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治疗与中学生心理辅导

2015-08-15钟祎涵

新课程(中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共振音色旋律

钟祎涵

(江西瑞金二中)

音乐治疗是一门集音乐、医学、心理为一体的交叉性新兴学科。中学生,特别是面临中高考的学生,则更加需要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音乐,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从而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一、中学生心理状态

1.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烦恼

随着学习任务的日益繁重,刚入初、高中的学生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给学生增加大量的练习、模拟考试。学生在应试教育中所受到的压力急剧增大,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

2.身体变化带来的生理烦恼

青春期的来临,很多学生处理不好突如其来的身体变化,陷入深深的自卑中,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叛逆期的到来,“我的青春我做主”的思想越来越强烈。

二、音乐治疗的表现和作用

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规律的声波振动,是一种物理能量,而适度的物理能量会引起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能使颅腔、胸腔或某一个组织产生共振,这种声波引起的共振现象,会直接影响人的脑电波、心率、呼吸节奏等。

科学家通过用不同乐器音色对神经结构和大脑皮层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不同声音对其影响也不同。从对孩子的早教中我们可看出,经常播放愉快动感的音乐,孩子会做出拍手或者摇晃身体,或者愉快地跟着歌曲咿呀学语。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心情烦闷时我们播放舒缓、优美的旋律,容易释怀。

三、音乐治疗在学校的运用

1.学校广播站设定音乐节目、和弦作息铃声

音乐随时在我们身边。街边小巷的摆摊音响,电视广告的插曲配乐,学校每天的广播体操和校园音乐广播,悦耳的上下课铃声,不急不慢,舒缓入耳。在节奏与旋律的交替中,在课后放学音乐与课前音乐节奏更换中,音乐治疗缓缓渗入我们血液中的每一个细胞。

2.纯音乐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钢琴、小提琴、古筝、笛子等乐器演奏的节奏欢快、旋律流畅、音色优美的乐曲,可以对一些萎靡不振的学生起到一定作用,让他们打起精神,振作起来,比如《草原放牧》《卡农》等曲子。演奏一些慢节奏的曲子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比如《天空之城》《秋日的私语》。

3.音乐治疗睡眠障碍

白天的学习已经使神经紧绷不能放松,晚上还无法入眠,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老师可以针对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在睡前或者课后多去聆听一些温柔、细腻、安静的音乐,如纯人声的多声部音乐。

中学生的心理压力大,在不加重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很好的疏导和帮助,愉快且不刻意地去影响他们,对学生将会是一种很享受的精神治疗。

猜你喜欢

共振音色旋律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精雕细琢的外形与音色 Bowers & Wilkins(宝华韦健)805 D4
ZJP56型组合绳锯组锯机超谐共振分析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安然 与时代同频共振
选硬人打硬仗——紫阳县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长笛演奏的音色变化
从辉煌到柔美——七彩音色之西方管乐篇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