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基于江苏泰州127家小微企业的调查研究
2015-08-15徐月
徐 月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基于江苏泰州127家小微企业的调查研究
徐 月
(中共泰州市委党校,江苏 泰州 225300)
我国中小企业活跃在我国经济的各个领域,无论数量、规模,还是能级、贡献,都已取得长足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必须找准突围新路径,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让中小企业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大厦的“擎天支柱”。文章通过对泰州市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现状的调研,收集和分析了泰州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转型提升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针对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研发力量、资金、商业模式选择和人才等发展制约因素,从企业自身和政府层面给出了建议。
新常态;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思考
我国经济运行步入“新常态”轨道,首当其冲感受巨大挑战和重大机遇的是占全国企业总数高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技术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4%,城镇新增就业1082万人,其中中小企业对GDP贡献60%以上、容纳80%以上新增就业人口,作出的贡献居功至伟。
小微企业是促进就业、提升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也是转型升级的主要对象,同时其对社会的稳定也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为了进一步了解泰州市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情况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课题组于2014年4月至8月,通过发放调研问卷、电话访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在全市区域内进行了专项调研。本次调研的127家企业,涉及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纸制品业、乐器及体育用品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船用配套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在调研中,取得了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人才、设备、技术等方面问题的第一手资料。
一、泰州市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现状调查
(一)企业主学历和雇佣者学历偏低
调研结果显示,51.4%的企业主学历为中专或高中,24%的企业主学历为大专,本科及以上仅占8.9%,甚至还有15.7%的企业主学历低于中专水平。小微企业的雇佣者中65.4%的工人学历低于中专水平,22.5%的工人学历为中专或高中,3.9%的工人的学历为大学本科及以上,8.2%的工人学历为大专。近9成的工人学历仅为高中。
(二)招工困难,技术人员最为短缺
被调查的企业中,期末从业人数比去年同期下降5.3%,且有29.5%的企业有招工需求。在有招工需求的企业中,9.3%的企业招到全部所需工人;39.53%的企业招到大部分所需工人;37.21%的企业只招到少部分所需工人;13.95%的企业没有招到工人。
从所缺工种看,技术人员最为短缺,有49.3%的企业缺少技术人员,比去年同期上升23.7个百分点;26.9%的企业缺少市场销售人员,比去年同期下降12.6个百分点;22.4%的企业缺少生产人员,比去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1.4%的企业缺少管理人员,比去年同期下降5.5个百分点。
(三)现代化生产设备水平不高,生产工艺水平落后
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是衡量企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泰州小微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现代化水平不高,生产技术靠简单积累。调查结果显示,在企业生产设备方面,45.1%的企业生产设备具有二十一世纪水平;52.4%的企业生产设备具有九十年代水平;2.5%的企业生产设备仅有八十年代水平。
在企业生产技术方面,35.4%的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于自身经验的积累;35.4%的企业主要技术从其他企业学来;11.6%的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9.1%的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于外部购买;5.5%的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于委托开发;3.0%的企业主要技术来源于合作企业技术支持。
(四)专利及自主品牌拥有量少
专利及自主品拥有量是衡量企业技术能力的指标之一,与企业技术能力水平成正比。调查结果显示,泰州小微工业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拥有专利较少。其中,仅10.4%的小微工业企业拥有自主品牌;33.5%的企业产品没有但打算注册自主品牌;56.1%的企业没有也不打算注册自主品牌。此外,仅5.5%的企业拥有专利技术,94.5%的企业没有专利技术。
(五)成果产业化成本太高,无专门研发机构
在进行转型的新技术方面,有两个途径:一是购买;二是自己研发。调研结果显示:85%以上的小企业都认为“转型升级需要的新技术转让费太贵了,买不起”,一个新的技术转让动辄百万元的转让费让小企业无法承受。对于大部分小企业来说,目前的经营还能勉强维持温饱,如果进行大胆的赌注性投入,动用全部的力量进行融资买进技术加强转型,思路是对的,可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是致命的。因此,泰州绝大部分的小微企业都是为大企业做配套或依靠大企业而生存,大部分的产品都是技术要求低、生产工艺糙的粗加工项目,因此很难有真正的技术创新,更谈不上专门的研究机构了。由于经营规模、产品性能及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的原因,小微企业无法建立起自己的研究机构。
(六)企业已充分认识到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调研结果显示,对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方面:67.9%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对企业发展很重要,25%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对企业发展重要程度一般,7.1%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对企业发展不重要。对于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方面:3.94%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非常迫切,11.81%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比较迫切,59.06%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迫切程度一般,11.81%的企业认为转型升级可有可无,13.39%的企业认为不需要转型升级。
