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二胡教学改革创新之思考

2015-08-15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胡乐曲音乐

石 瑾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音乐舞蹈系,湖南 娄底417000)

二胡是我国民族乐器的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二胡或作为传统民间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或作为街头巷尾一些社会地位低微的民间艺人的谋生工具。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之后,从1920年代开始,经过国乐大师刘天华先生的不懈努力,二胡终于登上了大雅之堂,进入了高校的音乐课堂。从“叫花子乐器”到今天倍受各界人士青睐的民族乐器代表,二胡这一华丽的转身背后凝聚了无数国乐大师的心血与智慧[1]。然而,我们在为二胡专业的发展感到兴奋之余,也要清楚地看到,在如今的地方高校二胡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不少困惑。因此,思考如何使地方高校二胡专业教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使其既能保持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又能体现出二胡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性、系统性,并使之不断完善,是我们众多二胡界同仁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一 高校二胡教学发展概述

我国民族乐器的教学起步较晚,距今仅有约100 年历史。周少梅先生是我国最早的国乐大师,他率先使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登上了学校讲坛,开拓和发展了民族器乐教学的新局面。那时的条件非常简陋,记谱方法相对落后,教学内容非常单一,专业教材十分匮乏,只能采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1920 年代,中国伟大的民族音乐先驱——刘天华先生将二胡纳入音乐学府,从此二胡彻底改变了街头卖艺的悲惨命运,登上了大雅之堂,真正走进了高等学府,并被列入高等音乐院校的专业教学科目。刘天华是发展二胡艺术的划时代人物,也是创立二胡专业教育教学的奠基人,他创作的二胡十大名曲为中国的二胡教学增添了新鲜血液,在二胡教育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极具传奇色彩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均)同样用二胡奏出了社会最底层人民的心声。他创作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成为各大艺术院校教科书上必备的曲目,作品以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不平,表达了对无情社会现实生活的沉思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憧憬。1950 年代初期,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多所艺术院校相继建立(如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为音乐教育的开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使二胡学习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为二胡教学提供了便利。1960 年代,10 年文化大革命对于艺术的发展是一场浩劫,二胡教学与演奏一度跌入低谷,甚至中断。1980 年代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开始复苏,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这对二胡教学来说是一个大逆转,全国的艺术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技艺高超的二胡演奏家,涌现出了一大批二胡教学名师,如闵慧芬、王国潼、赵寒阳、刘长福、王永德、陈耀星、蒋风之、许讲德、朱昌耀等;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二胡专业创作人才,如刘明源、刘文金、王建民等。1990 年代,二胡教学得到了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二胡专业人才,如宋飞、姜克美、严洁敏、于红梅、邓建栋、周维,而且这一时期培养出来的二胡专业人才大部分都走进了高等艺术院校,并成为二胡教学的主力军[2]。20世纪末至21 世纪初,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二胡专业学生的人数却逐年下降,二胡普及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 地方高校二胡教学现状分析

(一)生源结构复杂,教学难度增大

随着高校扩招制度的不断深入,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大都以单独招生为主,在各省单独设立考点,进行高考专业测试,录取的专业标准以单独考试成绩为依据,按当地招生计划人数从高分到低分来录取。由于全国各地受地域文化、经济建设、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的影响,学生专业水平也有所差异。例如,山东省的很多地方高校为了提高录取率而简化或降低了当地的专业测试标准,要求只演唱或演奏一首乐曲,附带再简单地测试一下视唱练耳,很多学校都没有测试乐理等音乐素养类的内容。受这种考试体制的影响,很多高一、高二甚至高三的学生在高考文化课考试无望的情况下,改为报考音乐专业,一年甚至几个月从零起步照猫画虎地学习一首乐曲以应付高考。但二胡不像长笛、萨克斯、古筝这类乐器,不能速成,几个月甚至一年的二胡学习,学到的也只是皮毛,甚至连基本的音都找不到,更不要说正确的技术技巧了。这种专业素质的学生进校后比零基础的学生还难教,但在近年地方高校的招生中却不乏其人。相反,对报考外省的学生,一些省市对在本省设立的考点要求严格,并制定一些要求规范专业招生考试,使当地的高考专业培训处于一种正规的、严格的常态化。例如湖南省,所有报考外省的学生必须获得省内统一专业考试的合格证才能报考。省内统考包括乐曲的演奏演唱、专业的视唱练耳,再加上一定难度的乐理及综合音乐知识的测试,学生只参加短期的培训是无法通过考试获得专业合格证的,这些要求无形中就加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湖南生源地的考生无论是专业方面还是理论方面在全国高等院校的招生质量中都名列前茅。以上的论述说明一个问题,在各省招收的学生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难度很大,再加上二胡是一个不易上手的乐器,选择学习二胡的学生比例在器乐类的考生中很低,因此,每年招生人数不多。如果开一对一的小课,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开一对几的课,学生水平又不一样。以上各种因素足以证明地方高校二胡教学的难度之大,对地方高校二胡老师的要求之高。

