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四个要素
2015-08-15王伟燕王晔凤
● 王伟燕 王晔凤
一、有趣:搭建和谐氛围,让学生愉快地学
(一)构筑和谐师生关系
大脑受损影响了智障学生身心发展。面对这样的孩子,教师必须有爱心、耐心和童心。爱心和耐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教师要热爱、理解、信任、尊重学生,要宽容学生的错误。此外,教师还必须有一颗童心,平等民主地对待孩子,与学生一起愉快地学,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深厚的课堂友谊。
(二)采用有效激励方法
我们要放大孩子的优点,以表扬的方式激励孩子进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成功,提升自信,主动学习。如语文课堂上,谁答对了教师提出的问题,或会读一个字,即使是在教师帮助下完成的,只要有进步,都要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并夸奖他。此外,教师可设计“苹果丰收园”,送给有进步的孩子一个红红的“小苹果”,让他亲手在自己的“苹果园”贴上“小苹果”,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三)制定适宜发展目标
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智障学生身心障碍程度不同,个体差异明显,教学更要因人而异。教师要洞悉学情、找准基点、量体裁衣,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制定适宜的目标,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弹性需求,让智障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如教学《镜子》一课时,可根据学生差异将其分成A、B、C 三组,制定不同程度的阅读理解目标:A 组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B 组学生能朗读课文,部分能在教师指导下有感情地朗读;C 组学生能在教师帮助下跟读课文。
二、有序:变化教学形式,让学生生动地学
(一)运用电教媒体,触动情感刺激
受生理、心理各方面问题的影响,不少智障学生求知欲不强,学习常处于被动状态。要改变这一状态关键在于对智障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而电教媒体具有声画并茂、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恰当运用,可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生动学习。如教学《美丽的大草原》一课时,先播放有关草原的录像,并配以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冲击下提升阅读兴趣,使之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读得动情,议得热烈。
(二)活化教材内容,引发形象理解
语文教材呈现的文字内容是抽象的、静态的、概括的,不符合智障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活化语文教材内容,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概念的东西想象化。如教学《保护牙齿》一课时,当学生读到“少吃硬的和冷的,少吃酸的和甜的”这句时,教师出示山核桃、炒豆、棒冰、杨梅、棒棒糖等常见食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充分感知这些食物的硬和冷、酸和甜,加深对课文句子的理解、掌握。
(三)变化复习形式,实现记忆巩固
有研究表明,智障儿童遗忘速度比普通儿童快很多,识记材料1 小时后遗忘大约60%,2 个小时后遗忘大约75%,24 小时后遗忘大约90%。结合智障学生注意力不稳定、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教师要反复强化新授知识,做到反复不重复,即复习要层层递进,不断变换形式,切实帮助智障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教学《调料》后,学生认识了米醋、白糖、味精、盐4 种调料,复习巩固时,教师可采取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实物上找词语,如在调料包装纸上找词语;配对游戏,教师拿词语卡片,学生找相应实物,或教师拿实物,学生找相应词卡或图片;词中选词,如教师出示两三个词的词条,让学生找出所学词语;动手练习,结合课文,文中找词或进行连一连、贴一贴练习。
三、有益:激发积极情感,让学生主动地学
(一)介入益智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智障儿童较普通儿童发展缓慢,难以走完儿童正常发展的全部阶段,成人后仍保持童年不同阶段的简单心理水平。一般中重度、极重度智障学生心理发展基本处于幼儿心理水平。因此,运用游戏能有效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复习词语时,教师可把词语写在一个个用红色卡纸剪成的小苹果上,创设果园里苹果成熟的情境,进行摘苹果游戏,学生会踊跃举手,积极主动地参与。
(二)运用多元评价,培育参与自信
智障学生大都学习不主动,缺乏自信,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立体地、综合地评价学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此外,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评价。如对综合能力强、比较优秀的学生,评价形式以书面测试为主;对精细动作较弱、口头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以口头测试为主;对障碍程度严重、综合能力差的学生,要求降低一些。总之,要通过检测,努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和成长,培育自信。
四、有用: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效地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升华学生体验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让智障学生亲身体验。如教学《蔬菜》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一个去农贸市场买菜的情境,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对话。
市场服务员:你要买什么菜?
学生:阿姨,我要买大白菜。
市场服务员:你要买几斤?
学生:阿姨,我要买2 斤。
通过课堂情境体验,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巩固学生对各种蔬菜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掌握一些生活技能。
(二)结合家庭生活,强化操作技能
培智语文教学应充分考虑智障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注重语文教学对智障学生生活能力培养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在教授智障学生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应着力考虑通过生活与社会实践,帮助智障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他们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处理个人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加强实践,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生活技能。如教学《我有一双小巧的手》一课时,在学生学会“洗衣服”“晒裤子”“钉纽扣”“折衬衫”4个词语的基础上,教师获得家长的支持和协助,请智障学生在家里进行洗衣服、晒衣服、折衬衫等日常家务活动的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生活技能。
(三)深入社会生活,实践社会技能
脱离社会实践,学生所学知识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因此,要培养智障学生的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必须让他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教学《超市购物》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到超市进行购物实践活动。通过实战演练,多次训练,让智障学生学会怎样购物、怎样付款,同时也帮助智障学生了解超市购物常识,有利于学生知、行的统一。
总之,培智语文教学要遵循智障学生的身心特点,从学生整体发展着眼,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促使他们在生动的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技能,为未来生活奠基。
[1]查有梁,傅先蓉.小学语文教学建模[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2]肖非,王雁.智力落后教育通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3]陈云英.智力落后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陈云英.智力落后心理、教育、康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