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5-08-15颜彩飞

河北职业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

颜彩飞,舒 莉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随着国家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政策从酝酿到出台,现代学徒制的研究成为职业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也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创新点,它能够为我国高职教育增添活力,突破现阶段的发展瓶颈问题,促进高职教育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同时也被视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的新举措。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徒)顶岗实习“放羊”式

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往往是出于短期利益、用工需要甚至人情等考虑,积极性不高,参与度较低。正因为如此,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企业顶岗实习总体质量不高,“放羊”现象比较普遍。在现有不多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多数为学校主导、企业配合,学生“工”的时间不长、质量不高。

2.企业表现较“冷”

“企业冷”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第一,在实施现代学徒制过程中,对于一些技术要求高的岗位来说,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难免影响企业的生产,由于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所以表现出“冷”的一面;第二,理论上说学校应以服务为宗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本应使得企业在实施现代学徒制中处于中心位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一方。不管是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还是教学的实施等诸多方面,企业的愿望往往不能得到体现,没有把服务为宗旨贯彻于实际行为之中;第三,可靠性问题。企业对当前利益更加看重,希望能有现成人才可用,而现代学徒制的一个周期往往要三年,三年后企业才能得到相应的人力资源,在三年时间内学生的流失、毕业时学生是否留得住等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企业比较担心的问题;第四,投入与产出问题。在现代学徒制教育框架下,学生是企业的学徒,这要求企业要给予学生(学徒)一定的报酬,三年后的回报企业还暂时看不见,这对企业的积极性有较大影响。

3.学生表现不积极

作为学徒制的重要主体,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出于多种原因考虑,例如对合作企业不满意、对学习前景不乐观、不愿意过早失去就业选择权等,也不太愿意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正是由于企业和学生这两个重要主体的“冷”,导致现有试点离真正的现代学徒制还有较大差距,学生的培养结果与企业的要求也有较大差距。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内容

1.选择供给引导型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模式

不同国家基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实践当中形成了不同的现代学徒制模式。从欧洲来看,现代学徒制可以划分为需求引导型和供给引导型两大类型。前者也称为高企业合作与低学校整合型,其特点是雇主有高度的责任感,企业培训强大,学徒制与全日制教育结构相分离,如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的现代学徒制;后者也称为低企业合作与高学校整合型,其特点是雇主责任感水平低,企业培训相对较弱,学徒制与全日制教育结构进行了较为密切的整合,如英国、荷兰、丹麦、法国等国的现代学徒制。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空间是有限的。高职院校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提高自身能力,并通过自身努力来吸引和争取企业与之合作。因此,在外部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之前,联合相关企业共同构建供给引导型现代学徒制模式是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的现实选择。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提升合作企业的参与度和发挥企业培训的作用,满足企业用人和学生能力提升的需求。只有这样,高职院校试点现代学徒制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2.小范围小规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在现阶段内不具备大规模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客观条件,因此,当前应在小范围内、小规模地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如选择汽车检测与维修、机电一体化技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进行试点,取舍专业的主要依据是专产融合、校企合作的紧密程度。在试点专业内部选拔少量学生参与试点,取舍学生的主要依据是学生在主观上是否渴望到合作企业培训和就业,客观上是否满足合作企业对未来员工的基本要求。在试点实践中,首先应由校企双方基于企业用工和学生成长需求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构建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案;其次应由企业主导学生的选拔工作,既有利于企业能选到中意的未来员工,也有利于激发企业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再次校企双方应各尽其责,共同实施双方共同构建的培养方案,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企业和学生是现代学徒制的三个主要利益主体。在当前条件下,学校的核心利益是通过试点现代学徒制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企业的核心利益是通过参与试点,获得符合其需要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的核心利益是获得更多的企业培训与实习实践机会,提升职业能力和实现高质量就业。其中,企业和学生核心利益的实现是学校核心利益实现的前提和最终目标。因此,校企双方应基于企业和学生核心利益诉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来说,基于小范围小规模试点的实际情况和树立参与各方信心的考虑,校企双方应走“精英化”、“个性化”培养的路子,选拔各方面表现优良和专业学习兴趣强的学生参与试点,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对其实施个性化培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潜在的技术能手、能工巧匠和实践专家等,帮助企业“找对人”、“找好人”,帮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为后续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3.制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学结合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的实质是学习与工作的相互结合与渗透,即学习中有工作,工作中有学习。就当前高职院校试行现代学徒制而言,校企双方在为试点学生构建和实施培养方案时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确保“工”的比重。在德、英等国现代学徒制中,学徒在企业培训时间约占总学习时间的60%。而在我国现行高职人才培养中,学生在企业培训和实习实践的机会少、时间短,这是造成学生职业能力尤其是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因此,校企双方在为试点学生构建和实施培养方案时,应该确保“工”的比重,原则上这一比重不应低于40%;第二,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校企双方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合理配置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兼顾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形成以程序性知识为主;第三,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双方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特点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的“学”占据主要的教学和培训时间,让学生的做、练、操作等成为其主要的学习方法。

4.推进学生考核评价的“四个转变”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试行现代学徒制后,从培养目标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将发生很大变化,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和学校试点成效的考核评价也必须随之改变。具体来说应实现“四个转变”:第一,考核评价标准应从学校单一标准向综合化标准转变。校企双方应基于试点实际,构建融行业企业标准和学校标准于一体的综合化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第二,考核评价内容应从专业能力向职业能力转变。第三,考核评价主体应从教师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变。应充分尊重企业培养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赋予他们适当的考核评价权重,形成包括企业兼职教师、学校专任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多元化评价主体,这样既有利于发挥企业兼职教师在程序性知识考核方面的优势,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引导学生逐步成长为对自身学习高度负责的真正学习主体。第四,考核评价方式应从以总结性考核为主向形成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转变。引导学生同时重视学习过程和结果,不断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积累和改进来取得更好的最终学习成果。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

要顺利地实施现代学徒制,就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在试点阶段,选择企业要求不能太高,只要一家企业是正规企业,有一定的知名度,并希望通过参与实施学徒制获得技术技能人才储备,拥有正规的管理制度,有一线实践专家,能够为一定数量的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践、培训机会,就可以考虑成为合作企业,但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能持续和深入合作。为此,高职院校必须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第一,合理设定目标,对企业要求不要过于苛刻;第二,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质量,以服务换支持,通过向合作企业提供培训、技能鉴定及管理咨询等服务,赢得企业信任;第三,保证企业利益,要考虑企业人才需求,并向企业兼职教师提供一定的费用补偿。

四、结 语

高职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2014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现代学徒制,达到预期目标,除有效进行人才培养外,还有更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需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1]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学,2011.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

[3]黄享苟,郭自灿,陈卓.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4]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

[5]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