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加坡通识教育新进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基于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的研究

2015-08-15翠,吴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加坡国立大学耶鲁住宿

刘 翠,吴 坚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510631)

耶鲁—新加坡国立大学学院(Yale-NUS College,以下简称“耶鲁—国大学院”)是新加坡乃至亚洲的第一所特色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由两所世界名校——耶鲁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011 年在新加坡合作建立,2013 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该学院承载培养世界级领袖以及合格公民的目标,为来自全球各地的学生提供博雅教育——即通识教育,它为亚洲的高等教育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被认为是“及时且富有远见的计划”[1]。

一 耶鲁—国大学院的成立缘起

文理学院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雏形源于早期英国牛津和剑桥大学的学院模式,并在美国开花结果。作为美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的璀璨明珠,它吸引了新加坡乃至世界的目光。而新加坡作为走在教育国际化前端的国家,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实力推动之下,顺应亚洲人文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联合耶鲁大学成立了亚洲第一所文理学院。

(一)人文教育在亚洲的复苏崛起

人文教育在本质上是尊重人的主体性,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教育,是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世界历史进程中人文教育几经起伏,从古代的中心地位到中世纪的没落,由文艺复兴的兴盛至工业社会的隐退。尽管人文教育在亚洲地位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许多迹象已表明亚洲人文教育又已悄然复苏并逐步崛起,越来越多的亚洲政府、民间团体以及商界的领导者确信更广泛的通识教育才更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以及跨学科分析能力的公民。例如,早在2000 年,我国北京大学就在本科阶段引入广泛涉及人文领域的通选课;2004 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成立国际自由教育研究学院;2007 年,韩国首尔大学和延世大学引进文科课程,这些都是人文教育的摸索和实践[2]。此外,新加坡政府也表明有必要放弃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而采用一种更加灵活且具有分析力的思维模式,这对长时间不被优秀学生重视的艺术和人文学科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为此,新加坡国立大学于2001 年7 月在优秀学子中推行“博学计划”,为人文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路径,而2011 年耶鲁—国大学院的应运而生则意味着新加坡人文教育将走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有力推动

全球化背景对高等教育国际化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同时也向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出重大挑战。适应时代的要求、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通识教育国际化、跻身成为世界级的大学是新加坡政府和教育界已达成的广泛共识。为此,他们一直在不懈努力。比如,积极利用国内的教育资源吸引留学生。到1990 年代初,新加坡两所国立大学外籍学生的比例已达15%到17%,4 所理工学院的外籍学生比例也达10%[3]。1997 年成立了新加坡国际学术咨询团,以协助新加坡国立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成为世界级优秀大学。2001 年,新加坡与库克大学合办新加坡库克大学,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围以及影响力。而“培养世界公民,遵循自由的交流,尊重文化多元性”是耶鲁—国大学院崇尚博雅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故成立耶鲁—国大学院是新加坡政府立足国际培养,加大新加坡通识教育国际化的又一有力举措。

(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实力支撑

新加坡国立大学所具备的合作实力是耶鲁—国大学院成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首先,新加坡国立大学是一所具有全球视野的世界一流大学,作为新加坡最高学府以及亚洲最高学府,它有着雄厚的学术实力,其课程、教学以及创业等许多方面在全球出类拔萃,且新加坡与亚洲其他国家相较是最接近西方社会的,因此,博雅教育的开展在新加坡有着相对肥沃的土壤。其次,新加坡与国外一流大学合作的经验丰富,如杜克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成立了杜克—国大医学研究院,新加坡大学的技术和设计专业发展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和我国浙江大学的帮助等等[1]。此外,新加坡政府具有前瞻性,在教育领域一直设法走在前端。新加坡并未停留于通识教育长期以来的摸索改进,在看到美国文理学院的骄人成就以及意识到通识教育对未来的重要性后,敢于进行大胆尝试,以期在未来的机遇和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 通识教育的实施现状与特点管窥

耶鲁—国大学院虽深受美国耶鲁大学的影响,但未全盘移植美国经验,而是在其基础上融入新加坡的理解与智慧。它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开设国际化且具亚洲特色的课程,实施住宿学院的管理制度,是亚洲甚至世界高等院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典范。