(二)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大部分地方高校二胡专业的教学采用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即“一对一”面授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有很多优点,如,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师生之间可以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不少的弊端和不足,如,全部采用一对一教学,教师的课时量就会加大,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观摩学习、实践备课、舞台演奏和指导学生艺术实践中去,致使自身专业水平滑坡,教学水平难以提高;一对一教学也导致了教学的封闭性,学生之间缺乏横向比较,缺乏朋辈学习交流的机会;而且学生长时间闭门修炼,一旦面对众人,怯场心理较为严重。当然有的学校为了节省人力,节约课时,实行“一刀切”,不管学生的程度如何,一股脑儿实行大班教学,采用同样的进度、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教材。这样就导致了专业基础好的学生存在“吃不饱”的现象,进而失去学习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又存在“消化不了”的问题,严重挫伤学习积极性。教师很难统筹兼顾、面面俱到,因而顾此失彼。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音乐种类繁多,地域风格性很强,二胡作为民族器乐的代表尤其如此,它擅长表现多种风格、流派的乐曲,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时代性。而地方高校的二胡教学大多内容陈旧,涉及面非常窄。有的老师受根深蒂固的师徒关系的影响,只会传统乐曲,很少涉及一些现代音乐作品;有的老师由于所处的地域关系只熟悉一种风格、一种流派的作品,不愿意尝试不同地域和不同流派的作品;还有的老师一味地追求所谓高大上的西洋移植作品和现代作品,不愿意去触碰传统音乐作品。这种对地域风格和流派的偏好则直接导致了二胡教学内容的单一性、艺术视野的狭隘性和音乐思维的局限性。

(三)忽视民族音乐,学习氛围不浓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大都是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一个地域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一种习俗,很多学生只了解自己生活领域内的风俗习惯,对其它地方音乐一概不知,因此,很多地方高校的音乐课程设置主要以大众化课程为主,包括声乐、钢琴、舞蹈和一些基本的理论课,器乐课只是在有学生选修时才开设。这种开课标准使得器乐课程可有可无,一直处于教学的萧条状态,尤其像二胡这样的民族乐器更是得不到重视。主要原因:其一,二胡作为一种中国民族乐器的代表,在外表上不能与小提琴等西方乐器比美,不能代表时尚,只能与街头艺人相关联,学生选择的较少,数量有限,达不到普及的程度。其二,二胡属于弓弦乐器,音准主要靠演奏者自身来控制,对学习者的音乐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加上二胡的学习不能速成,不像弹拨乐和吹管乐可以几个月速成,天赋差点的学生往往还没入门就因失去学习信心而放弃,因此老师的教学大多半途而废,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以上教育体制对民族音乐的不重视、学习者对二胡的偏见等众多因素使得二胡在地方高校得不到常态化的发展,渐渐成为冷门乐种,学习者寥寥无几,学习氛围不浓。

三 地方高校二胡教学改革创新举措

(一)严把招生质量关,强化学生素质

针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在省外设点招生的这一情况,建议有关部门参照湖南省联考的考试标准,加大各省专业考试的难度,宁少勿滥。生源质量上去了,老师的压力就会减轻,毕业生的质量也将随之加强,我相信不用几年我们就能做出我们的特色和品牌。同时,一定要加强学生基本功的练习,逐步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一年主要以练习曲为主,包括各调的音阶、琶音等基本的把位感,音准、节奏的练习,二胡的揉弦、滑音等技巧练习等;第二年再学习乐曲,这样学生基础牢固了,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二)大课替代小课,增加学习兴趣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服务地方基层音乐教育,既然我们培养的学生大多数都将从事中小学音乐教育,那我们的教育就一定得有针对性。首先我们的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弹、唱、跳技术的同时必须学习一门民族乐器,让他们在中小学这个最具有民族音乐开发性的领域来传承我们自己的音乐,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地方高校民族器乐课程必须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尤其是像二胡这种代表国乐级的乐器,学习人数又相对较少的乐种,必须加以限定,每年选修的人数必须达到一定的百分比。同时民族器乐必须成为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人均选学一门,开设大课,10 到15 人每周1 课时,选学2年,然后再择优以小组课3 至5 人的形式开设1年,我相信按这种教学体制培养的学生一定会受到社会认同,并且他们在初等教育岗位上会对民族器乐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大课的教学模式对二胡这种不易上手的乐器非常适宜,学生在这种噪杂的学习环境中既能大胆地练习又能与同学相比较,取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在互相借鉴中有趣地学习,愉悦的学习氛围在二胡教学中尤为重要。

(三)立足传统乐曲,兼顾现代音乐

二胡在中国历史久远,堪称中国的小提琴,从古时的奚琴发展到今天的二胡,无论从演奏技巧的创新还是乐曲的创作都有了质的飞跃。近年来创作的乐曲都以西洋的作曲手法为主,调性多以变化音为主,半音体系不断增加,二胡演奏上主要以炫技为主,代表中国传统内涵性的东西在逐渐消失。音乐是民族的,我们首先要演奏好自己的音乐。在地方高校的音乐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必须以传统乐曲为主,让学生在学习传统的作曲手法及演奏技法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这类乐种,同时学会传承,熟练掌握一部分经久不衰的名曲,例如乐曲《良宵》《赛马》《二泉映月》等。二胡的学习不仅是学习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精神、一种传统、一种情怀。当然,社会是发展的,一个时期必定有一个时期的音乐特征,现代音乐最能代表这个时代人的心声。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在二胡教学中必须适度地插入一些流行乐曲,包括最新创作的二胡独奏乐曲及一些改编的二胡流行音乐,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了解一些现代民族音乐的作曲特征及演奏技巧。

总之,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二胡教学改革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就像一个产业链一样,关系着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革新,学习这门乐器的人数越多,就越能促进二胡事业的发展。在日益重视文化课学习的现代教育体制下,我们一定要扭转民族器乐逐渐萧条的现象,让我们自己的音乐在自己的国家像雨后春笋一样蓬勃发展起来,这是我们每个民族音乐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1]李正平.二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0):84-85.

[2]史改丽.高职高专艺术院校二胡教学改革创新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二胡乐曲音乐
始乱
二胡奏出精彩人生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思乡(二胡短曲)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音乐
悲伤的乐曲
音乐
练乐曲vs基础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