二、泰州市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外部制约因素
(一)“喂奶”式的政策扶持,导致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的信心和决心不足
在转型时机的选择上,60.63%的企业认为在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高,企业经营尚可时转型;14.17%的企业认为在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较低,企业经营尚可时转型。近年来,从中央到江苏省和泰州市都密集出台了各类扶持政策,通过直接拨款和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一些企业“喂奶”,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确实发挥了作用,但也让一些企业想办法迎合扶持政策,甚至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政府补贴。当资金有政府扶持时,一些企业就不把精力放在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而是千方百计放在争取补贴上,慢慢丧失了市场竞争能力。
(二)融资难、成本高,资金问题制约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
银行融资仍为小微工业企业融资首选,55.5%的小微企业选择银行贷款,比去年同期上升4.9个百分点;亲朋间互相拆借位居第二位,选择比例为26.7%,比去年同期下降6.2个百分点;民间借款位居第三位,选择比例为15.8%,比去年同期上升3.6个百分点;融资公司及其他方式位居第四位,选择比例为2%,比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
在借款利息及费用方面,银行借款年利息及费用率约为11%,而发生民间借款,月利息率在5%左右,企业承受着巨大的融资成本。
足够的资金投入是提升企业技术能力重要保证。泰州大多数小微工业企业在研发上没有资金投入。其中,67.1%的企业在研发上没有资金投入;14.0%的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在5万元以下;13.4%的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在6~15万元之间;3.0%的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在16~30万元之间;2.5%的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在30万元以上。调研结果显示,仅3.7%的企业享受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专项资金支持;49.3%的企业了解但不享受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专项资金支持;还有47%的企业不了解也不享受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专项资金支持。
(三)缺乏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支持,难以从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发展
从发展阶段看,相当大比例企业还处于发展成长期,可塑性较强。其中,18.11%的企业处于创业期,48.82%的企业处于成长期,27.56%的企业处于成熟期,5.51%的企业处于蜕变期。
泰州许多小微企业还处于高物质消耗、低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而且许多小微企业过于偏重规模扩张,忽视技术竞争力的提升。规模经济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但盲目规模扩张,企业规模越大、内部管理层次越多、企业内部组织成本也越高,可能带来规模不经济,甚至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陷阱。小微企业的发展要改变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投入的外延式发展方式,而是致力于通过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来挖掘企业潜力的内涵式发展方式,提升企业效益。
泰州拥有医药高新区,产学研的良好基础,但是由于泰州市起步较晚,科技创新步伐慢于苏南。产学研合作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泰州市政府正在积极实施的由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各项系统工程。目前泰州有泰州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并且正在筹备泰州大学。但是与产学研相配套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不健全。依托产业集群或优势产业,专门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开发、试验、推广以及产品研制、设计、加工、检测等的公共技术支持服务的机构或实体平台较少。
三、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良好的社会氛围,增强企业主动创新,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在创业创新氛围方面,多年以来,对科技投入的关注形式是:完成了多少个课题和项目,这些项目获得了哪些奖励、发表了多少篇论文、申请了多少专利,而这些科技项目的市场化、产业化情况则往往无人问津。而从偏重规模扩张走向注重质量提升,实现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集约式的发展,才是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根本。对于科技投入、产学研结合、企业创新中心的设立等等,都应当围绕科技与经济“两张皮“是否得到缓解,科技与经济融合度是否得以提高为最终衡量标准。小微企业在“做大”的同时应该“做强”,将盈利目标优先于规模扩张,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导向,注重质量提升,走集约化发展道。
(二)政府利用经济手段建立激励制度,平衡企业生产者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政府和市场主体企业两者的利益和目标与企业是不同的。政府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到社会公平、社会福利,而企业生产者要考虑自身利润最大化。经济利益驱动无疑会促进中小企业积极主动地寻求转型升级。因此我国政府面临两个问题:一方面必须利用产业政策等去激励企业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在激励的同时,如何遏制企业的不良行为带来的经济负效益。
