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重视“视野教育”
2015-08-15曾阳
曾 阳
我们想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但父母或教师给孩子的,却可能是那些“最好的东西”之外的东西.
一位教师,也是一位母亲,给自己的女儿报了软笔书法班.有一天,一位懂艺术的同事指点说,孩子的字已经练得不错了,但是“三分练,七分看”,以后多读名帖,包括各种字体的,才会有长进.这位母亲一下子被点醒,以后数次跟我提起这个“三七开”.
“七分看”,说到底是一种视野的拓展.一定意义上说,视野意味着智慧.每个个体站在自我的圆心,其目所能及的半径越长,他心中的存储就越多;其眺望得越远,他探索未知世界的边界就越广.
我们来看这样三道选择题:
学前教育时,在您的面前有两个选项:一是让孩子参加学习汉字、数学思维等有知识含量的课外班;另一是安排孩子阅读图书、参观博物馆、做大运动游戏、逛公园等的自由活动.您更倾向于选择哪个?为什么?
小学教育时,在您的面前有两个选项:一是让孩子早些、更早些学拉小提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另一是等孩子上了中学才开始专业训练,十几岁前大量欣赏名家名曲.您更倾向于选择哪个?为什么?
初中教育时,在您的面前有两个选项:一是为了学生成绩提高,教师给他们更多地进行课后辅导、更多地布置作业;另一是教师吊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然后给学生留下了大量“无用”的时间.您更倾向于选择哪个?为什么?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是有内在的生命力的.其实,又何止是儿童呢?在教育中对学习者的保护比开发更为重要.家长或教师要用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替代那些所谓“最好”的教育,实现教育者中心向学习者中心的转换,为学习者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创造条件.
还说前面那个“三七开”.后来,我请教一位语文老师,问是不是学习文学艺术都要讲究“三分练,七分看”?这位老师一笑,说其实并无所谓的“三七开”,如果硬要按这样的划分,那么应该说是“三分看,七分想”.
我感觉豁然开朗,原来无论是文学艺术,或是像我所从事的理论学科教学,道理都是一样的.琢磨更重要!
思维,是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有人强调阅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视野问题;但也有人讲,读书不必单纯追求数量,不是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吗,虽是句戏语,却表达了一个关于读书有效性的问题.读书,或者采取别的方式打开视野,然后接续的应该是追问和思考,而不是简单占有知识,甚至是死记硬背.
这给考试评价提出了一个课题,试题编制是增加选拔听话考生的权重,还是增加选拔视野广阔、思维能力强的考生的权重?这是一种命题思想层面的权衡,命题技术落地并非难事.当我们的高三政治学科试题的思维考查力度、试题灵活度增加之后,每年都会有一些学生表示“这才是真正的政治试题”.
希望考试评价能成为学科教学的一种引导力量.学科教学理应是有思想、有思维的.教育一定要把学习者培养成具有“人在本质意义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