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摩同课异构后有感

2015-08-15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二分法老师课堂

赵 琳

(陕西省西安中学)

今天有幸在学校的安排下,参加了青年研修班的《同课异构》活动。陈昭亮、罗靓、宋心茹、高洁四位教师展示了同一节课《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经过一上午的学习,我受益匪浅,现把我的体会表述如下:

四位教师有以下共同特征:(1)本节课是上节《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自然延伸,是算法教学的一个前奏和准备,教师们都做了大量精心的准备工作,查阅资料,精心备课,要求学生提前带计算器,做好课堂准备。(2)四节课都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线,教师起了引导和总结作用,自始至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教师数学功底扎实,表达准确到位,处理课堂问题灵活,课堂驾驭能力强。(4)四节课都体现了“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近似与逼近,特殊到一般,程序化处理问题”的几种思想。(5)由于课堂容量大,学生活动时间长,四节课都出现了拖堂现象。

在教学中,四位教师有各自的不同特色和处理方法:(1)高洁老师上课比较诙谐,不紧不慢,有条有理,课堂更为轻松。罗靓老师富有激情,声音洪亮,语言表达准确,课堂紧张有序。宋心茹老师注重细节,善于启发。陈昭亮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循循善诱,语言丰富,善于和学生交流,讲述数学史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放思维,整节课氛围轻松而且高效。(2)对于本节课复习引入、配备例题、精度解释、二分法的提出,学生活动时间长短等环节,四位教师做了不同处理。如,高洁老师在展示二分法求解过程时,用了课件,比较直观易于理解。宋心茹老师的导学案具有特色,学生提前预习,整节课老师在旁边引导、总结。陈昭亮老师直接切入主题,突出重点,二分法渗透得比较深刻。罗靓老师给学生所设置的问题具有代表性,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经过这次学习,加深了我对“同课异构”的认识,促进了我对自己教学的反思:(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非常重要。习惯上认为,课堂上教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学生学得就越快、越好。事实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教”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让学生概括,最终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2)学生的“动”更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3)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用什么办法实现的?实现到什么程度?②重点是怎样突出的、突出了没有?难点是怎样突破的、突破了没有?③某些地方教师是否讲得太多,学生的主动性是否发挥出来,给学生留的活动时间是否充足?④配备习题是否有层次,是否既照顾到优等生,又兼顾到学困生?

猜你喜欢

二分法老师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用“二分法”看七年级学生数学应用题的审题
美在课堂花开
“二分法”求解加速度的分析策略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估算的妙招——“二分法”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