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立沪通长江大桥开发区的研究

2015-08-15季建林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长江大桥南通开发区

季建林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江苏 南通 226007)

【区域经济研究】

设立沪通长江大桥开发区的研究

季建林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江苏 南通 226007)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区域,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在开发浦东后,上海迫切需要跨过长江发展,成为布局在长江入海口两岸的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南通作为长江入海口北岸城市,沪通铁路和沪通长江大桥的建设,将对南通区位条件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并使南通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设立沪通长江大桥开发区则是谋划南通新发展的大课题。

城市群;交通;南通;上海;开发区

一个城市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系统,它与邻近的区域和城镇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一座城市都是区域性城市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特大城市和超级城市及其所形成的城市之间和城市与区域之间的地带与空间,共同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有机整体,即城市圈。

大都市圈理论认为,大都市对周边城市具有强大的集聚和扩散辐射能力,成为城市群中的“第一增长城市”。[1]在大都市的带动下,周边城市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在长三角中,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在上海的带动下,上海周边的苏州、无锡、南通等城市,经济实力以每年10%以上的增幅增长。同时,从世界范围内看,世界上的国际大都市,如在大江大河一边,最终都会跨江跨河发展,使周边城市融入都市圈内,如纽约、华盛顿、柏林、大阪、巴黎、首尔、香港等。上海的发展定位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在开发浦东后,上海迫切需要跨过长江发展,成为布局在长江入海口两岸的世界级国际大都市。[2]

交通是决定城市群优势的关键因素,是一个城市群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城市群的城市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发挥必须依赖交通条件的有效支撑,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城市群与国际间、区域间以及城市内部各个功能组团间联系的快捷性、方便性和可行性成为决定这个城市群发展机会和地位的关键之一,对城市投资环境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一个城市群的交通条件是城市群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群活力的重要标志,城市交通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活动效率的高低,影响着城市的成长和发育,影响到城市功能的发挥。[3]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区域,上海现在的发展定位是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在开发浦东后,上海迫切需要跨过长江发展,成为布局在长江入海口两岸的世界级国际大都市。南通作为长江入海口北岸城市,与上海隔江相望,成为上海跨过长江打造世界级国际大都市的必然选择。南通拥有800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10000平方公里海域,740万人口,3个海港,9个江港,苏通大桥、崇启大桥通车,沪通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宁启铁路电气化改造即将完成,洋口港、吕四港、海门港、如皋港实现通航,国家一类水运开放口岸达到4个,滨江临海的半岛型快速交通圈实现环通。全市拥有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6个、跨国跨江合作共建园区12个、省级开发区10个。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速加快,船舶海工及装备、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电子信息、能源及装备、建筑业六大板块总产值超万亿元。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跃上5500亿元、1.1万美元台阶,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南通市提出,要将南通建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这是一个把“靠江、靠海、靠上海,承南启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力优势的发展战略,不仅对于南通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加快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和江苏沿海开发两大国家战略,对于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实现长三角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江苏优化生产力布局,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4]

沪通铁路和沪通长江大桥的建设,将对南通区位条件变革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并使南通加快进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设立沪通长江大桥开发区,则是谋划南通新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课题。

一、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必然性与必要性

沪通铁路和沪通长江大桥的建设对南通有重大影响,需要及早谋划,在沪通长江大桥和沪通铁路建设的同时,选择适当地址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布局南通的新发展。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有其必然性与必要性。

(一)沪通长江大桥周边会形成产业集聚区

沪通铁路和沪通长江大桥建成后,将极大地缩短南通与上海的时空距离,有利于加强南通南向上海和苏南地区,北向苏北地区乃至华北和东北沿海地区的辐射功能,并实现南通与上海和江南沿岸产业联动发展。特有的区位优势和与上海苏州、无锡等苏南城市“1小时通勤”功能,必将产生强大的磁场效益,吸引本地和国内外的各种生产要素在沪通长江大桥周边集聚。应提早谋划,利用沪通铁路和沪通长江大桥在国内外的巨大影响,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有利于南通高起点招商引资引智,实施对沪通长江大桥周边生产要素集聚的科学规划和有序安排。

