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生涯规划内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5-08-15张海霞王东艳马雄雄

河北职业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学业个体规划

张海霞,王东艳,马雄雄

(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生涯指个人一生中所经历的一系列职业与角色的总称。大学四年,是一个人从学生人向职业人的过度和成长阶段,是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如何规划好大学四年的生活,对于每一个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本文将大学生生涯规划界定为大学生根据社会需求和未来的人生追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大学生活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实施途径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从而帮助个体更有效地渡过大学时期。

一、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内容

生涯规划是一种未雨绸缪之举。有效的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顺利地渡过大学生活、减少大学生活的盲目性和无助感,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发展。大学生涯规划的内容很多,本文主要从学业、人际和职业三个方面的规划进行探讨。

(一)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对与其事业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具体来讲,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意向行业和职业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业发展计划。

学业规划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制定适合一个人的学业规划需要做很多深入的工作,根据不同年级,将学业规划分解成阶段性的内容。

大一学生的学业规划主要是适应。学会适应自己的专业学习,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首先,可以从老师、学长那里了解专业特点以及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有效的专业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再次,对与本专业相关的一些课程内容做系统的了解,对于诸如学位课、难学的课程、重要的课程等信息有大概的了解,这有助于个体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合理安排精力和时间。总之,大一时的学业规划主要是适应,适应大学的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学业特点等。

到了大二大三后,进入了学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首先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需要来规划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学业发展计划,认识自身综合能力在今后就业和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作用,使自己开始具有就业的压力和危机感、紧迫感[1];同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它知识充实自己,考取一些资格证书,并有目的地培养与职业目标相适应的职业素养;积极参与各种团体活动,通过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扎实专业知识,强化社会实践环节,进一步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根据自己的不同发展需要参加各种辅导、培训。总之,从各方面加强自身素养成为大二大三的主要任务。

大四阶段的学业规划,主要以求职与择业为主。这个阶段,大学生首先应该做出选择,是继续深造还是选择就业,深造的方向和择业的内容又需要进一步具体化和操作化。如果选择就业,那么相应的求职材料的准备,就业的政策信息,面试笔试准备将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总之,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业问题依然是大学生生涯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顺利地规划好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个体才有可能顺利地毕业并走上新的选择位置。

(二)人际规划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而85%则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处世能力[2]。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处理好自己与父母、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对于自己集中精力学习,顺利完成学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父母关系。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阶段中的第二次“断乳期”,即从心理上摆脱对父母及其他成人的依赖。作为大学生,一方面因为生理的成熟,知识的积累,已经拥有了相当的生活智慧,加上上大学后远离父母,所以,学习如何独立的处理一些事情是大学中一个重要的成长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比较年轻,涉世未深,加上经验不足,在处理各种问题时难免会力不从心,而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大学生的重要社会支持力量,因此,大学生可以在自己无法应对的情境下,求助于父母的指导。同时,大学期间,通过和父母进行平等的沟通,既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情感衔接,彼此更加了解对方,也避免了代沟的形成。

2.师生关系。建立“良师益友”、“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对大学生的顺利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今的大学校园中,很多大学生都非常重视和同学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却忽视老师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离开家庭的呵护,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个体发展重要的支持系统。首先,教师能帮助学生提供一些前沿的信息,丰富大学生的信息量;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传道解惑;再次,对于一些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教师的及时介入可能会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3.同学关系。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极其渴望人际交往,力图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而最直接的交往就是同学交往。良好的同学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提高个体的社会能力;其次,亲密的同学关系是个体获得安全感和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再次,在同学互动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良好的同学关系能够促进个体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总之,大学同学是距离走上社会最近的纯洁阶段,珍惜好这一段时光,个体会受益匪浅。

4.舍友关系。宿舍人际关系是一个敏感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它是大学生最重要而又最脆弱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集中反映。大学校园里,宿舍作为大学生活的基本单位,不仅是大学生生活住宿的场所,也是学习、娱乐、交流交往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在性格、生活习惯、价值观念、成长环境、经济状况等方面的差异及大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竞争,是导致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3]。为杜绝类似“马加爵”事件的再次发生,大学生应该尊重舍友的文化、价值观,接受舍友的生活方式,宽容舍友无意间的小错误,不搞“小团体”,团结互助,不窥探他人隐私,真诚相待。所谓“心底无私天地宽”,学会和舍友分享酸甜苦辣,共同建立一个温馨的家。

总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也是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关键内容。

(三)职业规划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曾指出:“职业生涯设计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换句话说,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当前环境形势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计划安排[4]。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1.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职业规划的前提条件。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应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专长等个性因素做全面的分析和评估,诊断自身所存在的问题、优势以及不足,从而对自己的各个方面有全面的认识。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首先关注的问题是对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即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我是谁”;同时可以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对希望从事的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性有清晰的了解,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努力避免职业生涯设计中的盲目性。

