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著阅读的小结报告
2015-08-15蒋伟海
蒋伟海
(江苏常州朝阳中学)
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为加强语文实践,对学生的阅读提出来量化的指标,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有第2条:……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500字左右)。第7条:养成读报看书的习惯……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0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附录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10篇……任课教师可补充推荐。
为了落实大纲的规定,常州地区规定初中阶段要阅读的书目有:《汤姆·索亚历险记》(七上)《男生贾里全传》(七上)《西游记》(七下)《鲁滨逊漂流记》(七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上)《八十天环游地球》(八上)《水浒传》(八下)《骆驼祥子》(八下)《格列佛游记》(九上)《朝花夕拾》(九下)。从这十本书的安排来看,涉及古今,兼顾中外,内容思想上有明显的梯度,可以说是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了保证阅读的效果,不仅在各年级的考试中是必考,而且在中考中也是必考。可以说,为了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抓住语文学习的根本——阅读,常州地区也算是煞费苦心了。然而,效果如何呢?
最近三年以来,我分别待在三所不同的中学,采用了很多方法落实名著的阅读,鼓励学生以名著为引子,去阅读更多的名家名篇,效果不尽相同,体会到要让学生亲近名著,爱读名著,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我的做法与效果
1.要求学生读
每个学期的开学第一课,我都是强调和重申阅读的重要性,然后是布置本学期必须要读的名著。然后细化为每天的作业,规定每天看多少页或多少时间。有时会上课抽测学生,让学生说说昨天看的内容,或者是让学生轮流利用上课的前五分钟来简要复述一下昨晚看的内容。
效果:有一部分学生看,也总有一部分学生不看,甚至于少数学生连书都没有,考试的得分率无法得到保证。
2.要求学生写
(1)要求学生每个人或借或买,务必保证每个人手里都有本学期要读的名著。(2)规定每天要读多少页或多少时间,先是要求家长签字,后来发现这样还是不能保证学生每天都读。(3)每天必须要在专门的本子上或书上概括当天看的情节内容,字数不少于100字。
效果:首先是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名著了,其次看名著的人数明显有提升,而且考试得分有明显提升,但是,因为有时出的题也比较细,或者看的时间久了,内容有所遗忘,所以有时候看了不能保证就能拿到分。
3.出题做题
为了强化对名著细节的记忆,仅仅看看是不够的,把情节转化为题目有助于学生的识记。为了提高出题的效率,曾经和同事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一些章节,每个章节出一定数量的题目,也曾经让学生相互之间出题考考对方。2014年的暑假,在教科院的组织下,我曾负责《骆驼祥子》一书的名著导读的编写,已经交稿,只是现在书还没有印出来。
效果:从考试的效果来说,如果出的题好,出题做题的效果要远远好于仅仅是看,也好于让学生自己概括情节。而要出的题好,老师出的题的效果要好于学生出的题。学生出的题,质量上差距比较大。
4.专题学习
经典名著能影响读者,教育读者,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来激发读者追求和创造美好的事物。作为中学生,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青年时期,学校和老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并引导他们阅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能力的培养,认知视野的拓宽和心灵的净化。如果仅仅出于应付考试的目的来读经典名著,那实在是“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了。但学生由于阅历和思维能力的不足,再加上时间的有限,一般来说,对名著的了解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所不足。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每个学期,我都开展学习。通常是先看由名著改编的影片,或是全部,或是局部,以给学生形象的认识,然后再设计一些题目,以加深学生对名著人物或者精神的理解。比如说,《西游记》里师徒四人分别具有人类的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骆驼祥子》中造成祥子悲剧的原因有哪些等等问题。
效果:通过专题的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理解,虽然对考试没有直接的帮助,但是,却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于阅读效果的思考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语文学习绝不是只读语文书。对于语文学习者来说,阅读是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名著对人的影响更是深远的。但一个人阅读习惯的养成更多的是在小学时期,甚至是学龄前养成的。父母对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要远远超过了老师。而我们的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上做得远远不够,甚至是都没认识到阅读对于人成长的重要性。甚至有些老师也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就为了中考的几分,要学生花这么多时间看课外书实在是得不偿失。这种种情况都对学生回家不读书、不爱读书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显示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的价值和作用。我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积极探索,以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来亲近名著、热爱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