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2015-08-15张雪梅
张雪梅
(山东省高青县赵店镇初级中学,淄博 256303)
校本教研就是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在教学中只有提出问题,才是校本教研的开始.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提高校本教研的研究效果.同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慢慢地去引导.教师有了问题意识才会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借助报刊网络平台来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
报刊与网络作为信息交互平台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为教师在教学中借鉴教学资源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报刊和网络,时常会根据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开辟问题专栏,定期更换问题主题,为培养教师问题意识提供了方便.对此我们要积极组织,与专家直接沟通交流.有些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课堂和身边,如学生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这种情况怎么办?体育特长生的数学成绩总提不上来怎么办?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问题虽然司空见惯,却最容易被忽略,经常意识不到.网络则提供了更为快捷、丰富的免费资源,为教师开展专题理论学习创造了便利条件.很多学校建立了教研博客,形成了教研博客圈,征集解答教师们的疑难问题.有的学校还建立了学术交流群,定期组织群成员围绕某一问题参加群视频在线主题研讨.如我们利用寒暑假组织老师们参与报刊网络的问题活动,精心挑选问题,积极参与,让老师们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实践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意见特别有分歧的还可以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活动结束后,我们还要把活动中老师们的一些收获和体会汇编在一起,相互交流,对在活动中表现优秀的老师,我们会请他举办说课和示范课活动,以带动和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从平时教学实践中的小问题入手培养问题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比如有的涉及内容知识方面,有的涉及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有的涉及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手段等.以前老师们常常遇到问题后就事说事,甚至找到答案,问题一解决就完事大吉,不善于总结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又是怎么出现的,最后又是怎么解决的,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总结,缺乏追根溯源的意识.其实,问题虽小,但都是教学中的直接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就是教育科研,或是科研课题的素材.对这些小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更会培养老师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考试总结会后,有位老师拿着试卷找到阅卷老师,因为她所担任的班级里的学生在书写混乱的问题上被减分,而她认为学生答题的卷面分不应该被扣.问题一出,我们及时就这个为话题展开了讨论.老师们根据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及规范化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网上交流与探讨.没想到问题的出现却给老师们带来了研究的课题,通过老师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激烈的辩论,引发了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与研究,增强了问题意识,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氛围.
三、教研活动中培养问题意识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虽然也发现一些问题,但往往这些问题都是比较浅显的,教研交流的形式只是一般性的研讨,没有深层次的追问和寻根,大家都碍于情面,互相之间只是肤浅地沟通,形式上的教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情况比较多见,不深究,不深挖细琢,缺少真正意义上的教研和质疑,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缺少真正的互帮互补,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不尽如人意,教研效果可想而知.其实,真正的校本教研活动要么是专题教研,要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交流,这样,才能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带动作用,也只有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才能解决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真正意义上的教研活动才能使教师在提出问题中锻炼自己,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四、克服自我心理障碍才能主动提出更多问题
教师不愿意提出问题还有一个自身的原因,那就是比较保守和“自私”.觉得问题越多,说明自己没有做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工作面对的是学生,感觉自己有问题就好像对学生碍于情面,不好意思,甚至会陷入教学水平低的窘迫,有的还内疚,有的甚至焦虑.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不愿意主动提出问题,甚至有的要求学生也不追究问题.这样一节课下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一节课结束后,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丝毫的问题,也不会有遗憾.就像自己是真实的自我,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最完美的.这就表现为课堂教学中尽量少提问题或不提问题,生怕难以驾驭课堂教学.殊不知,这样就会越来越没有问题可提.慢慢地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就没有了教师成长的基础.
总之,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要积极引导教师形成问题意识,希望教师在工作中多发现问题,善于反思,及时总结,勤于研究,不断提升,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