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地表水压采项目精品工程献县河渠治理实现“四网合一”
2015-12-26沧州市水务局
沧州市水务局
献县地处河北省中部,沧州市西南部,总面积1173km2,属海河流域的“九河下梢”,境内河渠纵横,有子牙河、子牙新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滹沱河等5条行洪河道,总长100km;有段村分干、商林分干等24条骨干排涝河渠,124条支渠,总长近800km,沿线各类斗农渠1670条、桥梁243座、扬水站点25座、闸涵52座。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长期以来,河渠严重淤积,河道沿线被农田侵占,严重影响了河道防洪、灌溉、生态等功能的发挥。2014年,献县抓住国家启动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有利时机,把河渠清淤整治,作为全县生态治理的一号工程强力推进,在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的同时,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先期对商林干渠、段村干渠等4条渠道进行综合治理,初步形成了河道水网、贯通路网、乡村林网、动力电网“四网合一”的现代化生态河渠体系。
河道水网
多年来,由于河道淤积,特别是穿村渠段柴草、生活垃圾堆积严重,致使河道过水不畅,蓄水排涝能力不足原设计标准的一半,严重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试点建设中,献县共投入资金1004万元,出动人工5300工日、机械车辆2800台班,完成土方90.16万m3,对63.8km2渠道进行了整治,同步建设了扬水站点74个,新建维修水闸18座,改造坑塘7座,建设高标准管灌2.4万亩,河渠的过水和蓄水能力都大幅提高,蓄水量达到8000多万m3。2015年4月,该县从保定市王快水库调水2000万m3用于农业生产,新建成的河渠工程在春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乡村路网
工程实施前,4条渠道两侧土地权属不清,被群众垦殖或占用养殖,既影响河道维护,又影响农业机耕。治理过程中,献县结合河道确权划界,由县政府出面协调,争取沿线乡(镇)和群众支持,将渠道两侧8~15m范围以路田分家形式划归水利部门管理,共征收土地1100多亩,投资100万元,修沿河路80余km2,全部轧实为土路,并根据实际需要由乡(镇)政府对道路进行硬化。道路的贯通,方便了沿线群众出行和农田灌溉,方便了沿线水利设施管理和渠道维护。
农田林网
以前的河渠没有护坡,再加上部分群众肆意非法取土、破坏河堤,导致河道淤积问题日益严重。比如商林干渠,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就丧失了功能。为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淤积问题,献县自筹资金30多万元,在整治后的河渠堤岸种植乔灌垂柳3万余棵,发挥植物护坡抗水冲刷效果。同时,还按照标准化农田林网建设要求,在沿河道路两侧各50m种植了速生杨60余万棵,有效提升了渠道绿化水平。种植的树苗全部由县政府提供,由沿线村庄负责栽种,产权归群众所有,调动了沿线群众的积极性。
动力电网
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中只安排了部分变压器和供电线路的建设资金,为了使沿线提水灌溉设施与工程同步建成生效,献县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先期垫资200万元,围绕74个扬水点,架设80及50kV的变压器56座、线路12000m,解决了地表水灌溉用电问题,确保了各类灌溉设施能够及时发挥效益。
工程建得成,更要管得好。为了确保整治过的河渠能够长期发挥效益,献县政府自筹资金20余万元,在先期治理的4条骨干河渠沿线各建设了一处管理所,由水利部门和附近村庄群众共同负责沿线设施的巡查维护。下一步,本着“支持农业、服务农业”的理念,该县还计划对建设的水闸、扬水站、田间管道等设施,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委托公司经营管理,由政府从水利建设基金中和扬水站运营收取的灌溉水费中支付维修养护经费,确保工程长效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