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校园文体活动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2015-08-15董颖
董 颖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51)
2013年,笔者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某大学作访问学者。其间,笔者曾到许多学校走访和观察,对美国学校的学习环境、教育状况及文体活动开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美国校园文体活动特点
由于美国大城市较少,大部分城市视野开阔,除市中心,大部分地区分布着绿地树林,清新的人居环境为青少年文体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美国的中小学有的是教会学校,有的是公立学校,最直观的是所有的学校都不存在围墙,尽管没有这层阻隔,但应有的安全措施并未缺失,特别是在小学,孩子们在室外活动时,教师作为负有特定义务的人,都认真履行着职务责任。有时孩子们玩得非常欢快,但教师一直在不远处,遇有陌生人靠近,上前干预或询问,并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使他们得以在安全的环境中放松身心,愉快成长。制度设计也与国内大不相同,学生没有固定的教室,而教师却在固定的房间,作为办公室兼教室,学生上课时要随不同教师“转战”不同的教室,教室内充分体现了课目的特点和内容,墙上张贴着各类图片,比如植物、历史人物、音乐家等,学生在上课时对所学知识有了更直接的认识,笔者也亲眼见到有的教师将学生带到室外,或在草坪上热烈地讨论问题,或带领他们辨认植物。看得出学生们对此非常认同和投入,课堂气氛活跃,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大有稗益。
最有特点的是各学校的文体活动。严格地说,在美国,文体活动并非是课外活动,而是与文化课并行的必修科目。到了中学阶段,每个学生都要选修一项体育项目和文艺项目。美国的素质教育非国内想象的那般轻松,特别是想要进入名校更要努力,名校录取除注重文化素质,也注重综合素质。对体育活动的热爱,除了保持强健的体魄,敏捷的思维,也是迎接挑战的一种方式。在北卡罗莱纳某中学,笔者看到了学生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景,实是叹为观止。学校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占地面积相当大,各类操场约有20余处,每天下午,可看到学生们在拥有十几个场地的网球场、设施完备的棒球场、软式棒球场、橄榄球场、足球场、田径场活动的情景,美国女子足球队在国际比赛中取得过较好的成绩,从一个普通中学便可看出女子足球运动在美国的深厚基础,在不同地区,曾看到过不同年龄段的女孩子很有章法地踢足球。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对待活动的投入和认真,所有装备与场地、规则等都严格按项目的原有样式,决不敷衍。
体育是美国校园的重头戏。在大学,几乎每周都有体育赛事,吸引众多学生参与。美国人对体育的狂热堪称世界之冠,尤其是篮球,美式足球和棒球。美国提倡运动员精神,争取个人和团体的荣誉,发扬忍耐坚持及积极进取的作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培养个人荣誉感和自我挑战精神,还可以从中学习团队合作。团队运动需要与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合作,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与不同种族的融洽相处,并提高尊重他人的修养。除球队比赛以外,为球队加油的乐队、旗队、拉拉队等的表演也非常壮观、出色,颇具专业水准。有时来自不同学院的两个队伍之间的竞争,会使校园充满活力,运动员精神和竞争受到鼓励,强烈的荣誉感伴随着拉拉队,他们与自己学院运动队共同分享胜败。
美国各地区或州经常有各种类型的中学生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比如中学生交响乐团,每逢演出,学生乐手们堪与正式乐团媲美,还常聘请专业的乐团指挥。学生的重视程度不亚于文化课学习,排练非常认真。演出大多在学校礼堂举行,参加演出的乐手身着正式的演出服,学生家长皆盛装出席,仪式感十足。有的家庭是祖孙三代同来观看,许多家长手持鲜花,迎接演出后的孩子,气氛隆重而热烈,这种认真贯穿在每一层面,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一方面,乐团的自主性更使他们珍惜荣誉。如某个孩子在交响乐演奏中被选为首席乐手,或承担某一独奏部分,都相当重视,自觉练习以不辱使命。在频率较高的演出活动中已养成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鼓励自我表现,彰显个性。个人的特点得到尊重和开发,在尊重个人意愿选择其热爱的文艺活动或体育项目,帮助其认识自身特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通过文体活动,个人的自信心、想象力得到提高,使其更好地融入到群体之中。
二、对青少年成长的启示
(一)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了青少年的生活
美国的文化学习同样并不轻松,特别是到了高中时期,教科书都是沉甸甸的厚重书册,他们的作业通常是写论文,要求短时间内看许多参考书,但从小对读书习惯的训练和对未解事物的好奇,令他们学会自己调剂、安排生活。孩子们在运动场上尽情奔跑、挥洒汗水,是紧张学习生活必要的释放,也是体能增强的重要途径。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也能传递青春正能量,培养友谊,塑造健康人格。众所周知,青少年好奇心最强,价值观处在形成时期,外界的诱惑,不良信息的散发,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同时,这些处在15岁到18岁年龄段的少年,是生理上的青春期,生理上的萌动,也需要认真对待,在精力最旺盛的年龄,体育活动消耗多余能量应是较好的选择。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女孩们大都精力最旺盛,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最快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充分利用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提升修养和素质。素质教育其实是多方面的,包含学习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性,也包含对体育、艺术的认知和感受,这对于个人观察能力的提高,对美好事物的鉴赏,与文化学习相得益彰,对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有很有益处。同时,文体活动对个性养成也有重要意义,使人的生活更加丰满而有益处,形成自我修复偏差及消解压力的能力。对美的感悟是潜移默化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青少年通过对美术、音乐的学习和理解,对艺术的畅想,有助于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对美好的事物有敏锐的感知,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同时,对生命的过程有一次纯净的参与,拥有艺术情怀,也可使未成年人远离庸俗无聊的事物。