(一)“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的理念目标

“全人教育”有深远的理论渊源,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呈现出不同特征。“全人教育”大体可以分为以下3 个时期:一是“自由教育”时期,代表人物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他们主张教育是追求人的和谐发展,倡导“自由人”的教育。二是19 世纪中叶到1960 年代,英国教育学家托马斯·阿诺德等声称教育要培养具有绅士品格的基督教徒,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主张培养人作为人而非片面发展工具的教育目的,他们都是“全人教育”的倡导者。三是1960 年代以来,在人本主义、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等哲学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以培养“完整的人”为目的的全人教育,如日本著名教育学家小原国芳所倡导的培养具有文化人格的全人。

秉承“全人教育”理念,不仅在当今许多新加坡教育工作者中达成共识,而且这一理念已经成为新加坡通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主张实施全方位教育,其课程涵盖人文、经济和科技等人类核心知识领域,以达到培养不仅拥有理工知识还富有人文素养的全面人才的目的。而新加坡管理大学作为一所管理大学,对人文素质教育也提出了自己的目标与要求,主张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创新改革以及团队合作等各个方面的能力。新加坡国立大学校长陈祝全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以“全人”培养为目的的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他指出:“获取广泛知识的教育不代表没有价值,相反的,未来这类教育可能比专科教育更有价值,因为随着人们更容易获取知识,现在重要的不是懂得多少知识,而是如何把这些知识串起来,从各种角度分析问题。”[4]这些都无不体现出新加坡对全人教育的重视与孜孜不倦的追求。耶鲁—国大学院践行的“全人教育”理念是新加坡经验的继承与发展,在教育目标上,耶鲁—国大学院致力于为未来世界公民提供理想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批判思维、强烈责任感的全面性人才,这与“全人教育”的倡导遥相呼应。通识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真正的“人”以及负责任的“公民”,在其观念中“人”处于核心位置,而“全人教育”所倡导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正是通识教育的旨趣所在,故耶鲁—国大学院的“全人教育”理念实际上表述了通识教育的诉求。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全人教育”理念,是教育史上的永恒话题,也是通识教育的目标取向。耶鲁—国大学院力求实现“全人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有效契合,以更加优化新加坡高校通识教育结构,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制衡,并进一步实现培养世界公民的目标。

(二)“立足亚洲,放眼全球”——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美国文理学院的博雅教育发轫于欧洲古典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便一直肩负着培养知识精英的职责,而富有社会责任感则是精英人才至关重要的品质。作为亚洲第一所文理学院,耶鲁—国大学院学生进行为期4 年的本科生教育,前两年集中进行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数学与自然科学的跨学科通识课程学习,后两年则主修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等人文科学科目,进行深层次学习,其课程设计及实施亦欲呼应“在本世纪,年轻人应该学习什么知识方能成为负责任的公民”之问。

耶鲁—国大学院正式的通识课程包括共同课程、选修课以及专业课,非正式通识课程则包括“第七周课程”和其它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共同课程主要是涉及人文艺术以及科技领域的跨学科课程,包含哲学与政治思想、科学探索、数理推理、现代社会思想等10 门课程。课程主要以小型研讨课的方式进行,研讨人数不超过18 人。通识教师的多元国际背景以及深厚学术底蕴,是其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研讨过程中,教师带领学生了解亚洲和其他国家的人文特色,探索人类心理世界以及人类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积极思考,具备科学精神,在掌握社会所需的知识和信息后能认真思考并形成自己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懂得去关注生命,体验社会生活,成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在第2 学年第1 学期始,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选修课程,选修课的内容横跨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如东南亚的历史文化、大英帝国的兴衰、美国的历史文化等课程,并且还涉及心理学、历史学、人文艺术等领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优化知识结构。耶鲁—国大学院的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生通识教育所必备的研究能力精心而设,是在具有“宽度”的共同课程基础上进行的“深度”研究。学校共提供人类学、人文艺术、环境研究、全球事务等14 门专业课程,每门专业课都是根据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进行方式精心设计,学校会在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安排教师顾问悉心指导,由此,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灵活度挖掘所选专业的兴趣点并不断深入研究。此外,学院还有独具特色的“第七周课程”,即每学期第7 周,学生可不用参加他们的常规课程和研讨会,而是进行为期一个星期的实践项目。实践项目可选种类繁多,比如:去印度班达齐亚市探究被2004 年印度洋海啸摧毁的城市;去希腊、巴厘岛和马来西亚或者其他一些国家领略世界不同民族风情、社会习俗;或者留在新加坡研究农民工社区和宗教多样性以深入理解本土文化等等,这一周以学生实践后的文稿展示或者表演结束[5]。当然,除上述课程以外,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海外实习也是学校的特色所在,如学校会提高丰富的海外实习机会,学生4 年本科期间都有机会去国外实习,有些学生还可以去耶鲁大学进行实习或者参加暑期项目等。这些活动有效扩展了通识教育外延,发挥了隐性通识课程的作用,使通识教育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得到提升。

