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资料让文言文教学妙趣横生——以《陈涉世家》教学为例

2015-08-15柴苗青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陈胜秦始皇文言文

柴苗青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春江中学)

【案例背景】

在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也占了一个较大的比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批判传统陈旧的文言文教学方法的同时,又走进了文言文应试教育的怪圈。文言文课堂成了字词解释疏导课、人物形象概括课。学生面对文言文也一直是畏惧的心态,选择敬而远之,能看则看,看不懂则弃。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忧叹不已,却也显得无能为力。

学生上课的专注度也是反映学生听课效率的一个方面。如何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专心致志地听讲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因此结合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我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注重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运用形式多样新颖的朗诵、学生教师的表演、学生讨论探究等方法,在这里不赘述了。本文主要是通过《陈涉世家》这一课的具体实践及教学反思来探究历史资料对文言文教学的作用。

《陈涉世家》是我校开学来的第一堂正课,学生刚来学校,心还不安定。这篇文章大部分内容是在叙述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如果只是单纯的字词解析,绝对会枯燥乏味。因此,在备课的时候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第一堂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觉得文言文学习不是枯燥的呢?因此在备课中查阅了大量关于这篇文章的资料,比如作者资料、写作背景、人物资料、涉及的小故事等,以期在上课过程当中能够通过资料的链接,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案例介绍】

片段一:

师:有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讲一讲你所了解的秦始皇呢?(导入)

生: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经常率军打仗,秦始皇在军事政治方面有很大的功绩。

生:他建造了很多的大工程,比如长城。

生:他还造了阿房宫。

课堂反应及思考:对于这篇课文,备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学生或许对名气比较大的秦始皇比较熟悉,因此采用对话式导入,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所了解的秦始皇。从学生课堂反应来看,他们对秦始皇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一些模糊的印象。因此,在上课过程中也注意补充跟课文相关的资料。

历史上,秦始皇功绩很大,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强大国家——秦朝。但不可避免地要谈到他的暴政。如焚书坑儒,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史书,民间只允许留下关于医药、卜筮和种植的书。又如,秦始皇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就修建了很多庞大的工程,如骊山墓、阿房宫、长城等等。大工程所要付出的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必然会引起人们对秦王朝的不满。再加上秦王朝所信奉的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刑罚严酷,人们自然对这个朝代深恶痛绝。正因为有了以上这些原因,才有了之后的农民起义。

联系这些历史背景,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一些原因,以利于理解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也是我想达到的目标之一,即在导入环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按照这个想法,说他的功绩,说他的暴政,以引出课文中的这次农民起义,让学生迫不及待地要了解农民起义的开始、经过、结果。

片段二:

师:文章第一段介绍了陈胜这个人物当时的身份,一帮人在耕地。为什么后来陈胜他们会突然有那么大的勇气举行起义呢?

生:文中说陈胜他们被发配到渔阳,但是下雨,道路堵塞,他们没办法按规定的时间到目的地,会被杀。

生:反正都是要死的,他们索性就起义,成功的话还能活下来。

师:超过期限就得全斩首,秦朝的法律似乎过于严酷了吧?

生:当时的法律比较严厉,秦始皇是暴君。

师:我们文中确实有句话:“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都是要斩首的,还不如起义拼一拼。当时秦国奉行的统治思想是法家,法家主张“法治”,重刑罚,带有苛政色彩。在那个群雄纷争、天下大乱的年代,采用严酷的刑罚最为高效实用。长期的高压统治势必导致“民不堪命”的后果,在被逼的情况下,陈胜他们就不顾一切地奋起抵抗了,并且响应的人很多。同学们了解到一些秦朝的背景了吗?

生:秦朝的刑罚真的很严厉。

生:陈胜也没其他办法活命了,只能被逼起义。

课堂反应及思考:学生看文章,很多时候都是看过就算,不会去深入思考文字背后的东西。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进行一些引导。课堂上所补充的背景资料里面,不仅包括了人物的介绍,也包括当时的一些主流思想,因为思想也是主导朝代发展、事情发展的一大因素。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并不只是个人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社会原因。因此适时的介绍当时秦王朝的苛政,对学生理解农民起义还是有帮助的,对具体语句的理解也能更深入一些。尤其是秦王朝崇尚法家还是比较典型的,让学生了解一些这样的思想,扩大他们的视野。

课堂只是学生的一小部分世界,主要目的是延伸到课外。我想,学生如果以后在其他地方看到秦朝、法家,或许会多一些关注。在学生心中种下一些小种子,等待他们发芽成长。

片段三:

师:课文第二段当中出现一句话:“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老师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有疑问,为什么二世不当立呢?有没有同学能为我们介绍这位秦二世呢?