(二)新体制有利于布局沪通长江大桥产业集聚

大桥和铁路的强大磁场效益,会吸引各种生产要素的集聚。大桥和铁路沿线分别是通州区和港闸区的有关乡镇,如果以常规方式来安排,既难以实现生产要素集聚的集约化、生态化发展,更会受到现有体制的制约,缺少制度与机制的竞争力。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不仅会更多更好地招商引资引智,更为重要的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会大大减少行政干预和商务成本,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政务环境和制度竞争力,并以其示范效应,推动沪通长江大桥和沪通铁路沿线相关城镇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发生革命性变革。

(三)以快速铁路网为依托的经济开发区优势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市相继建设了南通经济开发区、南通高新技术开发区、南通滨海园区和苏通生态科技园等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实行产业集群发展、集约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一体化发展,大大加快了南通现代化进程。而以快速铁路网为依托的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与上海和苏州、无锡等苏南城市仅有几十分钟的通勤时间,可实现铁路与航空、海运、江运、高速公路、内河及地铁联运及换乘的便利,这比南通现有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有更加突出的交通优势、时间优势、成本优势,从而具有其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难有的综合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有获得上级批准和干部群众支持的条件与基础

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其特有的区位优势和功能,必将引起高层关注,经过充分论证易获批准,不仅可以吸引国际投资而且可能获得国家重大项目和央企入驻;沪通长江大桥和沪通铁路建设,会使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生跨越式发展,因而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必将得到沿线地区干部群众的拥护。

二、关于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的设想

南通市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选址方案可有四个:一是在南通火车西站所在地平东镇;二是在沪通长江大桥北桥头堡所在地平潮镇;三是将平潮镇与平东镇、五接镇三镇合并为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四是将平潮镇、平东镇、五接镇与港闸区合并为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

四种选址方案各有特点:第一选址方案的优点在于,平东镇是南通火车西站所在地,处于现有的南通火车东站与沪通长江大桥桥头堡的中间,同时,平东镇还是江苏城际铁路南通站的所在地,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放在此,可使桥与路优势得以综合,使南通火车西站建设与开发区建设同步推进,实行产业与城市建设与桥和路建设同步统筹;缺点在于平东镇除红线保护的农耕地外,已无空地能使开发区落户,且此处人口密度大,拆迁成本高,现预留的4平方公里规划面积只够容下火车站及建设一个以物流为主业的园区,而要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开发区,缺乏建设基础与条件。

第二选址方案的优点在于,平潮镇是通州五大市镇之一,也是南通的工业重镇,是南通西大门,交通便捷,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南通肿瘤医院、平潮高级中学可提供优质医疗教育服务。现正为大桥建设配套的大桥产业园己落户平潮镇,以大桥产业园为基础布局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可收立竿见影之效,这与平潮镇提出的打造“大桥新城”的发展战略相吻合,也会使通州区的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发生重大变革,为通州新发展注入新动力,必将得到通州区全力支持;缺点在于平潮毕竟是个乡镇,而且正因为靠南通太近,多年来通州对该镇基础建设几乎不投入,虽然处于交通便捷之地位,但镇与交通干线之间通行不畅。作为一个乡镇,在大桥下搞一个工业园尚可,但要建成一个经济开发区,无论人力物力都是无法承担的。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有可能是省级甚至发展成国家级开发区,平潮这块地盘有可能容不下这么大的项目。

第三选址方案的优点在于,将平潮镇与平东镇、五接镇三镇合并为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不仅地盘大(平潮镇、平东镇和五接镇的面积分别为62、48和38平方公里,合计为148平方公里),而且可以使三镇的产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统一规划与布局,避免重复建设与同质竟争,实现特点包容和优势互补,并可使经济社会发展由“三农”格局跃升至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五化”格局;缺点在于平潮、平东和五接三镇毕竟是乡镇,现有的软硬件条件都难以使经济开发区能很快和很顺利地落户。

