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细无声——肢体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妙用
2015-08-15孙美
孙 美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彩石镇彩石中学,济南 250103)
教学中的非语言因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有意做出的表情、动作和姿势的总和.有人把非语言因素称为体态语或体势语,在此,笔者称之为肢体语言.肢体语言是教师灵活巧妙地运用肢体进行表情达意,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创造性的行为.它是相对于教学语言而言的.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肢体语言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丰富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闯难关
肢体语言一般不能单独构成意义表达,教学中的肢体语言伴随辅助于教学语言,在肢体语言的辅助下,可以收到“言语不多道理深”的教学效果.在讲解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太阳光与影子》时,有这样一道题:
一天下午,秦老师先参加了校运动会女子200米比赛,然后又参加了女子400米比赛.摄影师在同一位置拍摄了她参加这两场比赛的照片(详见课本125页),你认为秦老师参加400米比赛的照片是哪张?为什么?
当时在第一个班讲这道题时,笔者没有用肢体语言加以解释,结果学生听得一头雾水.笔者只是一味地强调,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事实上,除了几个想象力特别丰富的学生颔首表示明白之外,其他同学都眉头紧锁,一筹莫展.怎么办呢?笔者突然想起,何不用肢体语言来加以解释呢?于是,就对学生们说:下面,我就是秦老师,我开始比赛了,请同学们判断我面朝的方向以及影子的位置.于是,笔者就在讲台上分别朝不同的方向跑了起来,学生在下面争论:老师不是朝南,和图片不符;老师是朝北跑的,你看老师的手臂……费了许多口舌讲不清楚的知识在体势引导下柳暗花明了.这里,笔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奇妙作用.
二、丰富的肢体语言让课堂充满快乐
当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比较零碎的知识点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有时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讲解“中点四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四边中点连线所得的四边形)时,总有这样的感觉,每次讲完学生都说会了,当场提问效果也不错,但用的时候学生又记乱了.怎么办呢?经过一番思索,笔者琢磨出如下办法:伸出一只手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家五口,大拇指名叫四边形,食指名叫矩形,中指名叫菱形,无名指名叫平行四边形,小指名叫正方形.这一家五口各有各的性格,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是其他四口的基础;菱形矩形是好朋友,它们的中点四边形互为对方;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比较自私,它们的中点四边形仍是自己.此外,矩形有个知己(伸出另一只手的食指),叫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它的性格和矩形一样,中点四边形是菱形;菱形也有个知己,叫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它的性格和菱形一样,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说到这里,笔者又让学生演习一遍.在以后的练习中,又刻意强调了几遍,如今,只要遇到中点四边形的问题,伸出两只手,什么也不说,问题就全解决了.
三、丰富的肢体语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除善于使用激励语言之外,还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通过赞许的点头,期望、称赞的目光、眼神,赞美的手势,会心的微笑,增强情感的感染力,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平时,教师都希望学生认真听讲,怎样才叫认真呢?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明白自己最常用的肢体语言:(1)手平举则是看前方(黑板或多媒体);(2)手上扬表示齐声回答问题;(3)手下扬表示坐下或停止.其次,笔者还要求学生也用肢体语言配合教师教学.例如,听懂教师的讲解就会心一笑,听不懂则紧皱眉头,有问题举手示意等.同时,要求学生用眼神追随教师的眼神,这种肢体的交流大大减少了学生走神以及增强了师生的默契,让整个课堂像一曲完美的交响乐,师生乐在其中,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师要充分运用肢体语言艺术,遵循“一法为主、多法相助”的教学方法优化原则,使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完美结合,使肢体语言与多种教学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协调运用.这样的数学课堂必将生机勃勃,兴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