工程中心,并有面料检验实训室、机织实训室、纤维检验实训室、针织实训室、染色打样等15个实训室,这些设施基本上能满足日常教学工作的需要。并且通过和会计与国贸学院、电子商务与物流学院合作,利用他们的商贸类实训室进行《纺织品跟单》、《进出品单证实训》等贸易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同时,将苏州伊可迪有限公司和苏州欣宏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引进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利用公司设备和人员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实训保障。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接触社会的主要途径,是锻炼学生工商融和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因此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当包括两类企业实训基地,即纺织生产企业和纺织贸易企业实训基地,纺织生产企业基地用来训练学生的生产和管理技能,纺织贸易企业实训基地用来训练学生对外贸易的工商融和素质。近几年,我院开发了20多家校外合作企业,基中包括苏州瑞富祥丝绸有限公司、正雄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华龙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这类企业集生产、销售和贸易于一体,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保障了我院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学院作为相关企业的人才基地,给纺织企业提供了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4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
4.1 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认可度高
本专业近五年来的就业率均为100%,并且毕业生在各工作单位均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各合作单位均愿意继续深度合作。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加强与市场接轨,以行业标准加强核心技能训练,在全国同类院校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良成绩,具有较好的知名度。例如专业学生连续三届获得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纺织面料检测技能大赛学生个人一等奖、团体二等奖,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大学生外贸跟单(纺织)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三届团体二等奖。
4.2 社会服务
建立江苏省丝绸工艺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苏州市科技局SaaS针织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了多层次、多品种、多形式的服务。例如为苏豪集团设计缂丝,为盐城市丝利得茧丝绸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为苏州嘉俊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开发新型花式纱线,为苏州伊可迪设计与开发毛衫产品、并解决起毛起球问题,为华龙蕾丝针织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培训等服务。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建设,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品检验与贸易专业团队在品牌专业建设工作中做了一些努力,但离国家对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我们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手段,不断充实、调整以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品牌专业建设。
[1] 张建华,李俊飞. 关于“工商融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东方企业文化,2009;(12):23-25.
[2] 张建华,李俊飞. 推进工商融和,培育复合人才[J]. 高职论丛,2009;(12):47-49.
[3] 张建华,李俊飞.“工商融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09;(24):72-74.
[4] 杨毅红, 钱建栋,张建华.“工商融和”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依据及路径[J]. 职教论坛,2010;(6):38-40.
[5]刘献君,张俊超,吴洪富. 大学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调查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2):35-42.
[6]周隽,沈月琴,王志强.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高校科研促进教学分析[J]. 中国林业教育,2011;(0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