第四选址方案的优点在于,将平潮镇、平东镇和五接镇与港闸区合并为开发区,不仅使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有了发展的广阔空间(合计有300平方公里面积和良好的硬件条件,港闸区的城市化率90%以上,并且服务业发达),能消除平潮、平东和五接承接能力不够与港闸区发展空间受限的局限,实现一区三镇的产业、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统一规划与布局,使现在的一区三镇在一个开发区的框架中,盘活盘优经济存量,统筹安排经济增量,能显著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档次与水平,增进人民福祉,构建起一个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五化”加速发展的崭新的“南通西区”。这个方案实施的难点在于平潮、平东和五接三镇属于通州区,与港闸区合并为开发区后,涉及到区划调整,须经省政府和国务院审批,同时,大桥经济开发区的设立会缩小通州区的地盘,影响通州区的诸多统计指标,甚至会减少财政收入,可能会出现平潮、平东和五接三镇与港闸区积极性高,通州区顾虑较多的问题。

以上四种选址,不是相互分割相互对立的,是可采取循序渐进逐步发展与扩大的方法来相互衔接推进的,即先将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设立在平东镇,发展到一定时间和规模后将其扩展平潮和五接地区,等条件成熟后扩展至港闸全境,如同南通经济开发区在逐步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区划那样地发展。

三、关于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建设的若干基点

南通设立经济开发区至今已有30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日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不需再用摸着石头过河的方法,而可以从顶层设计开始,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和权威咨询设计公司,对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进行科学规划,使其成为一流的国家级开发区。如何建设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笔者以第四种选址方案为假设,对开发区建设提出若干基点,供有关方面参考。

(一)工业立区

建设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的第一基点就是工业立区,将其建成我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这是因为:第一,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对我们有一个极为深刻的教训,即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最坚实的基础,而发达国家率先走出危机的经验之一,也正是通过“新工业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我国经济受国际环境影响,由持续近30年的两位数高速增长转向7%—8%的增长,在这样背景下,夯实实体经济这个国民经济最坚实的基础显得格外重要。第二,南通要建成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首要的是建成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中心,在加快纺织、建筑等传统产业升级优化,推进船舶修造、海洋工程、机械电子、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电力能源和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外,必须大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攀升。第三,现平潮、平东和五接三镇与港闸区,船舶修造、海洋工程、机械电子、化工、轻工食品、医药、电力能源等是基础产业,是财税的主要来源和就业的主渠道,在促进其稳定健康发展的同时须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这三个方面看,将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定位我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是适应天时地利之需求的正确决策。从国家层面讲,在长三角地区建成一个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将有力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从区域经济讲,这不仅使南通建成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中心有了一个坚实的支撑点,而且将使平潮、平东和五接三镇与港闸区的制造业发展有了“发动机”,甚至产生质的飞跃。那种一提到建设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就以为是抛弃现有产业另起炉灶,或是将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定位成物流园区或现代服务业园区的想法,是不可行不现实的。

(二)科技兴区

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不仅要成为我国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工业园区,还要成为科技水平国际领先的开发区,走科技兴园之路。这方面要做好几个工作:第一,要引进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树立起开发区制造业发展的高端标尺;第二,要用先进技术、先进流程、先进装备对现有制造业企业进行改造、重组和提升;第三,要充分发挥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与上海、苏南城市交通便捷、处在1小时通勤圈内的条件,运用各种优惠政策,向国际国内科研院所高端人才敞开大门,吸引他们来开发区发展;第四,以上海北高新城为载体和示范,在开发区设立各类科技园或科技孵化园;第五,提升辖区内南通理工学院、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和南通中专等院校的办学水平,以其为载体,与国内外高校进行多层次多类型合作,吸引著名高校来办分院或设立科研(实习)基地,用走出去请进来多种方式开展对企业家和员工培训。

(三)物流旺区

平潮、平东和五接三镇与港闸区,通江达海,与上海和苏州、无锡等苏南城市隔江相邻,沪通长江大桥通车后,与这些城市处在1小时通勤圈内,沈海高速、锡通高速、沪通铁路、宁启铁路、通苏嘉城际铁路、新204国道、通吕运河以及和九圩港连接的洋口运河,多在区内起源或在区内交汇,到兴东机场仅20分钟车程,到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也仅有1.5—2小时车程,可实行铁路与航空、海运、江运、高速公路、内河及地铁联运及换乘。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可依托这立体型、多载体、多功能的现代交通网络,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物流旺区,将是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的显著特征与优势。

