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策略探析
2015-08-15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郑州 450000)
1 中原经济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要性
2012年11月,《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获得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是国家战略规划,其面积涵盖了河南全省以及相邻省份部分周边地区,是主体功能区明确的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市场潜力巨大。
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中原经济区位于我国中心地带,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区域内形成了发达的现代交通网络,区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密切,成为特色鲜明、经济互补的跨省域经济区域,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中原经济区目前正在加速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区域内持续进行着产业结构调整及消费结构升级,对外贸易取得长足发展,充满了市场发展活力,具有可持续发展优势。
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要壮大服务业支柱产业战略,充分发挥中原经济区资源整合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程,将服务业培育为中原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中原经济区打造成我国中西部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经济发展,物流先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依赖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建设现代物流业在中原经济区服务业发展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为此,要高度重视现代物流业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加快区域内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速郑州国际物流园区、郑州航空物流园区等一系列大型物流园区的建设进程,在区域内加快发展多式联运、航空物流和保税物流,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区域性物流中心,鼓励龙头企业构建全国性物流网络,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到2020年,通过现代物流业不断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大力提升中原经济区的整体竞争优势。
2 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现代交通体系日益完善,是我国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桥梁,以及一路一带的交流纽带。河南省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河南省物流业已经连续五年年均增长10%以上,2013年物流业增加值1 668亿元,社会物流总额79 517亿元,物流相关行业投资1 185亿元,区域内物流发展的质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目前,中原经济区内拥有3个国家级一类口岸、9个国家级二类口岸,并拥有全国性货运交通枢纽—郑州北站、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等大型物流枢纽,又有河南保税物流中心、郑州国际航空港等重要物流基础设施,这些都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物流业提供了扎实的硬件条件。
在中原经济区物流业大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凸显出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物流市场条块分割影响物流效率的发挥
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就是“行政区物流”。区域内各级政府都在自己辖区营造相对独立的物流体系,重复建设严重,阻碍了物流要素在区域内的正常流通和跨地区的物流合作。中原经济区内运输方式和交通基础设施缺乏配套性和兼容性,导致物流效率低下。地方封锁、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影响了中原经济区物流一体化的发展进程。由于利益冲突,各级地方部门分散了物流资源,阻碍了中原经济区域统一、开放物流大市场的全面形成。
2.2 观念陈旧限制了物流专业化进程
先进的物流需要先进的理念。中原经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因为思想僵化、观念陈旧,阻碍了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一些企业固守传统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式,一味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企业自办物流现象严重,造成物流设施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区域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物流外包比重较低,难以形成大型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在全国物流市场缺乏话语权。
2.3 设施及技术落后致使现代物流业发展速度缓慢
中原经济区内物流设施设备老化、陈旧现象普遍存在,很多仓储企业直到现在还在使用20世纪50、60年代建设的平库,不少运输企业十几年前购置的货运卡车超龄服役,超载现象屡禁不止。区域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技术含量不高,信息化程度落后,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运用水平与沿海发达地区有较明显差距。硬件不硬,软件不软,制约了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2.4 专业人才缺乏拖累行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中原经济区有一定规模的大型物流企业共100多家,中小型物流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现有物流从业人员学历水平偏低、专业知识缺乏,无论从规模上还是素质上都不能满足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需要。区域内物流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工作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中高端物流专业拔尖人才匮乏,难以保证中原经济区现代化物流业高起点和高水平发展。
2.5 政策和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影响行业发展
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策与法规保驾护航。目前,我国与物流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还不完善,尽管各级政府不断表态支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但物流投融资体制以及行业管理制度等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影响了行业发展。部分现行物流法规是20世纪末制定的,已经不能适应物流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亟需修改完善。此外,中原经济区内还存在着诸如仓储设施、运输工具、包装规格等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3 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策略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发展大服务产业战略背景下,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应采取以下策略:
3.1 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中原经济区第三方物流企业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都明显滞后。由此,必须大力提倡、鼓励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全面加速信息化、大型化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进程,全面发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整体技术优势,依靠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赢取更多客户。加大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在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之上,构建网上交易与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加快物流网、资金网、信息网、贸易网间的网络融通工作。
3.2 推进中原经济区物流信息化进程
要加快推进中原经济区物流信息化进程。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加快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程,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支持企业开发ERP、SCM、CRM等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以信息采集、处置、存储、传输与交换为重要内容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以全面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
3.3 发挥政府作用,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在中原经济区物流发展进程中,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物流规划者的角色。在中原经济区内,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具体负责跨行业、跨部门的现代物流业相关事宜协调工作,真正打破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行业分割、区域分割现象。加快物流相关产业指导政策的制定、物流网络的重新规划与布局进度,加速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作业与服务标准等一系列相关制度的制定,同时,进一步规范省级标准、行业标准,为跨地区、跨行业的物流融合工作提供政策保证,营造出竞争有序、开放公平的物流投资环境和市场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作为投资者的作用,运用积极的财政工具、税收等一系列金融措施及手段,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物流基础设施、信息媒介建设的支持力度,对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等行为,政府给予相关政策优惠,可由政府部门出资,组建一到两家高起点的现代物流企业,以带动其他储运企业转化,进而推动物流业的全面发展。
3.4 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
为了提升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发展水平,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未来十年年均物流专业人才需求超过10万人,该区域内虽有近百所高等院校及中职院校开设有本科、专科、中专层次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平均每所院校每年物流专业毕业生在100人左右,但从总量上仍远远无法满足中原经济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今后,应扩大各院校物流专业招生计划,以补充物流行业巨大的人才缺口。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相关院校、物流科研院所、物流企业积极开展物流理论与实践的产、学、研合作,以利于早出人才、出好人才。
3.5 不断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中原经济区要注重提高物流技术和设施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物流服务。要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对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等业务进行全面功能整合。实践证明,拥有大批量物流设施、网络健全,具有强大全程物流设计能力的混合型公司(企业)发展空间最大,能够把企业信息技术与经营能力整合起来,提供整体物流解决方案。中原经济区物流企业还要注意调查物流市场需求,科学细分物流市场,拓展物流业务范围,开展物流增值服务,搞好客户关系管理,以服务促质量,形成独特的竞争能力。
[1]河南省发改委.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Z].2012.
[2]丰佳栋.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模式的建立[J].物流科技,2011,(16).
[3]王小丽.中原经济区协同物流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2012,(5).
[4]刘岩.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