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包模式——未来新闻业发展的新渠道

2015-08-15徐旭伟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媒介公众受众

徐旭伟

(南京政治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3)

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比人们想象中还要快,智能手机、ipad 等移动终端越来越普及。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不论你是什么职业、什么背景,你都可以轻而易举地成为自媒体人。新闻传播相关产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受众体验和受众参与,不论是电视节目的短信互动、受众反馈还是微信等传播平台的信息流动都少不了受众的体验和参与。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进一步加强,越来越多的媒介强调受众参与的重要性。“众包”新闻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新闻事业中有关受众体验和受众参与问题。

一、众包新闻模式兴起背景

“众包”并非起源于我国,而且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并不是应用于新闻领域,更多的是应用于商业领域。众包于2006年美国记者Howe 提出,其对众包下的定义如下:“众包是公司或者机构把曾经由员工完成的任务以公开号召方式外包给不确定的大众网络的行为。”[1]毫无疑问,众包伴随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而众包新闻是公民新闻进一步发展的产物。众包新闻出现及兴起背景如下:

首先,我们现处于网络快速发展及进一步全面普及的时代,网民数量急剧增加,这样一来,就为众包新闻模式提供了众多的参与者,“沉默的大多数”如今转眼间变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人,这从根本上给众包新闻提供了赖以生存和进一步发展的土壤。

其次,人们追求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式”文化发展迅速。人们似乎更渴望碎片式阅读,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而仅仅依靠专业新闻采编团队很难达到受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信息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工作量巨大的调查性新闻、时效性强的突发性事件以及需要派驻地记者的国际性新闻,专业新闻记者和采编团队可能很难在第一时间为受众提供这一类新闻。然而,众包新闻这一模式其发挥广大网友及人民群众的力量恰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再次,众包新闻模式颠覆了传统新闻报道生产模式,是摆脱目前新闻同质化现象日益严重的有益探索。目前,新闻同质化想象日益严重,打开手机各大新闻客户端,信息重叠十分严重。众包新闻不仅把一些工作量大的新闻任务外包给广大受众,而且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新闻的制作过程中。在众包这一重视受众体验和反馈的模式中,势必更有利于专业记者了解受众的信息需求并有针对性地在下一阶段提出更容易满足受众需求,更为新颖、全面的新闻报道策划。

二、众包新闻模式的独特优势

(一)议程设置功能显著,引导公众自己解决其所关注的问题

“众包”新闻的发布者在网上发布问题时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议程设置色彩。现代社会是以大众传播高度普及和信息广泛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全民网络社会。社会公共生活存在许许多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具体解决哪一个,要怎么解决?媒介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此,“议程设置功能”(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解释:就物理视野和活动范围有限的一般人而论,这种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媒,大众传媒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

众包新闻模式可以发布任一问题,引起受众的关注进而让受众参与进来,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体现了议程设置理论,引导公众关注一些问题并加以解决。特别是在一些调查性新闻、突发性事件和国际性新闻中抑或是工作量大且较为繁琐的新闻采编中,此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一方面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新闻的调查制作过程中,让受众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得到信息需求满足的同时得到心理满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专业新闻媒体人的工作量。有助于提高新闻时效性、全面性,更重要的是创新性地凸显了传受互动性,最终使新闻价值得以彰显。

(二)颠覆传统新闻生产观念,新闻资源得以充分发掘

不论是传统媒介还是新兴媒介,制作新闻的都是专业的新闻记者。当记者有一个报道策划或是好的想法,可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付诸实施。例如,编辑部不同意或者说该报道策划不符合所在报业集团的报道侧重点,不予实施,抑或是报业集团采编人员不足,记者自身精力不够。

以前面对这种局面,只好无奈放弃。而众包模式出现后,拥有好的想法却无法实施的新闻记者,可以把其新闻报道策划发在网上众包给大众,让大众去帮助其完成这一报道计划,新闻资源得以充分发掘。这样一来,众包模式可以实现双赢。一方面,把来不及实施的好的新闻策划付诸实施,制作出新闻给受众,可提高媒介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新闻生产中,加大受众的参与度,满足受众心理期待。

(三)新闻成本大大降低,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经济资助及新闻制作成本对媒体的运营发展至关重要。而把新闻制作和生产众包给公众,让普通公众参与到新闻的制作和生产过程中有利于专业新闻组织内部的新闻成本极大降低,同时有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生产和制作新闻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费用随着新闻项目的众包也就随其承担出去,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将由愿意执行众包新闻的公众支付,这毫无疑问大大降低了新闻生产制作的成本。随着社会及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公众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被动地接受信息,公众不再是单纯的躺着中枪“靶子”,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的新闻信息,而且更愿意参与到新闻的制作和生产过程中,获得独特的价值满足。众包新闻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提高全民媒介素养。

在把新闻项目众包给受众的同时,专业新闻采编记者可以利用空出的时间专心制作更为专业化的选题,并力求克服当前新闻同质化严重等现象,为受众提供更具价值、更满足其需求的新闻,实现专业记者团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众包新闻亦不例外。在其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境,如在生产制作层面,参与众包的普通公众专业素养不够高,新闻价值无法得到保证;发布操作层面不够规范,缺少必要的审核,新闻真实性有待考证。

众包新闻作为新闻生产的一种新模式,突破了创新的瓶颈约束,从新闻媒体内部的封闭式创新走向了开放式创新,改变甚至说是打破了受众在传统大众媒体前所处的被动地位。而且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以及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迅速发展,为众包新闻提供了良好的媒介发展平台和物质基础;差异化的受众需求,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市场条件;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受众参与到众包新闻生产制作以及追求精神满足的热情将进一步高涨,为众包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人力资源。所以从总体来看,众包新闻仍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不失为未来新闻业发展的新渠道。

[1] HOWE J . The R ise of Crowdsourcing[J]. Wired Magazine,2006,14(6):1-5.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3.

猜你喜欢

媒介公众受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从受众需求角度看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