(二)文体活动在网络时代对青少年更为必要
电子产品飞速更新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过早地沉浸其中,不仅吸收了过多毫无养分的信息,还造成对身体的损害,网络依赖性的直接后果是体育活动和文化活动减少,难以养成读书习惯,随之而来的是思考和辨别能力降低,甚至懒于思考,在虚拟世界沉溺越久,对现实世界的适应能力就更低,进而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为青少年与成人不同,心理承受能力还未达到相应水平。对身体的伤害,不但减少了体育锻炼的时间,还因在电脑前时间过长而使免疫力降低。
国内许多家长也十分重视孩子素质教育,如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时就开始让他们学习音乐、绘画、棋类、外语等,但不论是在学校还是社区,都缺少组织,他们大都单独跟随老师学习,然后通过考级达到一定级别,成为升学加分的法码,功利性较强,团队的荣誉感和合作意识淡漠。还有部分青少年因沉迷网络,失却童真,这一年龄段最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缺失,从而没有了强烈的荣誉感和进取心。虚拟的世界真伪参半,成长的经验决不能单纯地在网络上获得,而群体性的文体活动是调动未成年人积极性的关键。
(三)群体意识、团队意识与自信心、责任感的培养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群体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群体意识能使人具有团结协作、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品质,乐于并善于与人交往共处的能力,自我调控、约束能力,为了集体的利益和目标,甘于自我牺牲的精神,群体意识还会使人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责任心、自信心与荣誉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作为健康人格的一部分,青少年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是在群体中形成的。如在音乐活动中,合唱的多声部表现、乐队的各种乐器合奏,可以培养和强化未成年人的群体意识。感受音乐美的同时,认识、理解群体合作对表现音乐的重要。音乐表演中合唱、合奏需要群体合作,独唱需要与伴奏的合作,独奏者需要与作曲者感情交融的合作。当每个参与者于旋律、节奏、情绪等方面达到统一时,一个有心理凝聚力的集体也就形成了,这个集体多声部的表现力必然会得到提高,这就让学生懂得群体意识的重要性。
体育活动亦是如此,在篮球、足球、棒球、橄榄球等集体项目运动中,团队合作是胜负的关键。在各自的位置各司其职,运动项目的战术要求互相配合,有效沟通,共同分享胜利的喜悦或承担失利的结果,是成长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由于这一代青少年独生子女居多,承受了过多的关爱,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特别是挫折教育的缺乏,不能接受逆境和挫折,甚至一场比赛、一次考试成绩的失利都会令其难以接受。坚强的品格需在群体中养成,而文体活动正是通过多次的合作和竞赛,学习面对胜利和失败,学会分享,享受群体交往的快乐,并共同承担责任。
(四)文体活动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系
德国犯罪学家汉斯·约阿希姆·施索德认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在社会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社会的基层单位发生裂变、家庭破裂、集体形态消失、邻里关系冷漠、人际关系遭到破坏,青少年在家庭和学校没有能完成其自身的社会化进程,他们不能发展自我,发展个性,缺乏与他人建立健全关系的能力。
第一,与群体疏离,产生反社会倾向。青少年处于人生中一个特殊的时期,身体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他们想证明自己已长大成人,但他们在经济上难以自给自足,思想上也无法跨越特定的生理阶段,不得不依附于成人的世界。这种主客观矛盾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独立意向,使之畸变为不顾一切地冲破所有“精神锁链”。在此阶段极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青少年心理中存在一种明显的独立化追求,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指导自己的行为方式,而对成人特别是家长的约束有种有意的对抗。在传统教育的时代,教师尚有一定影响力和“权威性”,然而网络时代自我学习能力大大提高,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有些青少年在青春期产生了更加自我的逆反心理,进而甚至产生反规则倾向,希望完全以自己的意识行动,而不希望受到规则的约束。在现实中,违反规则、纪律,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为消除心理受挫的感觉,一些青少年在网上寻找出口,或是无度地玩网络游戏,或是在论坛、聊天中肆无忌惮地宣泄,蔑视现实规则,以获得自由感和心理平衡。但这种消解是暂时的、偏颇的,不能解决实质问题,虚拟的网络环境弱化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网络在一个虚拟化的空间里,具有得天独厚的匿名性,是以符号化为媒介的交往方式。网络中负面因素和负面情绪的发泄,有时无形中助长了青少年的欲望。在青少年犯罪中,因人格因素导致的犯罪引起了社会关注。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社会竞争,也有青少年产生逃避现实的心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进一步加大了这种心理的扩张。学业负担的沉重或忙于在各类辅导班之间奔波,也令一些青少年有较深的孤独感。为排解孤独,有些青少年在不良交往中滑向歧途。
