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财富》杂志的盈利模式研究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读者群盈利模式财富

申 杨

(四川大学 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一、引言

金融媒体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20世纪80年代,为了顺应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出现了以《经济日报》为首的第一批财经媒体。此后,财经媒体迎来了发展的高潮期。到了2000年,伴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深化调整,以《第一财经周刊》《新财富》等为代表的财经报刊迅速崛起,成为媒体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近些年,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传统纸质媒体的生存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特别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财经媒体。2014年4月底我国的第三次报业休刊潮再次将纸媒生存话题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在业界看来,休刊的背后蕴藏着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一些报刊的衰亡必将换来优胜者的重生。《新财富》就是优胜者之一。因此,本文选取《新财富》作为典型个案,基于传播学、经济学的部分理论视角,运用二次文献分析方法,对其盈利模式进行分析,意在提炼出一些利于整个传统纸质媒体行业未来发展的启示。

二、《新财富》概况

《新财富》杂志是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信息中心和全景网络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大型财经月刊,[1]是一本关于企业发展方向性、策略性的杂志,在全国财经媒体领域处于领先地位。2001年3月正式创刊。

自创刊以来,杂志在读者定位上采取专一化战略,瞄准特定用户群——面对掌握资本的人,结合媒体自身特有优势,在财经媒体业界内建立市场专一地位,削弱竞争对手和新进入者的威胁,使自己拥有稳定的读者群。另在新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广泛开展数字传播平台,建设杂志官方网站;开通《新财富》官方微博,积累读者粉丝群(目前新浪微博的粉丝数为324944、腾讯微博的粉丝数为439481);创办《新财富》电子杂志、发送《新财富》手机报,适应读者数字时代的阅读需求;设立《新财富》微信公众账号、开发新财富APP(酷鱼),强化与读者的互动。在拥有稳定读者群的基础上《新财富》不断创新盈利方式,策划开展多种以核心读者为主体的系列活动,横向扩展杂志商业模式,为杂志发展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三、独特的盈利模式分析

所谓盈利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赚钱的途径和渠道。[2]《新财富》杂志依靠自身内容优势,充分践行“三次售卖理论”实现杂志的利润最大化。第一次“卖内容”,以其专业优质的内容吸引读者,扩大发行量,使杂志获得发行收入。第二次“卖读者群”,一定数量并且相对固定的读者群成为广告收入的基础,将读者群的“注意力经济”转卖给广告主,获得广告收入。第三次是卖杂志的品牌资源,利用品牌影响力开展系列活动,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一)“卖内容”——发行

《新财富》内容产品售卖主要通过两种渠道获得发行收入:传统纸质媒体的售卖和电子杂志的订阅。纸质版本杂志的发行网络遍布全国30个省,100多个城市。月发行量达158000册,其中订阅占35%、零售占49%、直投占14%。每期纸质版本的零售价格为每期20元,且长期订阅可获得相应的折扣优惠,订阅一年享受9折优惠、两年8折优惠。《新财富》电子杂志版本可以通过读览天下订阅,也可以在维普期刊数据库进行购买阅读。每期零售价格为8元,半年订阅为42元,一年订阅为72元。

(二)“卖读者群”——广告

传统媒体的运营收入主要有两部分构成:发行收入和广告收入。其中,广告收入是其盈利的主要来源。杂志广告更是因为杂志自身定位精准、拥有明确的读者群,成为各类专业商品广告的良好媒介。《新财富》作为一本专业的财经商业杂志,拥有稳定的中高端读者人群,成为众多奢侈品牌长期合作的推广平台。这些长期合作的广告主主要包括佳能、奔驰、劳斯莱斯、三星等。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13年度《新财富》的广告刊例价格为80000~770000元不等。

(三)“卖品牌资源”——系列活动

《新财富》通过特色内容构建品牌核心竞争力,利用品牌影响力横向拓宽杂志商业模式,衍生开展品牌系列活动,开创《新财富》新的盈利增长点。系列活动目前主要包括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论坛、新财富资本圈高尔夫球赛、新财富澳门论坛等活动。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论坛创办于2004年,最新一届的论坛活动于2014年11月29日在深圳举办,论坛上100多位来自国内主流投资机构的代表,各抒己见,分享他们对2013年经济和股市大势的研究成果。由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高峰论坛突破各大券商研究所的界限,汇集了各研究领域实力最强的分析师,它已经成为中国证券投资与研究机构最为重视的专业年度交流盛会。

