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权视角下留守儿童权力保障研究

2015-08-15卢宝蕊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福利家庭儿童

卢宝蕊

(龙岩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龙岩364012)

儿童时期关系到一个人的初始社会化过程,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然而,相关研究表明,留守、亲子关系互动的缺失已成为影响留守儿童生理、心理及家庭关系的重要因素。无助感、孤独感的形成并内化为自身的信念,使这一部分群体陷入弱势群体的恶性循环中。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显得更为重要。以增权为核心的增权理论为解决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模式。

一、增权理论厘析

增权取向实践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6年,所罗门出版了《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增权取向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诞生。“增权”是现代社会工作理论的一个重要取向,指赋予或充实个人或群体的权力。“增权理论所说的‘权力’(power)是指个人或群体拥有的能力,不同于‘权利’(rights)的概念。‘权利’指的是国家法律和组织规章赋予人们的一种权益和资格;而‘权力’则是指对外界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强调的是人们对他人、组织或社会的拥有、控制和影响,更能反映人的主观能动性。”[1]在社会工作相关文献中,权力通常等同于个人的适应能力或才能。“一个人的权力感是和作为人类的积极的自我概念、自尊、尊严感、福祉感等密切相关的。”[2]增权的出发点在以无权者为服务对象,但并不是赋予服务对象以权力,而是通过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自身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案主习得掌控生活空间和发展的能力,以降低社会情境的压迫。“它包括辨认造成问题的权力障碍,以及发展与执行目的在于减少来自间接权力障碍的效果或者减少直接权力障碍运作的具体策略。”[2]易言之,社会工作介入的关注点在于服务对象的无权感,目标是为了让无权者获得权力,提升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使得服务对象有更好地控制自身生活的能力。而增权则是社会工作的途径。

总体上来说,增权是一种价值理念,是一种介入的过程。增权理论对人持积极的肯定态度,相信人的价值和能力。强调引导个人、家庭、社群和社区采取乐观的态度,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通过行动来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从具体实践来看,“社工主要从三个层面上进行增权:(1)个人层次,使个人觉得他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2)人际层次,指帮助个人获得和他人合作促成解决问题的经验;(3)环境层次,改善社会制度或结构。”[3]既要提高个体增权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又要通过外力推动和保障以实现、激活弱势群体以达到持续增权的目的。

二、留守儿童弱势地位与无权状态

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宣言》,明确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全面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权利。留守儿童同样也享有以上权利,然而,由于人口的流动及家庭功能的变迁,留守儿童的规模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的生活世界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面临着更大的生存风险,是当前社会中最脆弱的弱势群体。无论从个人、人际还是政治层面都表现为能力和资源的匮乏状态。

第一,个人层面:亲子互动的缺失形成的无助感与孤独感。儿童是典型的依赖性人口,童年阶段是人生中脆弱的依赖时期,这一阶段未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和技能,在生活上和情感上对父母有着依赖性和依恋感。亲子关系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不可弥补的。然而,在社会变迁及生活压力的趋使下,父母选择了外出务工,受制于经济条件的影响,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原先由父母和家庭承担的抚育功能转嫁到了爷爷奶奶或临时监护人身上。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人的需求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留守儿童的生理需求表现为基本生活费用及学习费用的基本保障,安全需求则是渴望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归属和爱的需求是希望得到父母、亲人、朋友的关爱。尽管祖辈或临时监护人在留守儿童的生活照料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年龄大、自身的文化程度低等因素的约束,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更多停留在学习成绩方面,而对于习惯的养成,情感、情绪方面的变化则关注得较少。外出务工的父母尽管通过电话等方式与子女取得联系,但关注得更多的仍然是学习成绩,重结果而轻过程,忽视孩子在学习期间付出的努力及学习方法的运用,忽视孩子渴望得到父母认可的心理。父母在儿童早期社会化中的缺场,亲子互动的缺失形成无助感与孤独感,这些负面的自我概念或消极的自我价值,被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并整合到个人的发展经历中,糅合进他们的群体形象中,进而陷入无限的恶性循环。