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制造业,产业层次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如何改造提升这些传统产业,调查过程中不少企业经营者建言:用经济手段引导小微企业走专业化配套协作的道路,以完善产业链为目的,形成为高端制造业提供配套产品的小微企业集群,用市场来锻炼企业,优胜劣汰。过去的实践中市场制度鼓励企业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产生冲突时选择放弃生态效益去追求经济效益。在现有的市场制度下,如何推动企业自主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为促进小微企业深入发展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激励政策,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这些激励政策的政策效果并不显著,现存的激励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激励的针对性较弱,没能充分调动企业自觉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但是这些激励政策也已经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内外要素齐提升,让小微企业规模“下台阶”、效益“上台阶”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经济增速下降,发展速度“下台阶”、效益“上台阶”,小微企业处于产业链下端,在产业聚集度方面整合力度不够。虽然泰州主导产业整个产业链比较完整,但企业之间上下游垂直整合力度不够。本地产业链下端的产品并没有为本地产业链上端吸收。
俗语说“企业一年成功靠促销,十年成功靠产品,百年成功靠管理”。当前的小微企业应当通过引进精益生产管理手段,加强生产流程改造,缩短生产周期;要突出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消除无效生产和浪费;要加强质量检测,对生产流程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要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实施专业化协作生产;要建立绩效评估体系,鼓励员工参与生产和管理的改进。充分挖掘利用好外部资源因素,提升自身生产力水平,让小微企业的规模“下台阶”、效益“上台阶”。
(四)做到融资平台平等,支持人才集聚
调查显示小微企业期盼能够和大中型企业享受同等的融资待遇。转型升级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改变,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还不具备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独立完成的能力,融资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首选。多家企业主反映:企业有转型升级的需求,但是融资渠道比大中企业狭窄,融资成本高于大中企业,现在的融资环境明显不利于小微企业。
做好融资的同时,更要做好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持。调查显示24.7%的企业希望当地政府能够进一步营造吸引和留住人才创业的环境,小微企业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与从业人员素质紧密相关,只有完成人才的集聚,才能为企业下一步转型升级打下基础。
2014年江苏省共有中小企业164万家,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6%,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经济总量,吸纳了80%的从业人员,提供了50%以上的税收。尽管小微企业发展面临“外患内忧”,但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小微企业只要找准突围新路径,一定能实现“超常规”发展。
[1]顾杰,姚流盛.我国现阶段小微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及其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4(1):37-41.
[2]曾国平,聂洪智,周映伶.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三难博弈[J].贵州社会科学,2014(6):80-84.
[3]徐玉侠.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6):68-70.
[4]李志国.基于金融创新视角的南通中小企业融资策略[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4):13-16.
(编辑:张薛梅 张雪梅)
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SmallandMedium-SizedEnterprisesin theNewNormal:InvestigationandResearch
XU Yue
(Taizhou Party School of CPC Committee,Taizhou,225300,China)
Active in all economic sectors,China’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have developed significantly as far as their quantity,scale,level and contribution are concerned.In the new normal,SMEs,in order to become the pillars of China’s economic tower,have to find the right path for a breakthrough and to be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in time.After doing investig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of SMEs in Taizhou City concerning their transformation,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author classifies 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The author gives SMEs and the government suggestions in regard of the development constraints,including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ersonnel,capital,business model and skilled professionals.
new normal;small and micro businesses;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strategic thinking
F 276.3
A
1671-4806(2015)02-0014-04
2014-12-24
徐月(1983—),女,江苏泰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