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湖南碑刻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化升级

2015-08-15张丽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碑刻湖南内涵

张丽君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教学部,湖南娄底417000)

所谓碑刻文化旅游资源,在内容上是指与旅游或旅游景点相关的人和事或诗、词、文、联;在形式上,从狭义来看,是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摩崖石刻,从广义上说,还应包括一些书写在牌匾、楹柱上的文字。湖南的碑刻文化旅游资源很丰富,北有岳阳楼、屈原祠碑刻,西有沅江沿岸举世闻名的常德诗墙,南有浯溪碑林、苏仙岭“三绝碑”、佛文化汇萃的南岳刻石,东有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

湖南旅游业界对碑刻文化旅游资源在认识和宣传、研究和开发的力度与深度、利用和服务上,均存在不足。现以湖南省部分碑刻文化旅游资源为例,分析碑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提出进一步优化整改和开发利用的对策,以充分挖掘碑刻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潜力,提高湖南旅游业实力和竞争力。

一 湖南碑刻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

(一)认识不足

一提到旅游,从旅游业界到政府部门,习惯性想到的就是它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人们还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即只把历史上传承下来的碑刻,视之为文化;而对今日新建的,则只看作是“人造景观”,而非碑刻文化。这种认识,既割断了碑刻文化历史的连续性,又扼杀了碑刻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对促进碑刻文化的开发与繁荣,十分不利。

(二)策划不力

湖南的旅游线路,有以张家界为代表的山水风光游,凤凰为代表的民俗风情游,“韶山—乌石—花明楼”为代表的红色历史游,崀山为代表的丹霞地貌游等等,唯独没有类似西安碑林那样的碑刻文化专题游。游客中不乏雅好碑刻文化者,但是,旅游业界并未在这方面着力策划以吸引更多的游客。绝大多数游客由于不认识碑刻上的古文字体,或看不清碑刻文字,加上景点很少有介绍碑刻文化深刻思想内涵的材料,并且景点碑刻文化的导游也往往只是带领游客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猎奇浏览,致使碑刻文化蕴含的社会教育功能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三)研究不深

据调研得知,湖南旅游业界对如何挖掘碑刻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内涵,研究不深。主要表现在对碑刻文化内涵中的民族精神、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研究不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人们头脑里与生俱来的,它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对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中的积极因素的传承和发扬。深入研究碑刻文化深刻内涵的主要目的,就在于研究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使之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古为今用的效能。目前,湖南旅游景区在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四)开发不够

一方面对固有的碑刻文化遗存挖掘清理不够,家底不是很清;另一方面,开辟建设新的碑刻文化景点不多。据永州祁阳浯溪景区内部资料(杨仕衡著《浯溪解读》前言)介绍:关于浯溪碑林的碑刻数量,以往的《县志》、《溪志》,只记载了280块,后经碑林有关工作人员历经20余年的辛苦搜寻探索,至今竟只增至505块。到底还有多少碑刻未开发出来,尚无定论。至于开辟建设新的碑刻文化景观成绩显著者,有常德诗墙、屈原祠和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较好的还有岳阳楼、长沙岳麓书院、杜甫江阁、天心阁景区,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均存在开发程度不够的问题。

(五)服务欠周

在很多旅游景点管理者看来,景点和游客之间的关系,就只有一个卖门票收钱和买门票付钱的关系。这就是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诸如缺乏对景区所在地游客生活生理必需的基础设施;对碑刻中用甲、金、篆、草等难以识辨的字体镌刻的诗文联未做相应注音和释义,如浯溪公园峿台上的“窊 (wā)尊夜月”,游客就不知“窊尊”为何物,该公园江边岩石上的摩崖石刻还存在很多类似的情况。碑刻诗文的内容,有些典故不常见,有些寄托深远,有些言在此而意在彼,但是,景点很少对有关背景资料做必要的介绍补充或对理解中的拦路虎予以扫除。又如曾国藩故里富厚堂内用篆书写成的治家八字诀,如果没有导游讲解,游客就既认不出写的什么字又难以领悟其中的深意。这样,碑刻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很难发挥其社会教化功能。

二 湖南碑刻文化旅游资源优化升级对策

(一)提高认识

碑刻文化是对游客潜移默化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载体。旅游业界应对此提高认识,充分利用景区碑刻文化对游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使游客在游山玩水、寻幽访胜、休闲放松的过程中,感受到旅游地传统文化中浸润的民族精神、崇高道德。例如:岳阳楼景区推出“能全文背出《岳阳楼记》的游客就可免票入园参观”的举措。此举就明确昭示游人:你来岳阳楼观光,最应该的就是来领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享誉千古的至理名言。论建筑的巍峨磅礴,岳阳楼不如黄鹤楼;论气势的飘渺高耸,岳阳楼比不上滕王阁。但黄鹤楼纵有使李白也俯首的崔颢的名句,滕王阁纵有使江神也为之助力的王勃的名文,在游客的数量上,终输岳阳楼一着。原因何在?就在于岳阳楼二楼紫檀木雕屏上名垂千古的范仲淹的名文《岳阳楼记》!岳阳楼景区慧眼独具,牢牢抓住这一点,既强化了景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又对游客进行了爱国、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也扩大了景区文化内涵的宣传力度。其他景区若提高认识,借鉴此举,也将大力推动碑刻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之作用。