第二,人际层面:人际交往缺乏稳定的心理预期,社会认同感低。“个人需求不足或者出现问题无法实现自我,主要是因为人受到来自于环境本身的压迫,而产生无力感、边缘化、缺权化。”[4]258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留在农村的更多的是老人、儿童、妇女等群体,乡村社区的空心化使得原有的“社会化”功能也在弱化。一方面,由于社会流动和迁徙的频繁减少了邻里间的互动,更谈不上交往的深化;另一方面,高节奏的生活使人们无暇顾及邻里交往,并影响到家庭其他成员的交往。交往频率的减少,邻里间的情感交流少了,邻里间的关系趋于淡化,互帮互助的意愿也相应降低了。此外,由于人口的向外流动,乡村社区文化活动也在减少,制约了留守儿童在参与乡村社区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能力的发展。人与人的关系是用规则来协调的,然而,乡村的“空心化”与乡村文化的衰落,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价值导向缺失,对自身的发展产生茫然感,缺乏掌控自己生活空间的能力,使得人际交往过程中缺乏稳定的心理预期,社会认同感低。

第三,政治层面:儿童福利制度缺位,组织资源匮乏。社会工作实践倡导“人在情境中”的理念,社会情境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起着或推动或阻碍的作用,其包含社会经济结构下形成的情境、社会主流意识、社会资源的分配制度等。传统观念认为,父母和家庭被认为是为儿童提供福利的最佳人选和最佳场所,国家在关注儿童的福利方面的重心主要是放在各种不幸儿童或困境儿童或边缘少年。这种育儿观念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主流意识,直接影响到了儿童福利资源的安排与分配机制。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流动人口增加,产生了大规模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在儿童群体中处于弱势地位,儿童福利问题越发凸显。2000年之后,流动儿童的受教育权利与留守儿童的生活照顾与监护问题都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与儿童福利元年。关于儿童福利的提案及政策也越来越多,2011年4月2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加大对孤儿监护人家庭、老年人家庭、残疾人家庭、留守人口家庭、流动人口家庭、受灾家庭以及其他特殊困难家庭的扶助力度”。国务院《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增加了“儿童与福利”独立一章,并提出关于儿童与福利的政策总目标是扩大儿童福利范围,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并提出把留守儿童也纳入了儿童福利的普及对象,基本满足流动和留守儿童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关注留守儿童福利问题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但目前仍缺乏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明确儿童权利和将儿童作为发展主体的儿童福利制度和政策,一些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指导儿童福利工作所需的立法和规范。各部门在为儿童提供相应福利时没有明确的可操作性的指标,制约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和儿童权益的保障。此外,目前儿童的福利保障职责分散于各有关职能部门,即使是设在全国妇联的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也只是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并不具有具体行政职责。残疾人、妇女、老年人都有副部级行政管理机构,唯独儿童没有,仅在民政部中设有儿童福利处,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福利机构、组织更是稀缺,缺乏合理的组织保障。组织资源的匮乏,留守儿童无法有效地从主流的社会环境中获取维持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资源,产生无力感。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方面,面临着比同龄人而言更多的不确定性,缺乏稳定的心理预期,无助感、缺乏安全感等负面的概念和自我价值不断内化,这种无权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增权视角下留守儿童权力保障