生:可能古代立皇帝都是立长子的,所以二世不该立。

生:对秦二世不是很了解。

师:那老师给大家介绍下秦二世。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当初秦始皇出巡途中染病而死,胡亥(即秦二世)、赵高及李斯对丧事秘而不发,篡改遗诏,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所以文中说“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其实胡亥是出名的纨绔子弟,没什么治国本领,朝中大小政事基本由野心家赵高一人独断专行,三年后秦二世被赵高逼得自杀。二世在位期间,基本沿袭秦始皇的苛政,甚至超过其父。

课堂反应及思考:课文第二段出现了秦二世这一人物,因为其在位时间比较短,功绩也基本没有,因此学生对他的了解可能是一片空白,事实也正是这样。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结合文中“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提问“为什么不当立”这一个问题,讲讲秦二世、扶苏、项楚等人以及里面涉及的小故事。串讲完背景后,学生对秦王朝的苛政印象会更深,对第二自然段的兴趣也会有所提高,再去理解课文中的句子就会较为顺利。通过结合课外资料,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文中涉及的内容。

文言文有精炼的特点,但在第一遍教学的时候,或许需要尽量把文章读“厚”,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中,轻松主动地理解文章内容。

片段四:

师:在陈胜农民起义当中,哪些人可以算是这次起义的功臣?能不能为我们介绍一下?

生:吴广是一大功臣,故意挑起矛盾,拔剑杀尉。还率领人们攻打大泽乡、蕲县等。

生:葛婴率领部队攻打下很多地方,沿途收纳兵员,壮大了起义队伍。

师:文章里面讲到了吴广、葛婴这两员大将。吴广一直站在陈胜身边出谋划策,葛婴也曾立下汗马功劳。根据史书记载,当年陈胜还未称王时,葛婴率部队前往九江,在那里遇见了楚国的后裔襄疆,葛婴为求得正统,便拥襄疆为楚王。但随后便传来陈胜称王的消息,葛婴因一臣不能事二主,就把襄疆杀了,并随即返回陈县拜见陈胜,并报告了这件事情。陈胜却因此怀恨在心,过后找了一个借口将葛婴斩杀。这也是起义当中的小插曲。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一路闯关,势力发展迅速,最终陈胜立为王,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课堂反应及思考:第三自然段当中,主要描述了迅速发展壮大的起义,直至陈胜称王。通过学生思考起义的功臣,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对陈胜起义有更直观的了解。给学生稍微介绍下人物的一些小故事,借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对于文言文中出现的人物,如果涉及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或许可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的历史小故事当中,学习得有滋有味。

【案例反思】

从学生对《陈涉世家》这一课的学习反应及课后反馈来看,将历史资料穿插于文言文教学中有一定的作用。在课堂上,通过背景、人物的介绍,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兴趣比较大,听得也比较认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主动记笔记。在学习中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不仅能调节课堂节奏,也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改变了一味字词的串讲,丰富了课堂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用法依然保留着文言文的痕迹,不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还是语言延续的角度看,文言文的教学都是需要的。但是从调查来看,初中生大部分不喜欢文言文,总是说看起来简直就像是“天书”,认为枯燥乏味,无从下手。学生无法对文言文产生“感情”,继而望而生畏,毫无兴趣。因此我想文言文教学中,急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刻保持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轻松感、愉悦感。通过《陈涉世家》的教学也发现,教师可以补充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拉近与作者、文章之间的距离。这些历史资料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人物经历”“人物小故事”“他人评价”等,以期让学生更准确地解读文章,并慢慢地学会挖掘课文的深度。我们可以做的事就是把文言文的学习研究放在传统历史这个大背景之下,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底蕴。

文言文因年代久远,与我们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但同时文言文还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特点,这也是文言文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读一篇文章很快,但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将课文读厚,寻找相关资料,挖掘语文之厚重。在教学中不妨多讲讲历史背景、人物故事,通过串讲内容,推开历史之门,感受古典文学的神韵。

当然,对于历史资料的选择,我想还是需要紧密结合课文本身的内容的,挑选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资料。不可以任意地将所有资料一股脑儿地抛给学生,这样学生头脑里虽然有大量的信息,但都是没有经过处理的,一团糟的,反而会让学生无从把握文章的内容。因此在备课过程中,需要教师精心筛选相关资料,取其精华。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方法,即可拿来为自己所用。面对具体的课文,教师需钻研教材,提高语文素养,进而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进而使文言文教学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不再害怕,反而被文言文中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所吸引。

让历史资料之花在文言文课堂上绽放,让文言文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猜你喜欢

陈胜秦始皇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秦始皇忆师
会背与会默写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陈胜起义
秦始皇拜荆条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陈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