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消费主义语境下新闻娱乐化现象研究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新闻媒体娱乐

田 戈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消费主义是一个来自于外国的词汇,其主要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内产生的,在当时也被归类于拜物意识,与现在的拜金主义有着一定的渊源。而传媒本身是由公众意识所衍生出来的一种行业。因此,它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价值取向等的发展是一致的,而大众消费主义下所衍生的也就是媒体消费主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新闻娱乐化。

一、消费主义的概述

消费主义是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产生的,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种思想已经扩散到了世界各地。其主要就是对人们在消费过程中的愿望、心理、思维以及情绪等进行指导,过度追求体面的消费观念,渴望能够得到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将这种思想作为生活目标的一种畸形消费观念。在发展的过程中,消费主义是在国家或地区物质极大丰富的条件下必然会衍生出的一种思维,这一思维对劳动价值有了一种扭曲的认识,认为价值越高的劳动成果必然越好,使得部分本身价值较低的产品得到了错误的提升,过度追求昂贵的商品,高端的品牌,使得人的思想追求相对落后。在我国的传统思想看来,这种消费主义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和奢侈,对于可持续性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二、消费主义语境下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欧美地区的消费主义随着欧美文化同时进入了我国,给我国民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我国人民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在近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普通民众的消费水平,也就使得大众的消费观点得到了较大的转变,从一些典型事例上就可以看出。例如,“大妈国外疯狂购金”、“中国游客海外大量购买奢侈品”等,从这其中就可以看出消费主义在我国已经形成。而正是基于这种大的民众需求走向,新闻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开始出现了转变。我国的新闻体制自20世纪末已经做出了重大的改革,给各地方媒体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但也由于放宽了对媒体的约束,使得媒体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化,造成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

从受众和市场这两方面来看,新闻娱乐化的产生,是媒体开始向商业化和通俗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娱乐化后的新闻媒体能够更加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其满足了受众对娱乐化事物的消费主义。同时,这种娱乐化的转变符合现代市场的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发展导向,能够为媒体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动力,吸引更多的受众群,并同时吸引更多的赞助商和广告商的投资,给媒体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新闻娱乐化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其在让媒体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首先,采取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方式必然需要迎合民众的通俗想法,一味地奉迎和哗众取宠会使得新闻报道本身失去存在意义,对媒体的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并且新闻娱乐化必然会导致同质化的竞争情况,使得各种新闻报道趋于相同,不仅造成了媒体资源的浪费,还会引发受众出现审美疲劳,最终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进而导致媒体的经济损失。

三、我国国内导致新闻娱乐化的主要原因

(一)第三地效应的产生

“第三地效应”是由西方研究者研究出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指的是人们在除了家庭、工作地点以外的第三个经常出入的地方,其可能是某一个真实的地方,也可能是个人的喜好,而这一理论也就是基于消费主义的理论上研究出来的。当今社会,人们思维的自由化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很多人在认知能力还不够成熟的时候被本能的欲望所掌控,选择了浅薄的快乐,利用奢侈的生活来麻醉自己。而“第三地”就是这个麻醉自己的方法,新闻的娱乐化发展也正式基于这一点所产生的,其给现代人带来了一定消遣的机会,并且能够满足人们的一时快感。使得娱乐化新闻更加接近于精神鸦片,使得人们的认知能力开始单一化和简单化,缺乏了对更高精神层次的追求。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的世界发展越来越多样化,而人们的惰性也在逐渐增大,不用去刻意思考的娱乐性新闻恰恰是满足了现代人的这一特性,也同样与“第三地效应”的主旨相呼应,所以受众对于娱乐化新闻的接受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因此,各新闻媒体的发展必然会朝向娱乐化的方向,一味迎合受众的欲求,但是忽略了受众的需求,过分强调了娱乐化的作用,使得现代的新闻媒体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八卦周刊”,使得作为媒体转播主体的新闻媒体行业成了附庸,失去了其本身的主导作用,沦为了受众消遣娱乐的代替品。

(二)政府的默认

在新闻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政府担当的是一个监督的角色,其对新闻媒体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政府对于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具有一定的默许情况,因为现代的娱乐化新闻并不对社会制度进行挑战,只是迎合了大部分受众的消费取向,因此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同时,娱乐化新闻还可以起到缓解民众矛盾的作用,政府也乐于看到这种情况。另外,现代生活的压力较大,各受众群都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而娱乐化新闻正为其提供了这样一种渠道,因此政府对于这样的形式采取了默认的态度。从政治角度来说,娱乐化新闻的发展能够为政府提供疏导民众思维的机会,并且政府也可以借此转移民众对于社会的不满情绪,减少矛盾的产生。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这种情况是其希望见到的。因此,对于没有超出道德规范的娱乐化新闻媒体发展就不予制止,导致了这种情况的泛滥。

(三)市场的需求

经济利益是目前部分媒体发展的首要目标,媒体的市场化已经非常严重,其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片面增加了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但是却忽略了对民众思维的引导。因而,新闻的娱乐化情况才会越来越严重。同时,现代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想要一个放松心情的宣泄口,这就给新闻娱乐化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现象的发展。正如俗语中所说:“摸着石头过河”,在各种新制度的产生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一段极长的摸索过程,在此过程中,各类制度必然是不够完善的。而民众对于这种摸索的过程是没有耐心的,人们只想看到改革的结果,对于改革的过程关注度较低。因此,会有很多民众在改革摸索的过程中产生积怨,而如果这种积怨没有一个足够大的、合理的宣泄口,那么必然会像发酵过程一样,积怨会随着时间逐渐转变,衍生出各种不稳定因素。而新闻传媒就是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如果一味强调其教育作用,选择单一呆板的路线进行发展,那么必然会引起民众的不满,进而导致矛盾升级;而如果向着娱乐化的方向进行发展,则新闻媒体可以发展成为民众的解压方式。

有人曾经利用三个词汇来形容20世纪末媒体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其分别是“解闷”、“解气”以及“解惑”,从这其中就可以看出民众对于新闻媒体的主要需求在哪里。三个词以“解闷”为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20世纪末期,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市场压力逐渐提升,人们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所体会到的压力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民众急需要新闻媒体的“解闷”作用,而当时利益的冲突、消费品质低下、社会风气逆行等问题也成了民众关注的重点,也是民众对于社会最为不满的地方,这时就需要政府利用新闻媒体对大众进行疏导,进而为其“解气”。因此,新闻娱乐化的发展是具有一定市场需求量的,有了生存空间也就有了发展的可能。

四、结论

新闻娱乐化虽然能够有效提升媒体行业的经济收入,满足目前人们的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众势必会出现审美疲劳的情况,而新闻娱乐化也会走到末路,给媒体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1] 冯瑄.消费主义语境下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2] 徐小立,秦志希.新闻传媒的消费主义文化变异[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02).

[3] 王彦.探源新闻娱乐化现象:命名、历史、现实、隐忧[J].中国电视,2011(01).

[4] 钟仕安.试析媒体娱乐大众的恶俗化倾向[J].湖北社会科学,2012(03).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新闻媒体娱乐
Film review:WALL·E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娱乐眼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2014美国新闻媒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