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性工作,强调个体的自我调整与自我适应,即案主自决的原则。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通过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往往被看作是社会福利服务的出发点。儿童的福利需求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获得基本生活照顾、健康照顾、良好的家庭生活照顾;满足学习的需求、休闲和娱乐的需求;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求;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求;免于被剥夺伤害的需求。增权理论对人持积极的肯定态度,相信人的价值和能力。因此,留守儿童社会工作不能局限于满足儿童物质上的需求,他们心理上、情感上的需求应被更多地关注,要帮助留守儿童获得对社会、他人的正确认识和完善理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中,灵活运用“增权”取向,通过个人层面、人际关系层面、社会层面的增权,把案主看作是具有多种能力和潜力的个人,无论他们可能或者事实上是多么弱势、无能力、被贬低或自我毁灭。既要促进积极的自我感的发展,也要建构知识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一)个人层面:依据留守儿童的各个年龄段的不同,采用差异化介入。从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来看,人的每个阶段的需求都有鲜明的特点,如果一个阶段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会直接影响下一个阶段功能的发挥,也会影响成年后需求满足的状况。留守儿童这一群体规模大,且覆盖的年龄段也较长,运用“增权”视角介入留守儿童的生活世界时,应视其所处的年龄段,根据个体在各个时期典型的心理反应,采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的方法,对案主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和能力建设,提高其应对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心态,培养积极的自我感、内化社会价值标准,教导生活技能,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人际关系层面:倡导实行社区介入方案,建立自信和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增权理论认为,应将人视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人。个人的能力不是他人给予的,而是要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而人际交往的意愿和倾向与案主的自我效能感、心理预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首先,构建良性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在儿童的发展历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人是社会支持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亲子关系越好,给予子女的支持就越大。通过一定的活动帮助留守儿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保障留守儿童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有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增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积极的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其次,借助邻里、社区、学校的功能,增强留守儿童的社会归属感。整合乡村社区资源,发展乡村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挖掘乡村文化的优良传统,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将社会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促使留守儿童形成稳定的心理预期,增强人际交往的意愿和安全感,从而克服认同危机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通过社会层面增权,积极倡导并推动留守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制度是在“前台”运作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大多是依照他们了解并一致遵守的规则进行动作,当规则有争议、不一致或不清楚时,人的行为预期具有不稳定性,会给人带来紧张感和压力感。积极倡导并推动与留守儿童有关的福利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降低社会情境的压迫。

第一,建立健全我国留守儿童福利保障的法律规范。坚持依法保护原则、儿童优先原则、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儿童平等发展原则、儿童参与原则,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设立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家庭照顾、义务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法律,保证儿童各方面权益都有法可依。旨在通过立法支持和完备的法律为留守儿童的福利供给提供有效运行的保障。

第二,构筑完整、协调的留守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的行政管理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的儿童社会福利行政系统。各级地方政府相应成立留守儿童社会福利服务的主管部门,履行相应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发展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各级地方政府对儿童福利服务的重视与参与是保证全社会重视和参与儿童福利工作的前提。各级政府应对本地留守儿童的规模及生活状况、需求的满足状况进行及时的摸底反馈,以确保相应的资金支持及照顾服务能够及进到位。加强社区服务的规范化水平,对各乡村社区服务机构应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把留守儿童的福利事业落实到基层中。

第三,逐步发展育儿支援政策,完善社会工作制度。目前,有效的育儿支援政策已成为社会福利和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体现。伴随着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及家庭在抚育留守儿童方面的功能的弱化,国家应适度地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援助。完善社会工作制度,培育社会工作人员,在村级社区中建立专门的社工服务站,采用参与式观察法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有针对性地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国家应对村级社区的社工服务站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以确保儿童福利服务的有效运行。

第四,大力培育民间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工作。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结合,这体现了社会工作的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和专业人士的力量是有限的,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社会工作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重要条件。留守儿童的规模不断增加,民间社会组织以其自身的灵活性能更好地回应留守儿童的福利需求。一方面,政府部门应为服务于留守儿童的民间社会组织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人员的支持,搭建有利于民间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平台;另一方面,民间社会组织应明确组织的责任和使命,在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的过程中应以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为准绳,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从社会工作增权理论视角审视留守儿童的权力状况,突破以往帮扶的策略,从调动人本身的能动性出发,唤醒其权力观念,增加其权力和能力,从而达到改善其状况的目的。通过个人层面、人际层面、社会层面增强留守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

[1]范斌.弱势群体增权及其模式选择[J].学术研究,2004(12).

[2]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

[3]宁玉梅.人在情境中:生态系统理论和增权理论的比较[J].学理论,2013(25).

[4]宋丽玉,曾华源,施教裕,郑丽珍.社会工作理论——处境模式与案例分析[M].台北: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猜你喜欢

福利家庭儿童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