总体而言,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的课程设置既是亚洲的,也是世界的。通识课程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从历史、哲学、数学等知识中汲取营养,还能帮助学生树立多角度认识亚洲、认识世界的思维模式,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并使学生在集体讨论、独立研究以及海外实习的环境中提高探究学习以及应对复杂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住宿学院制”——通识教育的管理机制

住宿学院制是文理学院通识教育的重要管理方式,最早源于英国剑桥大学。1284 年,主教巴尔森收容一批学生住进圣彼得堡周边的两座房子,且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这便是首所住宿学院的雏形。与传统学院与众不同的是,住宿学院并不担负教学责任,却在仅提供居住和生活的义务中有意无意地实现了教学与生活的双重目的。

学校300 名学生分布住在3 个住宿学院区,住宿区集“生活、学习、提高领导力”三大使命于一体。首先,每个住宿学院都是配备完善的“生活天地”,各自有自己的餐厅、公共场所、咖啡馆、研究区、教室以及健身设备,这不是简单住宿区,而是相当于一个小型社区。学生不分男女混住在6 个单人间的套房中,形成许多小规模社区,每个社区会安排院长、副院长以及教师和学生们住在一起,所有的学生在一个多元的社区环境中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共同生活。其次,住宿学院是师生的“学习乐园”,住宿学院竭力营造“家”一样的良好氛围,并成为正式课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在公共室、校外、餐厅,师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情景比比皆是,师生扮演的角色可以相互转化,思想观念能得到适时革新,人文素养也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能积极应对复杂多元的环境是21 世纪必备的基本技能,住宿学院的设立初衷便富含此意并付诸实际。此外,它还是“领导者培养基地”,例如:加入学生会可提升领导能力,在多元社区学习和生活可锻炼合作意识,建立学生团队和创业公司可提高创新才干,独立完成项目可锤炼独立本领,参与田径项目可培养团队精神,表演话剧可增强自信心,自由辩论可提高演讲秤谌,新闻撰写可提升写作水平等[5]。这些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培养未来领导人提供了优良场所。

作为耶鲁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名校的学生住宿模式,住宿学院制一直以来不仅是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隐性力量,也是通识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其“育人”理念以及“人本”思想始终贯彻在管理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思想彼此丰富,消除了宿舍与教室之间的隔阂,使通识教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非形式教育”使学生能在多元群体中理解不同种族与宗教的文化多样性,“纵谈历史之悠久,文教之积累,探索人我关系之复杂,社会问题之繁变”[6],这都与通识教育的初衷并行不相悖。

三 对我国通识教育发展的启示

通识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而我国与新加坡同处亚洲东部,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在文化背景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由此,耶鲁—国大学院在通识教育战略思维、教师的招聘与任用、住宿模式的革新等方面对我国新世纪通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通识教育的全球战略思维

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21 世纪的历史主流。对通识教育领域而言,全球化发展要求各国在通识教育建设过程中具备全球战略思维,不仅要注重提升国际化水平,也需警惕随之诞生的“文化霸权”对非西方国家的隐性剥削和支配。耶鲁—国大学院成立之初,新加坡教育部长黄永宏便表示:“不会原原本本地移植耶鲁模式,而会选取适合亚洲和新加坡的元素,发展出适用于我们自己的模式。”[7]耶鲁—国大学院致力于实施具有亚洲特色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既具备从西方文化立场思考世界,也能从亚洲视角理解全球的能力,使之在西方学术典范的驾驭之下,非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亦能立足亚洲,走向世界。而我国通识教育在全球化背景的挑战下,国际化水平偏低,而且基本上是传递西方价值理念。因而如何树立通识教育的全球战略目标,在“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狂风骤雨中不至于随波逐流而是激流勇进,开拓现代大学在全球化时代的亚洲视域,在通识教育实施中有效传递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通识教育道路,是21 世纪以来我国大学通识教育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二)一流教师的引入与任用

