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品德教育应该落到实处

2015-08-15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品德课思想品德考试

李 苗

(吉林省安图县亮兵镇中学)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体会到思想品德教育,特别是农村思想品德教育未落实到处,绝大部分内容都流于形式,变成了空口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思想品德课上成了语文课

许多教师把思想品德课上成了语文课,他们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对重点的词句进行透彻的讲解分析,使学生在上了一节思想品德课过后,对课文的内容、课文的理解方法和词语句型理解掌握不少,但是对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并没有多大的熏陶,因而没有取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效应。这主要是由于受考试这一“指挥棒”的牵引而导致的后果。

二、评价流程落不到实处

在期终考试分数定优劣的今天,“考试”这一根指挥棒仍然是所向披靡。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教师不惜“血本”,把平时的上课变成一种勾勾画画圈圈点点的猜题活动,甚至于大搞“题海战术”。这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评价方式是根本有悖于学科宗旨和大纲要求的。

为了避免思想品德流于形式,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改变教育理念,把思想品德课的要求落到实处

把思想品德的功能定位于育人之上,把知、情、意、行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分辨是非,分明爱憎。任课教师还要善于采集学生的思想信息,及时做到三反馈:(1)向学生反馈。即根据某个学生的某种行为进行分析,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2)向班主任反馈。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管理者,科任的信息反馈更有利于班主任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掌握,有利于对症下药地进行个别施教。(3)向家长反馈。农村大部分家长疏于管理,对子女在校的表现缺乏足够的认识,把学生的思想行为向家长反馈,能取得家长的配合,鞭策学生进步。

2.调整评价体系,把评价目标定位于树人上

思想品德评价方式是这样的,过程评价占60%,终结评价占40%。其中过程评价的平时作业、阶段测试和平时思想行为评定又各占20%,到期终结算,成绩单上的分数并不是期终考试试卷上的分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避免期终考试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又避免只注重平时作业而忽略了课本知识学习的局限性,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在各方面都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逐渐建构完美的人格。此外,班级量化评估也是科学评价的手段之一。

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社会要进步,教育要先行。如何把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要求落到实处要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猜你喜欢

品德课思想品德考试
选择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未雨绸缪 静等花开——基于“儿童立场”下的品德课前准备策略例谈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新媒体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