(二)研究思路

湖南旅游业在原来山水风光游、民俗风情游、红色历史游、丹霞地貌游等的基础上,再打造碑刻文化专题游,能吸引众多的文化旅游者。例如:用以永州祁阳浯溪为代表的摩崖石刻牵头,盘活湖南碑刻文化富集的景点,是可以打造湖南碑刻文化专题游这张名片的。浯溪,就是湖南的“西安式碑林”。在旅游的个性游、文化游日益彰显的新形势下,碑刻文化专题游肯定会以星星之火,势成燎原。在我国大力推出国学教育的新形势下,游客群中,有渴望提升传统书法教育素养的大、中、小学学生游客,有社会上广大的书法爱好者,有各地老年大学书法班的学员,还有怀着深深的文化朝圣情结的旅游人士,有历史癖、考古癖的文化人,他们都有碑刻文化专题游的雅兴,问题就在于政府及旅游业界等有关方面怎样策划和运作。笔者在此抛出一条研究思路:对湖南现有碑刻文化旅游资源,应在深入挖掘其思想内涵上下功夫,研究如何深入挖掘其浸润的民族精神、崇高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历史传承关系。如岳阳楼上《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就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相对应,把这两句作为金字招牌,能潜移默化地让游人接受“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君山岛则可打出“忠信”招牌,该岛柳毅井上方有一传书亭,其楹柱上有左宗棠的联语:“海国旧传书,是英雄自爱儿女;湖山今入画,有忠信可涉风波”,左宗棠一语中的地指出其不寻常的思想意义就在于“忠信”二字上。我们对碑刻文化深刻内涵的研究,就应该像左宗棠那样到位。永州柳子庙最著名的门联:“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祐民”,联中的“福我祐民”乃互文,实际意义是“福祐我民”。它体现了柳宗元的爱民思想,这就是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的友善观。

(三)大胆开拓

常德诗墙碑刻文化景点在深入挖掘诗墙的文化内涵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既出版了按诗墙六个部分拓印的精美书籍,又组织编写了诠释分析诗墙作品的注解专集。它不仅建设了一个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乡土历史教育、人文美学教育的阵地,而且为常德的旅游业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名片。比之常德,长沙所拥有的历史人文资源要丰富得多,遗憾的是,长沙却没有类似常德诗墙这样令人震撼的碑刻文化景观,在开建新的碑刻文化景观方面,做得还不够。如长沙营盘街有纪念辛弃疾的雕像,但却没有为其建造诗碑。其实,辛弃疾给湖南至少留下九首词,一首诗。其《水调歌头》:“折尽武昌柳,挂席上潇湘”,写于他调离湖北前来湖南赴任之时。《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写于他任职湖南巡视郡县耒阳之际。《破阵子·为范南伯寿》中戏说“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是劝他的内兄范南伯去泸溪上任之作。《昭君怨》:“长记潇湘秋晚,歌舞橘洲人散。走马月明中,折芙蓉”,则抒写了他调离湖南到江西去上任之后对长沙放不下、割不断的依依不舍之情[1]。若能把他的诗词制成碑刻,使之与塑像相映生辉,岂不是锦上添花?长沙是楚国先王的始封之地,是屈原的故国。屈原《九章·怀沙》中的“沙”,就是怀念长沙,难忘故国[2],而在《涉江》中,更详叙了他途经汉寿、辰溪到溆浦的流放路线。若能在橘子洲头树一尊屈原塑像,再配上屈原的《怀沙》、《涉江》、《橘颂》等诗碑,则又是一处独特的风景。贾谊的《吊屈原赋》,若制成诗碑树立,也定会使贾傅祠为之生色。粗略统计一下,唐代诗人中,来过湖南且在湖南大地上留下了诗篇的著名诗人,就有元结、张说、杜审言、孟浩然、王昌龄、李白、杜甫、刘长卿、贾至、张九龄、韩愈、刘禹锡、柳宗元、杜牧、李商隐等近20人,这是历史留给湖南何等慷慨的一份厚礼。三湘有幸沾泽化,都可以在他们足迹所到之处、留下了诗篇的地方,为之树碑刻诗。

