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5-08-15

物流技术 2015年8期
关键词:农副产品物流体系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农村物流体系是制约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农村物流行业发展较慢,和城市物流相比还不够成熟,主要体现在商品种类和数量稀少,派生出的物流需求和供给量较小,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物流成本较高,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组织较难,不易形成规模经济,信息资源匮乏,信息交换水平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用先进的科技提高农村物流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部分国内学者对农村物流的研究主要通过定性阐述,缺乏对中国农村物流整体发展规划的思考和建议,局限性较强。针对当前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解决农村物流问题不能停留在对传统农村物流进行简单的修补上,必须结合农村当地的具体实践,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农村物流进行整体规划,引入物流新机制,融科技、资金、信息、加工、服务于一体,构建竞争公平、市场规范的农村物流体系。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提供运输、搬运、装卸、包装、加工、仓储及其相关的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所组成的体系。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主要包括农产品流通体系、农村日用工业品物流市场体系和农用生产资料市场体系三部分。我国本身物流起步较晚,在广大的农村,除了以前落后的供销社和邮政系统外,缺乏一套完善的先进农村物流体系,导致了农产品的流通不畅、增产不增收、谷贱伤农的后果。

城乡二元机构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主要经济原因,但长期的改革并没有有效地化解二元结构问题。当前,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城乡建设,在城乡之间形成一股强大的物质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从而为农村物流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在此共识之下,加快农村物流改革非常重要,农村物流发展的实践证明,通过农村物流发展,有利于加快乡村市场和城镇市场互动流通,实现传统的分散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有利于城镇空间体系的重构,破解二元结构的困境。

2 我国农村物流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过低的收入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

这些年,农村进行税费改革,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农民增多,某种意义上讲,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可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城镇居民,甚至城乡居民之间差距不断扩大,导致了农村市场狭小,需求水平低下,必然使得农村物流供给以及需求水平低下,农村物流市场发展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在一些落后地区,偏远山区,称得上真正意义的现代物流还是一片空白。尽管在一些偏远地区,农副产品量大质优,但缺乏必要的农村物流支持,眼看着农副产品腐烂在地里,无法快速运往销售地,打击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反过来影响了农村物流的良好发展。

2.2 现有农村物流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统一规划,处于无序竞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央到地方政策加大对农村物流建设的投入,大力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提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缩小了城乡差距,但忽视了农村物流在农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使得农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观念并没有深入到广大农村,使得很多地方农业发展处于自然经济的状态。国有大型农业企业彼此存在恶性竞争,造成整体竞争力过于疲弱,与国外大型农业企业相比,差距较大。政府管理部门过多,农村物流体系缺乏支撑农业产业链延伸与整合的机制。现有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职能比较分散,呈现“条块分割”的格局,缺乏整体的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管理调控互相牵制,造成过多的内耗。此外,我国农业物流领域法律尚不健全,而且适应农村物流发展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难以支撑起由市场形成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

2.3 物流技术在农村物流增长中的贡献不高

从城市物流发展过程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物流技术对物流业务增长的贡献也逐步提高,而且效率也不断地提高,物流业务更加专业。然而,我国农村物流的情况并非如此。比如条形码技术广泛应用到城市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准确率,而广大的农村物流只是在零星的使用,并没有发挥它应用的作用。尽管现在大多数农村铺设了信息化的线路,可是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缺乏统一的农副产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无法有效处理,使得农副产品与市场环境不能更好地对接。农村物流的信息化滞后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快速增长,很难灵活地反应市场的变化。这种不完备的农副产品市场信息体系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听惯了政府号令的农民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分析能力。

2.4 农村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人才是农村物流发展的根本因素。农副产品的本身属性决定了农村物流并不是简单的运输和储存,而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些年,很多高校开设了热门的物流专业,而专门培养农村物流人才的高校很少,很难满足快速发展的农村物流需要。从高校毕业的物流人才,并没有认识到农村物流市场的潜力,不愿意到农村去拓展农村物流业务;另外农村物流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投入期长,并不能马上见到收益,难以吸引和留住物流人才。再加上这些年网购快速发展,城镇的物流得到快速发展,很多物流人才把就业视线盯在大城市,忽视了农村物流的市场机会。

3 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把三农问题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突出位置,提高农民的收入成了三农问题的重心,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农村物流体系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一是实现农副产品和市场需求的对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副产品市场的需要;二是增加农副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价值;三是降低农副产品在生产和流通环节中的成本,实现农业生产整体效益的提升。因此,结合我国农村目前的实际情况,建立与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现代农村物流体系非常必要。

3.1 不断完善农村物流法律和政策体系,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提供良好的大环境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协调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物流体系的规划;加强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的布局与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物流资源:积极开展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促进农业税减免,以法律、法规、政策支持农村物流的发展,引导农村绿色物流的发展;重视物流研究与物流技术的开发;积极开展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物流管理、物流技术、物流人才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在广大的农村,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物流知识,使得农民对农村物流能提高认识水平,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加快农村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改变“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和分散指导”的局面,形成统一规划和指导,促进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健康发展。

3.2 加强人才培养,不断进行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服务水平

从根本上讲,物流技术创新离不开人才,通过政策鼓励和扶持加大农村物流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完善农村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提高从事农村物流以及相关业务活动的公务员和企业员工素质。由于农副产品本身的特性,应该把物流创新贯穿于农村物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比如引入条形码技术,提高现代农村物流自动化水平。

3.3 推进现代农村物流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制度建设

由于农村物流是一个非常繁杂的过程,中间环节太多,包括运输、加工、储存、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可能增加物流成本和耗费,过去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将农村物流成本分散于许多成本项目中,很难看清农村物流耗费的实际情况。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要求物流企业主体必须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发现导致物流成本增加的真正原因,有利于改善和降低物流环节增加物流成本的因素,从而提高现代物流的服务水平,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3.4 适当利用第三方物流的外包服务,作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补充

在广大的农村,由于市场普及程度较低,再加上传统观念的长期侵淫和影响,部分农副产品生产企业或者个人以为自己从事物流较为放心和可靠,或者考虑成本及人员安置等问题,不愿意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去做,到目前为止,自营物流仍占据我国农村物流的主导地位。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第三方物流的优点,即经营规模化、操作专业化、资金成本低、速度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等,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把第三方物流引入到农村物流体系中,加快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

[1]李玉明,王刚.构建农村物流体系与小城镇建设研究[J].理论观察,2013,(3).

[2]钟铃.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城乡物流体系构建[J].商业时代,2012,(22).

[3]姚娜.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探索[J].农民致富之友,2013,(10).

[4]胡非凡,吴志华.农村物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J].乡镇经济,2009,(10).

[5]张志坚,关南宝.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12,31(10).

[6]杨婷婷.农村物流配送体系的设计与构建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5).

[7]温玲,谢建春.农村物流,亟待换挡提速[N].赣南日报,2014-04-21.

猜你喜欢

农副产品物流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
农副产品品牌建设的思考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