(四)生态护区

平潮、平东和五接三镇与港闸区合计面积300平方公里,有常驻人口30万,流动人口15万,区内企业数量多、人口密度大,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设立后会有更多的企业与人员落户,加之其处于交通枢纽地位,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须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要将开发区建成生态环境优良区。为此应做到:第一,将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开发区总体规划中,实行环境保护与产业布局、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第二,利用设立开发区的机会,对能耗大、污染重、效益低的现有企业进行淘汰、改造与重组,对全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普查与整治;第三,设立进入开发区企业与项目环保评估先行制度,坚决将环保不达标企业与项目拒之门外;第四,改革现行环保工作体系,改变目前三镇一区环保工作软弱、滞后、无力状态,建立适应国际惯例、符合开发区实际的先进、高效、精干和低成本运作的环境保护监察执法体制与机构。

(五)体制优区

制度是软实力,软实力会决定硬实力,制度是最大最优最长久的竞争力。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要建成国内国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园区,不仅靠区位条件优、产业基础好、交通便捷、商务成本低等硬件条件,还要靠制度政策体制机制优等软件条件,因此,从开发区建立开始,就要确立以最优体制立园兴园之思路。为此:第一,开发区不是简单地实行“1十1”模式(三镇一区合并),也不是新瓶装旧酒,而是构建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必须在干部群众中进行深入深刻的思想观念“洗脑”工作;第二,开发区不可能承袭原有的工作机构与体制,不能采取“归堆”的办法(即将三镇一区领导班子合并)搭建开发区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而应按照国内一流开发区的建设要求,组建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的领导机构和按开发区模式运转的工作机构;第三,现在就需搭建相关机构,聘请专家学者,认真研究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新区、天津新区、综合保税区、苏州工业园区和我国各类开发区,以及国际先进开发区的各类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研究将来可借鉴适用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的内容,先走一步,或边走边试,尽早提出关于开发区管理运行及招商选资引智的相关政策与机制,打造出领先的制度竞争优势。

四、关于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工作步骤建议

关于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选址方案和功能定位都可继续探讨,但现在最为重要的是将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这个方向和目标必须尽早定下来,不能左盼右顾失去机遇,不能因本位主义、山头主义、眼前利益而影响大局,不能因区划问题造成重复建设、重复投资,甚至出现恶性竞争与体制性内耗,为此可采取以下工作步骤。

(一)组建课题组

由市发改委、铁路办等单位牵头联合有关单位,组建本地专家学者对此问题先进行调研和咨询论证;委托市外有关机构(或邀请高层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作为课题公开发标招标。

(二)组建专门工作组

建议由一位市委常委(或副市长)挂帅,领导此项工作;在市委办公室(或市政府办公室)设立工作班子;条件成熟时,建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筹备委员会(或筹备领导小组)。

南通人过去常因“醒得早起床晚”而失去诸多发展机遇,也曾因内耗不断和体制不顺而耽误发展进程,为此应汲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在设立沪通长江大桥经济开发区问题上,要抓住机遇,干得快、干得好。

[1]李廉水.都市圈发展理论演化、国际经验、中国特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9.

[2]季建林.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若干问题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2(1):1-6.

[3]管楚度.交通区位论及其应用[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5.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3-6.

(编辑:那张军 张雪梅)

AStudyoftheEstablishmentofShanghai-NantongYangtzeRiverBridge DevelopmentZone

JI Jian-lin
(Nantong Party School of CPC Committee,Nantong,226007,China)

The city cluster with Shanghai as its hub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is the world's sixth largest one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Moreover,Shanghai is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and shipping hub.After it has developed the Pudong District,Shanghai has an urgent need to develop areas across the Yangtze River,become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connecting both banks in the estuary of the Yangtze River.Nantong City,located on the north bank at the estuary of the Yangtze River,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by Shanghai-Nantong railway and highway bridge on the Yangtze River as far as its location factors and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concerned.The railway and highway bridge will usher in a rare ch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antong City,therefore,the establishment of Shanghai-Nantong Yangtze River Bridge Development Zone is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cannot be neglected in order to develop Nantong City further.

city cluster;transportation;Nantong City;Shanghai;development zone

F 207

A

1671-4806(2015)02-0001-05

2015-01-10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XZB016)

季建林(1949—),男,江苏南通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学。

猜你喜欢

长江大桥南通开发区
创六项“世界之最”主跨2300m的江苏张靖皋长江大桥开建
一图看懂沪苏通长江大桥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