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
2015-08-15衡水市水务局
衡水市水务局
衡水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09.7mm,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总量为6.13亿m3,人均水资源量为148m3,仅为河北省人均水平的48%;亩均水资源量为76m3/亩,远低于农灌需水量,是河北省严重缺水地区之一。衡水市每年超采深层地下水达到8~10亿m3,针对深层地下水超采的现状,本文详细介绍了新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措施;提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对综合治理深层地下水超采的重要性,并展望了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预计可取得成绩以及发展地下水压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有益启示。
1. 衡水市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背景
1.1 水资源开发利用量远超水资源拥有量
按统计,近3年衡水市年平均供水总量为17.42亿m3,其中地下水开采量14.55亿m3,占84%。农业用水14.2亿m3,比重较大,占总用水量的82%。为保障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在外调水极其有限的情况下,不得不大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年超采量8亿~10亿m3。
1.2 农业种植结构以高耗水的粮食作物为主
农业用水量占衡水市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而小麦是农业用水中的大户,大面积种植小麦是超采的主要原因。全市冬小麦+夏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并保持在430万亩左右,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60%;另一方面小麦需水耗水较多且与降水耦合关系不佳,为保证小麦稳定高产,每年的3~5月都开井抽取深层地下水灌溉,用水量为8.0亿~10.0亿m3,约占农业用水量的70%。
鉴于衡水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应努力创新节水机制,积极探索项目建、管、养、用新模式,并及时将工作中积累的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善于运用价格标杆,探索推广节水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取水、用水和节水行为,真正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高效节水灌溉的路子。
2. 研究新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灌溉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及奖罚制度,并将各项责任、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人、每一个工作项目、每一个工作环节。灌溉管理人员与农户之间要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把灌溉管理措施落实到每个条田、每一地块,切实做到适时、适量供水施肥,保证各类作物不旱不涝。
2.2 组织社会团体成立用水协会
用水者通过民主方式组织社会团体成立用水协会,坚持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体用水者民主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协会能够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灌区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下走上“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用水协会必须全力支持、配合灌溉管理工作,由专门人员负责操作和管理。受益村组负责田间管网系统的回收及管网系统的维修。
2.3 加强首部设备、设施管理
首部部分指首部井泵到地面干管接口处的所有设备,包括水泵、启动设备、蓄水池、过滤器、阀门、压力表、计量表、施肥罐等。管网系统指干管上端首部接口至整个地下与地面管网,包括干管、支管、毛管、各种阀门及各类连接件。各县(市、区)水务局负责首部安装,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按系统设计方案,实施管网安装和调试。管网拆卸后由项目受益村负责保管,来年安装时缺失的材料由保管责任人赔偿。地面管网阀门开关,全部由系统操作人员负责,严禁农民个人擅自开、关阀门。操作人员严格按照《运行操作规程》操作,对首部及管网系统经常检查保养,尤其对含砂量较高的地表水滴灌,必须勤清洗、勤查看、勤保养,保证供水质量和输水安全。不违章操作地表水灌溉蓄水池,应设立醒目警示标志,有条件的四周设围栏;严禁任何人在滴灌水池洗澡、洗涮、往池内丢弃杂物,严防溺水、触电、管网堵塞等事故发生。
在强化运行已有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衡水市委、市政府还不断创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机制,积极探索项目建、管、养、用新模式。
一是建立了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费财政补贴政策,原则上灌区骨干工程运行维护费由省内各级财政补助,末级渠系运行维护费由受益主体承担、财政适当奖补。从成本中扣除财政补助部分确定最终水价,在此基础上定额内用水实行优惠水价、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
二是结合水权制度建设严格用水总量控制,根据试点区水量减退目标,科学核定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将用水权逐级分解到县、乡(镇)、村、农户,地表水取水量分解到取水口门、地下水取水量分解到井。加强灌溉试验和成果推广应用,指导地方发布不同作物灌溉定额,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对于节约的用水量指标鼓励用户自行流转。
3.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预计取得成绩
衡水市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安排在高速公路和主干道沿线,成方连片,并向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倾斜。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预计取得的成绩如下。
3.1 通过调整种植模式有效压采地下水
在无地表水替代的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适当压减依靠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种植玉米、棉花、花生、油葵、杂粮等农作物一年一熟制,实现“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充分挖掘秋粮作物雨热同期的增产潜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因小麦面积减少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结合畜牧养殖业发展,支持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饲草作物,改善饲草结构。现已调整种植模式面积40万亩,涉及全部 11个县(市、区),亩均节水 180m3,实现地下水压采0.72亿m3。
3.2 推广冬小麦春灌节水稳产配套技术实现有效压采地下水
在深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选择蓄水保墒能力较好的麦田,大力推广节水抗旱品种,实行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结合,配套推广土壤深松、秸秆还田、播后镇压等综合节水保墒技术,减少浇水次数,实现小麦稳产。现已推广该技术70万亩(含小麦节水示范方),涉及除桃城区、安平县外的其他9个县、市;每个试点县(市、区)建设 1~3个小麦节水示范方,共建设17.5万亩,每亩种子补助50元,合计补助资金1.9425亿元,亩均节水60m3,实现地下水压采0.42 亿 m3。
3.3 推广小麦保护性耕作节水技术有效压采地下水
实行免耕、少耕和农作物秸秆及根茬粉碎覆盖还田,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抗旱能力,实现节水增产增效。在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实施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18万亩,涉及全部11个县(市、区),实现亩均节水50m3,实现压采地下水0.09 亿 m3。
3.4 推广小麦、玉米水肥一体化微喷灌技术有效压采地下水
水肥一体化微喷灌技术是指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技术,该技术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灌溉与施肥,具有节水、节肥、省工、省药、增产、环保和改善产品品质等诸多优点。与传统方法相比,可节水25%~40%,节肥 30%~50%。目前该技术的使用面积达3万亩,涉及全部 11个县(市、区),实现亩均节水60m3,实现压采地下水0.018亿m3。
3.5推广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有效压采地下水
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技术是指利用管道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同时进行灌溉与施肥,适时、适量地满足蔬菜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现水肥同步管理和高效利用的蔬菜节水技术。选择设施蔬菜规模化种植区,目前推广蔬菜膜下滴灌已达12万亩,涉及除安平县、景县外的其他9个县(市、区),实现亩均节水200m3,实现压采地下水0.24 亿 m3。
4. 发展地下水压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有益启示
地下水压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学科技术领域,其实质是解决农业用水和农作物需水及单位水量产生的粮食产量和价值等问题。这个体系以农业节水为中心,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农作物高产高效为目的。大力发展地下水压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一定要大力宣传,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一步营造氛围,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地下水压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