在新财富资本圈高尔夫球赛方面,每年由新财富主办,邀请资本界与企业界高管参加,帮助读者建立私下交流平台,同时还于2003年~2014年连续冠名“博鳌亚洲论坛新财富杯高尔夫邀请赛”,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在新财富澳门论坛方面,《新财富》旨在促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加强国内外企业与澳门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在广东政府和澳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3月27~29日在澳门成功举办首届新财富澳门论坛活动。

(四)盈利模式拓展新设想

精准的读者定位、创新的盈利模式成就了《新财富》,也使得其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仍然保持持续上升发展的态势。为了维持这种健康状态的持续,《新财富》必须在盈利模式方面做到依附自身独特性开辟多元化盈利模式,坚持创新,稳固自身媒体地位。介于此,笔者基于个人观点提出几点《新财富》盈利模式未来发展新设想。

(1)建立《新财富》理事会,扩充会员,利用会费营收。经过多年的积累,《新财富》已经拥有庞大的且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他们拥有共同的关注点——商业经济发展。《新财富》可以充分利用读者群资源,建立理事会,为大家搭建交流平台,同时还可以发挥人脉互动和投融资对接两大功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为广泛的有效人脉、资金和项目支持,《新财富》在其中起中介作用,并收取一定的中介费用。

(2)开展数据库营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升自己的信息数据开发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新财富》拥有一个庞大的、精准的,并且不断增长的读者数据库,杂志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资源,进行读者信息整合,增强与读者的互动性,挖掘杂志潜在读者;同时还可以对读者信息资料售卖给有需求的广告主,增加杂志营收。

(3)丰富系列活动的开展。《新财富》可以模仿高尔夫球赛开展类似的面向杂志固有读者群及其家庭的系列活动,如珠宝鉴赏活动、车友会等活动,旨在迎合高端读者平日的兴趣爱好,全方位服务于固有读者,增加读者与杂志的黏性。

(4)推出“私人定制”产品。此处的私人定制既可以是面向个人的定制也可以面向企业的定制。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说:“在后信息时代中,大众传播的受众往往只是单独一个人。所有商品都可以订购,信息变得极端个人化”。《新财富》可以通过读者数据库挖掘读者个人不同的需求,推出“私人定制”服务,迎合当下时代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四、《新财富》对传统纸质媒体的启示

《新财富》作为国内运营比较成功的财经商业杂志,它精准的读者定位、多元的盈利模式值得其他传统媒体借鉴参考,我们也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些启示。

第一,在读者定位方面要采取专一化战略,通过细分市场,瞄准特定人群,结合自身优势推出迎合目标受众的独特内容,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专一地位。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到生活方式、价值观多元化的阶段,人群的离散程度很高,“大而全”的媒介内容很难找到受众。因此,细分市场、瞄准定位是传统媒介生存的唯一出路。第二,将传统媒体置于新媒体环境中,开展全媒介经营模式。传统杂志不仅发行纸质版,还要做电子杂志版和手机报,此外还要全面经营自己的官方网站和手机网络平台,取得杂志的立体化发展。第三,要借助杂志品牌影响力,广泛开展系列活动,为杂志营收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1] 百度百科[DB/OL] . http://baike.baidu.com/view/677732.htm?fr=aladdin.

[2] 何文丽.电子杂志的盈利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谢新洲.媒介经营管理案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李红霞.都市类报纸新盈利模式探索[J].新闻知识,2011(12):22-24.

[5] 李经衡.对西方财经媒体盈利模式的分析及思考[J].新闻传播,2013(4):214-215.

[6] 刘定文.财经类杂志转型的盈利模式[J].支点,2014(3):22-23.

猜你喜欢

读者群盈利模式财富
从《新晚社区报》看读者群顶层设计思路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两译本翻译策略比较研究
组织际信息系统的盈利模式研究综述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现阶段科技类报纸如何为农村读者服务
网络电台陆续获资本青睐盈利模式未知
视频网站盈利模式的转型
编辑如何挖掘特殊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