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缩短农村初中生与音乐教材的距离
2015-08-15韦月芬
韦月芬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黎塘镇第三初级中学)
一、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在农村初中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多年,一直有这样一种感觉:农村初中生离他们的音乐教材要求距离太远。翻开教材,映入眼帘的是合唱、戏曲、交响乐、贝多芬等。这些对于在小学阶段几乎没有音乐课、七个基本音符的音名和唱名都认不全的农村孩子来说,无异于让一个连汉字都不认得几个的人去组词、造句甚至写文章,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二、追根逆源,了解问题的成因
造成农村初中生音乐知识基础如此薄弱的原因何在?追逆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的是农村学校音乐教师资源的严重不足!导致其无法正常上音乐课,音乐课实际上形同虚设。长此以往,农村学生音乐知识的贫乏便不足为奇了。
三、实践探究,寻求解决问题对策
面对如此现状,作为“凤毛麟角”般的农村初中音乐教师,应如何应对?关于解决师资的问题,不是个人力所能及的,且前人已多有见解,不再赘述。在此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在个人能力范围内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些具体办法:
(一)自编校本教材,因材施教
结合农村学生音乐基础薄弱,无法跟上统一教材进度这个具体学情,编写校本教材,作为统一教材的补充。如,针对七年级新生音准差这个情况,我在校本教材编入难度不大的三度、四度音阶,在每节课前都练习1~2遍,一学期下来,学生唱歌音准“跑偏”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歌曲教学方面,编入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学生喜闻乐“听”的流行歌曲与教材中那些在学生看来很陌生、难度大的歌曲进行置换,这样既可提高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又丝毫不会减弱歌曲陶冶情操和进行思想教育的作用;另外还把简单节奏模仿练习、模唱等编入校本教材,因材施教,提高了课堂实效性。
(二)多管齐下学识谱,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教学内容要深入浅出,逐步提高。”面对这么多的音乐学困生,如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培养他们对识谱的兴趣?我的解决方法如下:
1.“本末倒置”法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也许不懂一点乐理,七个音都认不全,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演唱流行歌曲的热情。不足的是,他们只会唱歌词,见了乐谱只能是“睁眼瞎”。我利用他们的这一特点,搜集了一部分他们熟悉、内容适合中学生演唱的流行歌曲编进校本教材,用来进行识谱教学。如《隐形的翅膀》《真心英雄》《感恩的心》《青花瓷》等,这些歌曲学生已熟唱歌词且十分喜爱,在此基础上,我把歌曲的主旋律摘录下来,通过多媒体投影到黑板上,引导学生唱一句歌词,然后对应唱一句乐谱。这样,学生对学习乐谱既有兴趣,又树立了识谱的信心。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达到教会学生识谱的目标要求。
2.乐器带动法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玩乐器”似乎都有一种天然的兴趣,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我利用这个特点,结合教材中学吹竖笛这一章节,通过教学生吹竖笛,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乐谱。这种乐器不但简单易学,而且价格很便宜,购买、学习对于现在的农村学生来说,不存在什么困难。课前,我准备一些学生熟悉又简单的练习曲,如电视剧《第五空间》主题曲《我相信》的主旋律55 33|22 1|12 21|3—|55 66|33 22|11 1|……这样的练习音高跨度不大,节奏简洁,更重要的是学生比较熟悉,学习起来兴趣很浓。练习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正确演奏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除增强识谱能力外,还通过反复演奏达到了听音训练、培训乐感的效果,对建立学生准确音高的概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熟悉并喜爱音乐名曲
通常情况下,人们较容易接受并喜欢自己熟悉的东西。但翻开教材我们发现,那些中外名曲对农村学生来说闻所未闻。如何让学生接受并喜爱这些绝美的精神食粮?我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利用校园广播这个平台,按各年级教材进度,有计划地安排每天播放两首教材中的中外名曲,重复播放一周,让学生耳熟后,下一周又播放另两首名曲,如此循环往复,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听熟悉的曲子就有十几首。这样,等课程上到有关章节的时候,学生就会觉得,原来,人们所说的那些阳春白雪般的高雅音乐原来就在我们身边,贝多芬离我们并不遥远!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多媒体、课外音乐活动等方式,把音乐课堂向课外延伸,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达到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目的。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句话不应只停留在嘴上,而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中。作为农村一线音乐教师,面对当前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应积极担负起推行素质教育重任,多方探讨适合农村学生的音乐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为素质教育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