通识课程的有效开展虽然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学校管理、通识教师以及学生等等因素都息息相关,但其中最为基础也最为关键的是通识教师。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克·博克指出:“师资是成功推行通识教育的关键所在。”[8]在这方面,新加坡做得比较成功。耶鲁—国大学院跨学科共同课程的教学、“第七周课程”活动的组织以及小型研讨课的开展等,都要求通识教师不仅要教学水平高超,并且必须是博极古今、学贯中西的通才。耶鲁—国大学院致力于吸引世界级的卓越通识教师,首批52 名通识教师便是在全球2000 多份申请中精挑细选而来的各个领域的佼佼者,这些教师背景来源多元化且国际化,除美国和新加坡的教师外,许多来自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优秀的教师团体是成功打造这所文理学院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通识教师的师资力量整体水平落后一直影响着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尽管一流教师的引进与新加坡雄厚的经济实力密切相关,但在现有的条件之内,加大世界上优秀人才的引进和利用,优化通识教师选拔方式,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尽可能地提高我国通识教师的质量,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做出进一步努力是现行阶段的重要任务。

(三)住宿管理的模式创新与厘革

住宿学院制度作为美国文理学院整体教育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实现学校教育使命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也是其通识教育实施能出类拔萃的重要原因,被认为是“大学生活的心脏”[9]。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等主要是沿袭传统单一功能的住宿模式,而耶鲁—国大学院住宿制则是在新加坡的创新之举,该学院极力营造积极的、富有支持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住宿生活中学会人际沟通、理解不同文化、提升独立能力。相较而言,尽管我国大学宿舍的硬件建设有较大进步,但我国高校住宿功能普遍单一化,大部分学校宿舍仅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学生学习以及各种能力的培养,并未在住宿生活中体现。不过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通识教育专门学院,也施行类似耶鲁—国大学院的住宿学院管理模式,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等等。这些学院主要是不同专业混住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但其实施效果有待提高,比如,师生之间学习生活的交流探讨不足、住宿生活未成正式课堂有效延伸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故借鉴耶鲁—国大学院住宿学院制,发挥宿舍多元功能,渗入“人本”思想,加强师生互动交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是我国现行通识教育住宿模式需要革新完善的地方。

[1]WIKIPEDIA.Yale-NUS College[EB/OL].[2015-04-28].http://en.wikipedia.org/wiki/Yale-NUS_College.

[2]The inaugural Curriculum Committee of Yale-NUS College. Yale-NUS College:A New Comm- unity of Learning[R]. New Haven:The inaugural Curriculum Committee of Yale-NUS College,2013.

[3]SELVARATNAM. Innovations in Higher Education:Singapore at the Competitive Edge[M]. 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1994:40-42.

[4]游润恬,玉珏琪.耶鲁—国大学院推介仪式 李显龙总理:这里可成为博雅学院茁长的沃土[EB/OL].[2011-04-12]. http://www.zaobao.com/lifestyle/education/news/story20110412-22760.

[5]Yale-NUS College. Curriculum Preview[EB/OL].[2013-04-04]. http://www.yale-nus.edu.sg/wpcontent/uploads/2013/09/Yale-NUS-College-Curriculum-Report.pdf.

[6]梅贻琦.大学一解[J].清华大学学报,1941:1-12.

[7]李慧玲.国大拟与耶鲁合设通识教育学院[EB/OL].[2010-09-14].http://www.zaobao.com/lifestyle/education/news/story20100914-22890.

[8]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0.

[9]Carleton College. Campus Life[EB/OL].[2014-07-30].http://apps.carleton.edu/life/.

猜你喜欢

新加坡国立大学耶鲁住宿
新加坡国立大学推出新型止血敷料
新加坡国立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
新加坡国立大学助力重庆企业研发区块链技术
民宿市场占比已超星级酒店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学农
P大的住宿学院
酒店住宿
“住”和“往”
能学会玩的,考耶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