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节水压采的“样板工程”——冀州市建设全国首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纪实
2015-08-15衡水市水务局
衡水市水务局
冀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毗邻国家自然保护区京南第一湖——衡水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是衡水市政府的“一号工程”。冀州市成为全国首批试点县后,冀州市水务局突破瓶颈,强力争先,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并逐步成为叫得响、推得出的样板工程。
积极争取,“国字头”项目落户
冀州市地处黑龙港流域,地下水资源漏斗十分严重,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冀州市在得知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国字头”项目即将落户的消息后,迅速召开了市委常委会,就该项目落户冀州进行专题研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领导小组,主抓项目落地推进。市水务局局长担任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的协调工作。
为第一时间争取到该项目,市长吴波、副市长周长俭、市水务局局长赵世鹏多次到省水利厅、厅农水处,省水利设计院进行沟通,请求给予指导。通过前后8次的积极努力,冀州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县。
冀州市先后聘请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省水利勘测设计二院、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衡水市华泽水利勘测设计院等专家来冀州考察,提出专业性意见和规划性蓝图;领导小组经多次讨论研究,迅速制定出项目建设规划蓝本。随后,召开项目推进协调会,部署前期手续工作,使该项目在衡水市率先通过了省专家组初审、复审,第一个通过衡水市财政局资金审定。
全军动员,吹响战斗号角
人心齐,泰山移。为稳步快速推进项目,冀州市多角度、多视点宣传引导,为项目推进铺设了一条全市拥护、畅通无阻的项目建设高速路。
冀州市召开了项目建设动员大会,邀请衡水市水务局主要领导到会指导工作,涉及各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各村村支书、村主任,工程参与单位负责人参加。会上接受群众建议38条,取得了群众支持。冀州市领导小组与每个乡(镇)签订责任书,要求乡(镇)主管负责人负总责,分管负责人具体抓,并细化各项工作,把任务落实到具体人。
为动员群众齐参与,冀州市利用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执法人员在城镇大集、九州广场等人群聚集区和乡(镇)、村庄各街道,利用电视媒体、乡村喇叭、短信群发等宣传形式,对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项目、节水知识等内容开展大规模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5000多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暨水生态修复宣传册1万份,电视台宣传5次,短信群发5万条。
强化保障,确保项目扎实推进
为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冀州市水务局建立了一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专业队伍;设立综合组、指导组、督导组、宣传组,分工协作,统一作战;抽调专门人员与项目、乡(镇)、人员形成一对一关系;多次召开各类专题会议,加班制定相关方案。
同时,该市对涉及项目的立项、资金使用、招标投标、质量管理等各项流程环节,实行透明操作,并邀请市纪委、检察院、财政、审计等单位全程参与招标投标。施工单位按照项目规定的资质条件要求进行招标投标,最终确定由二级以上专业资质公司进行建设,并签订合同书和责任状。
冀州市水务局在建立项目立项、工程招标投标、项目实施责任状、工程实施合同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报账制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同时,制定奖惩制度,对工作怠慢,推诿扯皮,无理阻工造成影响施工的,市政府严肃问责,对项目推进快速的予以表扬奖励。
为严把资金关口,各负责人定期汇报资金使用情况,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节约成本156万元。同时,招标专业监理单位对项目进行把关,每个项目村聘请3名义务监督员全程监督,施工设备、材料全部数据化、档案化,杜绝暗箱操作和“豆腐渣工程”。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查出隐患3处并及时进行整改。
攻坚克难,项目建设初战告捷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与水价改革难以割裂。冀州市成立了市长任组长,主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建设近200套智能井房,以井灌区水价高于地上水为基本原则,鼓励多用地上水,少用或不用地下水。
通过大胆改进施工设备和工艺,投资2.5亿元的石津灌区恢复和井灌区高效节水项目质量和工程进度始终走在衡水市前列。特别是灌区恢复工程的衬砌全部机械化,多次在省级报刊、省水利厅宣传中心和河北电视台等处宣传报道,进行推广。衡水市长杨慧等领导视察冀州水利在建工程给予充分肯定,并在衡水市政府常务会上通报表扬,多个县(市)前来参观学习。
真抓实干出成效,抢抓机遇建新功。冀州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初战告捷,地下水开采量逐步减少,地下水得到涵养,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基本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今年,冀州市将该项工作向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品工程发展,促进压采区社会经济、生态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