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环境影响下高校民族学生就业思想研究——基于职业价值观

2015-08-15

贵州民族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民族职业

肖 丹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一、引言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模式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越来越多的民族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原本就比较突出的民族学生就业问题随着民族学生数量的增加而愈发突出。民族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专业素质、就业观念、民族等原因都是影响民族学生就业的主要问题。专业和民族等问题是学生本身不可改变的事实,因此,调整民族学生的就业思想、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客观上成为当前解决民族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必然路径。高校民族学生的就业思想是其职业价值观的外在反映,从职业价值观入手探讨民族学生就业思想对现实问题的解决有更为直接的参考价值。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的具体体现,职业价值观与就业思想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职业价值观反映在就业思想上是良好的积极的就业意识,而负面的职业价值观则会使民族学生的就业思想消极或片面,阻碍民族学生的顺利就业。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受个体生活背景、生活习惯、家庭、生活经历等因素影响,因此,不同群体的就业价值取向自然不同。[1]因民族成分不同,民族学生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关注取向和汉族学生有较大的差异,反映其职业价值观的就业思想因民族性而形成了普遍的特征。

二、民族环境下民族学生就业思想的价值取向及问题

不同职业价值观支配下所呈现的就业思想也各有不同,反过来,不同的就业思想也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当前,高校民族学生的价值取向多有不同,或重视个人发展,或关注工作与兴趣爱好的契合,抑或是期望通过工作自我实现等等,整体而言,民族学生就业思想的价值取向和存在问题概括如下:

(一)关注面子,忽略自我发展

由于社会、历史、教育等各种因素,民族地区培养大学生相当不容易,反过来,民族大学生也就是本民族或本地区的精英,因此,众人对于民族大学生往往抱有较高的期望,而名利是判断民族学生就业成功最为突出的标准。相对于其他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民族民众的思想更加传统和守旧,表现在职业认知上即认为公务员或国家行政单位认为是民族大学生就业的最好选择,功利因素加上现有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相对稳定,因此,如果学生能够进入此类工作单位工作往往会获得众人的认可,反之,则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以彝族为例,彝族社会实行家支制度,彝族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其个人的问题,同时关系到家族的面子问题,社会、家庭及自身的各种原因综合起来,使得民族大学生在就业事宜上往往对名利更为关注,对就业抱有更高的期望。[2]注重名利的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民族学生更多地把目光集中于工作所带来的回报,而不是个人的发展。

(二)关注自我,偏少社会需要

高校民族学生的就业是双向选择,一方面是学生自身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社会方面的需求,两者兼顾才能使民族学生对自身就业准确定位。由于多种因素制约,民族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更多关注自身,较少考虑社会方面的需求,这一点可从民族学生对就业地的选择上看出。大多数民族大学生选择回到本地区工作,一方面的原因是民族学生的民族情结,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更在意自己的民族,民族感情深厚,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往往使民族学生更愿意选择回到其熟悉的家乡环境中去工作;[3]另一方面,相对于民族地区较为平稳的生活,发达地区或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激烈的社会竞争带给习惯了恬淡和平稳生活的民族学生更多的压力,相比之下,到家乡就业便成为众多民族学生就业地的首要选择。地方性选择的就业思想加上就业岗位和就业人才反方向的发展使得民族学生的就业越来越困难。

(三)取向安稳,偏少创新挑战

从多方面的资料研究显示,党政机关是高校民族学生就业的首选,其中,工作稳定、少有挑战是民族学生做此选择的重要因素。民族大学生做这样的选择自然是因其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背景所决定。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所生活的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生活节奏比较单一和稳定,无论是民族地区的城市或者农村,民族民众的生活方式处于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在此生活状态下走出来的民族学生,在就业选择上自然会选择安稳的工作方式,而不是极具挑战和富有竞争性的工作岗位,因此,追求安稳、偏少创新和挑战是当前民族学生较为普遍的就业思想。市场经济瞬息万变,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各项工作都需要面对各种挑战,生活背景下形成的民族学生追求安稳就业的思想显然和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竞争和挑战是不相符合的。

(四)偏重物质,忽略工作价值

大多数民族学生来自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区域经济落后,学生教育费用是多数民族学生家庭的重担,民族学生的就业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着学生自身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还担负着反哺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多数民族学生在就业选择时更加注重实际需求的满足,而不是以自我发展为就业的主要动机。[4]民族学生对于工作之外利益的关注和其自身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系,地处偏远、经济贫困是多数民族地区的普遍现象,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需求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只有低级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民众才会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因此,对民族学生而言,生活本身的保障相对于工作价值更为重要。薪水待遇是民众工作的物质驱动,而工作价值才是焕发个体内在潜力的精神动力,而从民族学生现有的职业选择来看,民族学生对于就业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其对好工作的追逐更多的是工作之外的经济或社会利益回报,而并不是工作本身的价值。

三、职业价值观观照下民族学生就业思想对民族环境的突破

职业价值观主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职业认知;第二,工作选择;第三,工作目标,因此,职业价值观观照下民族学生就业思想改善也从这个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重视自我发展,降低就业期望

