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比较视阈下物流专业职教师资实践教学研究
2015-08-15白世贞
白世贞,郑 佳,吴 绒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1 国内外物流实践教学分析
1.1 国外物流专业实践教学
(1)德国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德国“双元制”教育即学生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与在企业接受实践培训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入学后随即进入企业进行参观,并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学习实践课程。包括在物流实验室做物流项目实验、物流学实验、配送中心实验、物料流控制实验、物流系统规划等一系列实践课程,并通过实验、案例分析、虚拟游戏、角色扮演、项目教学等来完成物流实践学习。
(2)美国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服务学习作为当前美国实践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被美国各高校广泛采用。美国高校通过为学生提供在企业实践的机会来支持学生实习工作。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一些特殊的课程,请企业家进入课堂进行讲座,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完成相关短文。学生在校期间会参观一些生产企业、物流企业以及配送中心等,结合相应的讲座介绍,让学生得到直观的认识。
同时,美国的资格认证体系非常健全,在物流从业人员中,获得资格认证的比较多,所有物流从业人员必须接受供应链管理协会开展的专业培训,只有获得资格证才能从事物流工作。
1.2 国内物流专业实践教学
(1)本科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本科物流专业校内实践主要以案例教学、物流设计大赛、物流实验、毕业论文等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多数学校能够针对物流专业开展实践课程,并有效利用校内实验室,配备相应实验资料。本科物流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形式单一,主要是企业参观和毕业实习。虽然一些学校已经通过建立物流实训室来模拟物流企业的操作现场,让同学了解物流相关业务的整个环节。但是由于物流业务的多样性以及多变性,学生只利用实训室很难掌握企业真正需要的操作技能。
(2)高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由传统学科教育模式向就业导向模式转变。从开设的实践教学课程上看,各院校纷纷开设了许多软件类课程,包括ERP软件实验、供应链设计实验、采购软件实验、物流综合软件实验等课程,并在校内建设了物流实验室。但是在物流设施设备操作、仓储与配送等这类需要配套硬件设施的实践教学,以及需要企业配合完成的诸如物流设备操作、物流现场调度等现场操作训练,很多高职院校只能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来进行,学生没有真正融入到企业进行实际操作,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无法实现。
(3)中职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动手实践能力是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中职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竞争的基本优势。在物流专业实践课程中,大多数中职学校已经从原来的教师授课形式转向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为辅的新理念。
虽然物流实践的重要性已经被许多中职院校所重视,但在这些中职院校中,大多数物流专业教师都不是本专业出身,而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通过简单的培训后转岗到物流专业,只有少部分物流专业毕业的年轻教师,缺少教学经验,并且企业实践经验不丰富,再加上中职院校配备的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很难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
2 国内外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异同
2.1 国内外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共同趋势
(1)实践教学比重增加。为了更有效地将物流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国内外很多高校都增加了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时安排的比重,发达国家部分院校更是将一些课程或实训的理论教学完全融合到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使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够有机地穿插在一起,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校企合作发展迅猛。校企合作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物流系统问题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企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便开始依托高校的智力支持;同时,国内外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资源不充足,也需要与企业联手,共建教学基地和研发中心。
(3)物流实验室广泛建设。近年来,国内外一些院校从改善物流专业的基础设施着手,建设物流实验室,改善了原有的办学条件,学校利用物流实验室不仅可以加大物流人才培养,还可以更有效地进行科研方面的研究能力,推动了产、学、研的结合。
(4)实践教学方法逐步更新。随着企业对物流人员实践能力需求的变化,国内外高校的物流实践教学方法也随之改变。很多学校将原来的传统式教学方法转向创新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2 国内外物流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同点
(1)实践教学手段不同。目前绝大多数国内院校已经建设规模不一的校内物流实验室,少部分已经开始建设校外的物流实训基地。虽然各高校有这些设施做支撑,但是无论是校内实验还是校外实训,教师所用的教学手段还是以传统的理论教学为主。国外发达国家大部分高校都设有专门的实训基地,而且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新较快,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案例教学,物流实训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辅助作用,这样的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
(2)校企结合程度不同。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办学开展较少,而且广度和深度都不够,一些学校虽然与物流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并不稳定而且难以巩固。在学生需要实习时,学校才与相应的企业联系,寻求合作,而平时校企关系并不紧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专业性问题,但几乎没有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而在国外,校企结合方式已经发展了很多年,学校通过企业建设自己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并融入企业;企业通过校企结合,也参与到学校的科研工作和教学计划中去。
(3)师资力量不同。从我国物流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来看,虽然各高校正在着力培养“双师型”物流教师,但具有实践性经验的教师依然紧缺。加上我国对物流教师的资格认证和培养制度的不健全,很多物流专业的教师都是由其他专业半路出家,或是由普通本科毕业之后就直接担任教学工作,学生的操作能力也随之受到影响。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对师资有着较高的要求,德国高校的实践课程的老师,必须在物流相关行业有五年以上的正式工作经历;美国已经设立物流职业资格证制度,教师必须通过专门的进修和培训才能到学校教课。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同。目前国内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较为落后,学校基本上都是根据学生在物流实践课程的表现、实践的结果和最终的实习报告来给学生拟定最终成绩,这种评定的方法只能客观地评价学生呈现出来的实践结果,而不能全面地衡量学生实践的效果。国外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非常健全,可以全方位地考察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对传统的评价方法进行创新,国外很多学校在评定成绩时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加入到评定范围中,使评价的角度更大,能够全面地掌握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教学评价中,国外高校不仅以考试和实习报告作为标准,还通过答辩、设计、现场操作等环节多方位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3 物流专业职教师资实践教学的启示
3.1 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职学校应该淡化原来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将多种教学手段融入到教学中。如推广案例教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用具体的案例来解答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流专业的兴趣,尽快地掌握物流专业知识;在物流实验室进行仿真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2 重视校企结合
通过产学合作的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企业对学校教育的重视程度,企业在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和硬件设备的同时还可以为学校的科研提供项目和资金;中职学校可以随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动态,做到随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学生直接参与物流运作的过程,更直观地了解企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培养中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物流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操作性非常强的专业,必须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中职学校要定期对物流专业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到物流企业学习,把在企业学习到的实践经验传播到课堂中去;同时,聘请企业物流人才,承担相应的物流教学任务,在物流实践教学中结合企业动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4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为保证物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中职院校必须建立成绩考核系统。在原有的实验报告、实践考试这种书面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实际操作技能、物流设计方案等考核,考核的方式多样化,在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的基础上,让任课老师和物流相关企业同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打分,更广泛地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达国家的物流实践教学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我国物流实践教学经验很多都来自于发达国家,因此,国内外物流实践教学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物流专业实践教学国内外比较研究,开发出一套汲取了国外院校物流类专业前沿的实践教学,结合国内本科、高职实践教学优势,供中职院校使用的较为先进的实践教学,在这套实践教学法的引导下所培养的学生能快速地融入行业、满足社会需求。
[1]徐张咏.对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1):61-63.
[2]杨永清.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36-139.
[3]陈岗,胡亮,高淑贞,付景川.综合性大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74-78.
[4]张爱华,冀慧萍,廉梅霞.实践取向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21-23.
[5]王海燕.物流类专业研究型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3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