2.认识职业。认识职业是入职的关键条件。在掌握知识技能、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需要了解职业世界。包括岗位职责、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只有在入职前对职场世界有个清晰了解,才有可能避免一些就业时的困惑和盲目性。同时,应该对职业有关的各种政策、职业动态、社会动态等也有一定的了解,以帮助个体作出更好的选择。

在了解了自我和职业的基础上,个体根据自我的兴趣、能力,职业的相关要求,选择好适宜的职业和岗位,最终达到较好的人职匹配。

二、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自身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环境、现代生活、职业领域等方面的改变都要求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涯规划进行不断反思、评估和修正。总的来说,影响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个人因素

大学生是生涯规划的主体,个人的兴趣、气质、能力等都会影响到自己以后的规划。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影响到生涯的适应性、满意度和潜能的发挥。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指出:一个人的兴趣与生涯的适宜度有极大的相关性[5]。生涯规划可以说是围绕兴趣这个圆心而展开的。大学生通常有非常广泛的兴趣,这需要明确自己的中心兴趣并且和生涯规划联系起来,进行重点培养和发展,这样才能对自己以后的选择和规划起到积极作用。

气质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气质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如多血质的人反应迅速、灵活性高、善交际,是社会性工作的最佳人选,而粘液质的人沉稳、踏实、较为刻板保守,会很好地完成那些要求细致和耐心的工作。这些气质特点直接会影响到个体的学业、人际关系以及职业规划中的选择和具体表现。性格品质也可以影响个人的选择和成就。良好的性格特征是保证个体成功的重要因素。如坚韧性是促使大学生克服各种困难的重要品质。每个人的个性品质中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准确的自我定位就是将个人的个性品质与个人的生涯规划进行结合。

能力是指从事各种专业活动的潜在能力。生涯规划中的自我定位最根本的要归结于个人能力,一个人发展空间的大小也最终取决于个人能力[6]。明确自己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进行适合自己能力的生涯规划,可以达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全方面塑造人才的地方,学校环境、政策、教育等因素从学生的智能、素质、思想政治等方面对大学生的成长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学校环境中的师资力量和校园环境均会影响到个体的生涯规划。师资力量雄厚的学校,大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更丰富的图书资源,更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更高的期待,这些都会影响到个体在生涯规划中的表现和发展。

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引导作用。虽然目前高校已相继开设了生涯规划课程,但现有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该课程很难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个体以更广泛的视野来审视大学生活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家庭因素

毫无疑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每个孩子的家庭是造就其素质以至影响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庭中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是否单亲、生源地的因素都是影响大学生生涯规划的因素。

不同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生涯规划有不同的作用。美国心理家麦科比等将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7]。民主型父母能给予大学生生涯规划积极的支持,以父母为榜样能更理智地对自己大学进行生涯规划;专制型父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思想上,想坚持自己的但不得不服从父母安排,往往都会做出和自己意愿相背离的生涯规划;溺爱型父母,以一种接受、和蔼甚至有些顺从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在生涯规划时总是依赖父母的安排或者一味坚持自己的想法,只考虑自己的感受;忽视型父母,总是对孩子采取放任的态度,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按照有利于子女发展的信念来抚养孩子,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在生涯规划中很难获得各种支持。

家庭经济对生涯规划也有一定的影响。富裕的家庭能给大学生在生涯规划时提供充裕的物质基础,使得个体在生涯规划时有更多、更自由的选择空间和机会。而经济一般个体,在生涯规划过程中受到的约束要更多一些。同时父母的职业对大学生生涯规划也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一般来说,父母职业的社会地位越高,越能给予个体更多的指导、建议,并对子女有更高的期待,这些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选择。

另外,家庭结构是否健全,是否为独生子女等等,这些家庭因素均会影响到个体在生涯规划中的表现。

除此之外,作为敏感、主动的大学生群体,社会对其生涯规划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宏观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到微观的社会职业结构和地位、学校环境等均会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过程产生影响。因此,对于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学生个体、社会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在传统的生涯规划的教学基础上,结合生涯规划的个人辅导,这样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大学生做好自身的生涯规划,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1]刘旭.浅谈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J].科技信息,2008,(29):488.

[2]郁涛.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学业规划研究[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报,2009,(12):124.

[3]向欣.大学生智能发展问题与教育策略[J].煤炭高等教育,2008,(6):345.

[4]高茂兵,蒙绍权.探寻大学毕业生自我职业的最佳匹配[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5):98.

[5]李宏飞.职场绝对挑战[M].浙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6]魏延庆.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J].大学生就业,2008,(5):54-56.

[7]姚朝华.家庭教育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J].高教研究(考试周刊),2007,8:19-23.

猜你喜欢

学业个体规划
艰苦的学业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