(四)提升内涵

在加强保护碑刻的前提下,应提升碑刻的可识度。如浯溪公园摩崖碑刻文化景观中所镌刻的诗文,多为阴刻,字迹与碑体的材质为同一颜色,且历时悠久,观看时很不醒目,不易辨识。浯溪碑林的“镇林之宝”——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就突出地存在这个问题。今天,《大唐中兴颂》被不锈钢栅栏远远围着,外嵌玻璃墙隔离,游人只能隔着玻璃远观,无法仔细欣赏。文物固然是被保护起来了,但游客欣赏碑文、亲临实地学习颜真卿书法艺术的愿望,就不容易实现了。对此,旅游业界应向高科技求助,力争使碑刻字迹清晰醒目,增强碑刻文化的可识、可读度,努力做到既妥善保护文物,又方便游客观赏。在此基础上,再致力于挖掘碑刻中的思想内涵、积极因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接与传承。又如发掘曾国藩故里富厚堂墙上用篆书写成的“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曾氏“治家八字诀”,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文明、和谐,敬业、友善”等要素的对接与传承关系,可在该匾附近的适当位置提示这些信息,对旅客进行思想教育,效果将会更好。

(五)加强宣传和服务

旅游景观是需要大力宣传的,否则,即使再诱人,也可能“养在深闺人未识”。在笔者考察调研期间,发现尽管从政府到旅游行业,都想把旅游业做成新兴的支柱产业,但宣传力度大欠火候。机场、车站、码头、街道,这些交通枢纽要冲之地,介绍本地旅游名胜的广告为数不多;打开电视机、手机,推荐旅游景点的宣传短片或讯息不多;想对景点做较为深入的了解,介绍其历史沿革、有关背景的书籍资料也不多,而且,即使有,一般售价也都较昂贵。笔者2015年专程去瞻仰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位于永州市祁阳县浯溪镇湘江边的露天摩崖“大唐中兴颂”,在永州下火车后问了餐馆、招待所、超市等诸多不同岗位的人,没有几个人知道元结、颜真卿为何许人,他们与“大唐中兴颂”有何关系。浯溪摩崖诗文书法,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历时千百年,被称为南国摩崖第一家,享誉海内外,但在本地却是这种“灯下黑”现象。可见,旅游业界及当地政府对碑刻文化内涵的宣传尚不到位,其社会教育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旅游业界及当地政府应对此类景区名片的碑刻文化内涵大力宣传,使之家喻户晓。

碑刻景区还需要加强服务意识。人们请朋友来家做客,送别时,总要讲一声“招待不周,请见谅”,这是对客人的尊重。对于旅游景点,游客同样是客人,而且,还是自己掏钱买戏看的客人。但旅游景点却很少考虑对客人的招待是否周到的问题,这就是旅游服务意识不强的表现。旅游地对自己卖出的旅游商品,本应有游客满意度的指标和对游客不满意之处的弥补与整改措施,但不少旅游景点却付之阙如。如游客观光著名人文旅游景点曾国藩故里,白玉堂是曾国藩的第一故居,与曾氏大宅富厚堂相距十几华里,在此两景点间单程一趟,一般车速虽然只需要十几分钟,但是,却没有服务游客的专线交通工具。又如常德诗墙碑刻文化旅游景点,有3 000米长,内容亦十分丰富,结集成书,竟有两大系列:一为书画系列,共8本,总价426元;一为相对应的诗词注释系列,亦为8本,书价与书画系列差不多。全套书,价格近千元,重量在10公斤左右。不是对碑刻文化特别痴迷者,或有特殊需要的专业研究者,通常在经济上是舍不得下如此血本的。若将其装入行囊,不是体力超强者,也是会掂而生畏、踌躇再三的。但若能将这两个系列制成光盘,则经济成本将大幅下降,重量也更将大为减轻,必然更有利于扩大景区影响和惠及游客。还有,对于那些有事途径常德、来去匆匆的过客,若为诗墙安上夜间照明设施,为过客专场放映介绍诗墙文化的光碟或影片,对景区和游客,也都是“双赢”的好事。

要增强湖南旅游业实力和竞争力,就必须解决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对碑刻文化本身进行优化升级,还应加强便利游客的基础设施和突出人文关怀的服务项目建设。这需要旅游业和政府部门联手,综合整治旅游环境,使湖南碑刻文化旅游资源实现实质性的优化升级,使碑刻景观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得以充分发挥其促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1]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0-94.

[2]蒋骥.山带阁注楚辞[M].北京:中华书局,1964:129.

猜你喜欢

碑刻湖南内涵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碑刻
三线建设在湖南
挖掘习题的内涵
湖南是我家
明清豫西北戏曲碑刻所见的“会”与“会首”
金代“舞亭”碑刻的新发现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