第二,文体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形成健康人格。文体活动是培养心性,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首先,文体活动除了要求参与者有激情和想象力,也要求遵守相应的规则。如每种体育活动有严格的规则,无论是球类项目还是田径、游泳等,任何人不能超越,即使最大牌的运动员也没有凌驾于规则之上的特权。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时,都是从基本要领和规则入手,并通过群体共同遵守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可以说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守法意识异曲同工。其次,文体活动还能使青少年体会到分享、交往中的快乐,缓解压力。尽管文体活动不是万能的良药,但对人的气质养成具有重要影响,对艺术的热爱,对积极进取的体育活动的投入,都会潜移默化地对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大都能量过盛,体育活动一方面充实了生活,另一方面还增强了体质。艺术修养令他们更加关注美好事物,远离不良诱惑,形成良好的人格。
第三,文体活动有助于形成平等观念。随着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青少年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贫富差距。一些较为贫困的青少年突然加入到一个从未体验过的,追逐浮华或攀比的群体,有人即产生了自卑心理,表面上将自己封闭起来,但内心却想摆脱孤独,想得到别人尊重。如果人在处于贫穷、遭遇挫折和歧视的时候,能通过内在的和外在的力量,特别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外在力量,及时使因贫穷、挫折、歧视等所带来的自卑等不良心态得到有效的化解和疏导,则不至造成人格扭曲。许多人从小就处于贫困和磨难之中,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并没有就此消沉和堕落,沦为罪犯,这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外在的力量以及自身的主观努力摆脱了困境,树立起正常的人生观,实现良好的社会化过程,从而真正融入到社会中有很大关系。所以,人格扭曲实际上是不良心态长期郁结在内心的结果。重视青少年人格的变化,是新时期预防犯罪的重要方向之一。
由于贫富分化的加剧,贫困和相对贫困造成部分未成年人心理失衡,而面对物质的诱惑难以抵御,攀比不成继而形成微妙的抵触心理,令相对贫困或相对富足的未成年人疏离。文体活动使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在同一个团队之中相互协作,共同享受艺术的熏陶或运动的快乐,有助于淡化庸俗的贫富观念,形成平等、真诚、进取等良好人格。
第四,从文体活动中学习面对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的一时的失败或障碍、阻力,致使个人目标不能顺利实现,个人的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时产生的内心反应。挫折对人心理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它作为一种精神压力,既可以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也可以成为一种负担。构成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类:外界条件限制和阻碍、个人自身的条件限制、内心冲突而引发挫折。人对挫折的反应程度取决于个体的挫折承受能力,即遭受挫折时维持心理常态的能力。许多青少年在家长的过度呵护下,需求轻而易举地得到满足,稍有不如意便无法应对,甚至一蹶不振。增强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决定着他们抗挫折能力。
青少年犯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有某种人格的人并非必然成为罪犯。但是人格缺陷与青少年犯罪确实有着密切联系,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犯罪的人格是一种不完善的人格,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不相一致。在生理方面已经成熟,心理和社会性方面却相差较大,是青少年人格不完善的重要特征。存在人格缺陷的青少年中,很多人缺乏自觉性,多自发性,情绪不稳定,攻击性或逃避性行为多,无责任感,贪图一时之乐,不能正确认识世界和个体的关系,不能包容他人,不能与他人建立亲切和睦的关系。他们大多缺乏规则意识,对自身应遵守的社会规范没有起码的认知,因此行为往往与社会发生冲突,且没有学会用社会认可的方式处理所遇到的挫折。他们对挫折的典型反应是狂怒的攻击行为,并缺乏罪恶感,很少有悔恨心理。
体育竞赛必然分出胜负,对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争强好胜,努力拼搏是应当提倡的,但失利的一方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习成长,总结经验,永不放弃,为目标和理想不断进取。这些有益的成长经验有助于他们面对今后生活中各种不可知的挫折,形成豁达坚强的品格。青少年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重视青少年文体活动的开展,是培养和塑造一代崭新的人才拥有良好人格与良好气质修养的重要环节。文体活动焕发出的热情、进取、拼搏精神都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同时,文体活动必不可少的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又有利于青少年在群体中形成团队精神,预防越轨和犯罪。在这一点上,美国校园文体活动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