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的成长、自我的发展,并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个体参与工作的根本意义所在,工作带来的名誉和地位只是工作的伴生品而非工作主体,因此,在就业选择中分清主次轻重尤为必要。冲着名利去就业,便失去了工作的根本目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低于中东部地区,不少民族学生家境贫寒,长期以来,一直生活于物质匮乏的生活环境中,对于物质的需求相对于其他学生更多。另外,教育落后是民族地区的普遍状况,因此,为数不多的民族学生大多是当地民族群体的骄傲,民族学生也因此背负着更高的社会期望,在面对就业时便会更加关注工作带来的名誉和地位,以此来和自己所背负的社会期望相称。长期以来的物质缺失和周围环境客观上形成的名利期望使得高校中的民族学生在就业时更多关注名利财富,而不是个人自我的发展。以当前多数高校民族学生希望进入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的选择为例,希望拥有一份体面工作的就业思维并无过错,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个体都有物质方面的需求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但是在就业选择时如果因为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而过分看重名利,抬高自己的就业期望,把追求自我发展搁置一边,这样的思维自然失之偏颇,也会给个人就业带来困扰。一方面,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和个人的专业素质、人际交往、综合素质等工作素质紧密相关,并不是每个人想从事什么工作就从事什么工作,民族学生在专业素质等方面的就业优势不仅不明显,反而大多数民族学生专业多集中于人文社科类,就业面相对狭窄。[5]另一方面,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带来了激烈的上岗竞争和更多的发展机遇,民族学生对名利地位的过分追求,往往使其不能关注诸多工作中存在的个人发展机会,无形中抬高了就业门槛。在社会就业形势和个人素质的双重制约下,民族学生以上的就业思想使其在面对就业问题时,往往会有曲高和寡之感,就业难也成为自然现象。因此,对民族学生而言,职业价值观观照下,注重自我发展,降低就业期望,就业机会相对会更多,而从长远来看,民族学生是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支撑,其在就业伊始对个人发展的注重也将使民族地区未来的发展更有活力。

(二)关注社会需要,调整就业定位

工作的展开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个人需要,二是社会需要。个人需要包括个人的发展、个人自我实现、个人的物质生活需求、个人的名誉地位等;而社会需要则是社会向前发展而在各个领域各个产业方面所形成的各种工作需求,如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教师,而工厂开工则需要工人等。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满足的前提,没有社会需要,个人需要就很难得到满足,而个人需要满足的同时也能带来更多的社会需要,即社会领域的分工细化。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都是职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从现有资料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民族学生对于就业更多地从个人需要出发,重视工作给自身带来的名利财富,重视工作带给自己的便利,如工作的安稳、工作区域的选择等,这样单方面的就业思维和民族学生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系,民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生活方式使得大多数民族学生的视野并没有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区域的学生视野开阔,各种要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民族学生在就业方面更加关注自身的需要,而对社会需要并无太多关注。对民族学生而言,片面地关注自身,无形中便使其在就业定位时较少考虑社会的需求,因此,其就业定位相对适应面较为狭窄,缩小了就业范围,增加了就业难度。对民族学生而言,在就业问题上,扩大视野,从关注自身到社会需要的关注,可以使其自身的就业定位更加合理,更有市场,其就业问题的解决自然也容易些。

(三)注重工作价值,认知工作意义

社会分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不同职业有不同的特性,每种职业在劳动性质、内容、难度、待遇、稳定性等方面都有差别,因此,也造成了不同职业的相关因素如薪水待遇、福利、稳定度等各方面也各有不同。工作形式及工作相关要素,加上思想观念的作用,使得不同工作在民众心目中的评价也各有不同,这些公众性评价也成为民族学生衡量工作的杠杆,影响着民族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选择。工作是客观的,并无情感色彩之分,只是由于人为因素,各种工作才形成了好坏之分,每种正当的工作都有其意义,都有不同的价值。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当地企业以国营企业为主,周围民众的工作大多不是以自己对工作的喜好来选择,而是把工作视为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在民族地区的农村,民众劳作的目的更多是为生活而劳作,而并非因工作的价值。相对封闭的环境和常规的工作认知使得民族学生对就业的理解方面也具有同样的特征。从当前民族学生的就业选择可以看出,大多数民族学生对工作的认知多限定于众人的评价,或者工作的表象,并没有从深层次领会工作的意义,未真正理解工作的内涵,因此,其在就业选择时对工作的选择更注重工作之外的事物,而现实社会的发展使得多数工作都形成了极大的发展空间,工作价值与薪水待遇、职位密切关联,民族学生对工作价值的忽略使其在岗位选择时往往局限于工作之外的薪水待遇,失却了工作的意义,因此,其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往往不能抓住根本,阻碍了自身的顺利就业。[6]因此,对民族学生而言,深层次理解工作的内涵,注重工作价值,在工作价值的基础上享受工作所带来的回报,才能使其在职业选择时把握机会,提高就业几率。

结束语

相对于民族其他民众,民族学生具有更高的素质,是民族地区未来发展的支柱,民族学生的就业关系着民族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关系着民族未来的发展。由于社会背景、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因素制约,民族学生的就业思想片面或不够积极,制约了民族学生的就业。民族学生的就业思想是其职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就要从职业价值观着手,分析问题,端正态度以职业价值观的态度来改善民族学生的就业思想,促进民族学生就业。

[1]张庆如.基于就业发展战略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5).

[2]辉进宇,褚远辉.云南省边疆民族地区贫困大学生就业思想的现状与对策[J].2014,(10).

[3]雷随斌,张国宏.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思想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5).

[4]刘雪梅.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7).

[5]孔庆祝.少数民族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M].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11).

[6]李光明.论民族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33).

猜你喜欢

价值观民族职业
我的价值观
我们的民族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职业写作
多元民族
我爱的职业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