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思考

2015-08-15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想象文章

颜 兴

(福建省惠安大吴中学)

“创新思维”指的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方向,甚至从相反的方向去探索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它是思维定式的反面,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在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原则,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在科学日新月异、信息千变万化的今天,只会按照老一套老方法去想去做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了,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那么不适应者只能被社会所淘汰了。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同时也为现状深深担忧,认为只有保证思想上重视,行动上有效,并坚持不懈,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并尽快地改变现状。

一、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古语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种规范成了一代又一代为人师表者顶礼膜拜的金科玉律,在作文教学中的表现就是将已有的在作文方面的条条框框、老师的作文教学经验、心得体会尽量完整地传授给学生,直接为学生不厌其烦地解释心中的困惑,这样就直接或间接地缩小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空间,进而泯灭了学生心灵中智慧火花的闪现,阻碍了学生本应该有的创新能力的锻炼,抹去了他们内在的创新精神的亮点,使得学生思维呆滞、想法简单,导致作文教学的创新半途而废。并且,在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常规的做法就是给学生素材和要求,教师再加以阐释提示,然后由学生自由发挥,表面上看,这似乎给了学生很多发挥的空间,有利于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写出属于他们这个年龄的东西来,可是老师见到了具有创新因素的文章之后,普遍的做法都是:告诉学生在考试中要中规中矩地写作文,因为老师有可能看不懂或不喜欢你的这种创新,这样做反而会吃力不讨好。学生当然怕了,于是连仅有的一点创新精神也被扼杀在摇篮中了,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1.思维定式的影响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老师总是把自己心中已有的对于作文训练的体验当作宝贵的资源,用发自肺腑的金玉良言来教育学生,甚至要求学生用心去记住,并在作文实践中加以运用,用得好的则大加赞赏,用得不好的一而再,再而三地进行强化、巩固,直到其学会。想想真是用心良苦,但是这样做也带来了不利的后果——导致学生大脑形成了对某一问题的相似甚至是相同的看法。短时期来看,这种作文训练方式具有迅速解决问题的积极作用,就像给马安个套,不至于让它漫无目的地东奔西跑,作文就不会出现离题万里的现象,但是,在信息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遇到问题只会用同种方法、同种手段去处理,那已经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了。表现在学生作文上就是使他们难以跳出旧的思路、原有的体制、用过的材料、想过的立意,使创新思维受到旧框框的限制而缺乏变通性,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2.经世致用的价值观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提到任何事物总是会想到它的使用价值,为了片面追求作文这一大块的得分效果,老师可谓煞费苦心地在书山、书林、书海里漫游,翻山越岭地寻宝,然后将心得体会有如武功秘籍一样传授给学生,恨不得手把手,再施以五花八门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学生也深谙老师的一片苦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服从之下付诸行动,在师生的共同努力配合下,效果明显,于是社会、学校、家长、老师各得其所,欢欢喜喜。可是令人难过的是学生,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去追求“未知”、认识“未知”、把握“未知”,更别说进行创新了。于是写出来的作文就只能是紧跟前人的脚步,踏踏实实地去“依葫芦画瓢”了,哪里会有敢吃螃蟹的人呢?

3.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教学生如何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将美好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真诚的愿望展示给别人,让读者从中感受到真情,感受到力量。可是,目前来看,我们的学生写作文时,却很少能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的文章,文字干巴,感情缺乏,叙述的多,描写的少,喊口号的多,抒真情的少,使人读来味同嚼蜡。正如师傅煮面,水中滚过之后,顺势捞起,甩进碗中,摆在面前叫人吃,何来美味呢?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如果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用心体会、深入理解周边的人、事和物,那么,学生根本就无法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马卡连柯曾说:“老师绝不能没有情感,不善于表情达意的人,就不能做老师。”那么,教师如此,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犹如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一样,无法使自己的文章感动人、影响人。因而,培养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文章中,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初中作文教学尤为重要。

三、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态度及能力培养和形成的良好时期,作为老师,抓住学生这一关键时期,因势利导,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而,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规划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把握作文立意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

创新立意就是所写的文章不人云亦云,不落入俗套,其主题有精彩独到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想得深、想得透,而且还要想得新、想得奇,力争俗中求新,平中见奇。郑板桥主张写文章要像“领异标新二月花”,意思是写文章要如同初春二月的花朵那样,在百花尚未含苞的时候便凌寒开放。这样的花自然惹人注目,这样的文章也就熠熠生辉了。当然,要写好作文,除了语言基本功之外,关键是立好“意”。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感悟作者的褒贬、喜恶、哀乐之情。清人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在作文立意上进行创新是写出具有创新思维作文的前提。例如,人们一谈到“育人”,多会从教育孩子方面来做文章,而有一篇文章却从大人方面来写,以“救救大人”为题,文章先写了一个实例:一位年轻的妈妈带孩子上公园,小孩见到地上有些散乱的果皮,便拾起来扔进垃圾箱,妈妈却斥责孩子:“你干吗要多管闲事?”接着列举了一些家长思想觉悟不如孩子的现象,诸如:有的家长整天打麻将,搞得家里天昏地暗;有的家长损人利己,干些见不得人的事;有的家长酗酒成性,整天醉八仙似的;有的家长不尽孝道,虐待老人;有的家长很不文明,满口脏话等,指出“这样的家长能培养出健康的下一代吗?”进而归纳出“救救大人”这一创新性的主题。

2.引导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翅膀

法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大胆合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在创作时插上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从而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因此,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联想和想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经过阶段性的训练,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能力必将提高。有的文章要求写景物,这就要根据景物的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挖掘其象征意义或者哲理,例如,矛盾的《白杨礼赞》就是很好的范例。所以,写作时还应当考虑到党的路线和政策,当前的社会现实,这样不但主题新颖,而且容易和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浅议“游戏”》这篇文章,作者不像多数人那样,将“游戏”与发展儿童天真乐观的秉性、开发儿童智力等方面联系起来,而是扣住时代脉搏,从儿童的游戏联想到生活中的游戏,抨击了“台独分子”叫嚣“两国论”游戏民众的劣迹,进而指出游戏人间者下场必然可悲,青少年要珍惜大好时光,千万别游戏人生,整篇文章洋溢着崭新的时代精神。

3.锻炼发散性思维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飞跃

美国的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性思维是指从已知消息中产生大量的变化的独特的新消息的思维方式,它是创新思维的集中表现,是一切创造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思维品质。”在初中作文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改变思维,大胆创新,学会多角度立意,多方面选材,不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束缚,力争写出富有创新性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的立意:(1)想象父亲买橘子时的身影。(2)父亲对儿子包含怎样深深的情感。(3)你长大之后要怎样报答父亲。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父爱如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愧疚。进而尝试怎样写好表达父爱的文章,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能力。

只有打破传统作文教与学的条条框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他们去大胆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善于另辟蹊径,挖掘出自身潜在的创新因素,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作文教学真正收到实效。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想象文章
快乐的想象
培养思维能力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培养思维能力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