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新媒体发展现状研究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娱乐传统媒体功能

佘 杨

(武汉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一、引言

美国出版的杂志《连线》中,对新媒体有着这样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传媒业界现在兴起的新媒体定义相对宽泛,它是指以全新的技术为支撑,衍生出来的一种媒体形态。例如,我们常见的这几种: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网络媒介、触摸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而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新媒体,也有着鲜明的自身特点。如果要对新媒体进行分类的话,我们尚且可以分为:以IPTV、播客、电子杂志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新形态、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子数字媒体和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移动设备为终端载体的新媒体三大类。

二、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的技术和产业形态以及经营模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种不稳定性也是新媒体的一大特点。尽管我们已然进入自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依旧难以捉摸,而当下传媒人确应该把握好新媒体发展的现状。了解现状,基于现状,传媒人才能更清楚地把握动向。下文将从以上新媒体的三大类分别进行基于现状的理论分析:

(一)传统媒体的衍变

进入电子信息极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数字、网络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在这些新技术的刺激下,传统媒体也在发展的过程中,悄无声息地进行着各种尝试和转型。随着2005年“播客”这一概念的出现,传统广播也翻开了向新媒体过渡的崭新篇章。播客被人们叫做有声的“博客”,用户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注册登录,就可以通过“播客”这一界面,将录制的声音,甚至是自己制作的广播节目发布到网上,和更多的人分享。博客,改变了受众以往只能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传播方式。同样,播客也打破了传统单向收听广播的方式,让普通受众真正地参与其中,成为大众广播的直接制造者,大大提高了广播的参与性。

与此同时,受众最广、覆盖面最大的传统电视媒体发展变化尤为突出,以IPTV 为例,主要体现在多屏显和多功能两个方面: (1)多屏显——在具备电视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利用宽带网络,增加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2)多功能——IPTV 的出现,也从功能上从“看”实现了向“用”、“玩”与互动等多功能转变。传统电视媒体以提供信息与娱乐为目的,而电视被附加新媒体的功能,除了在线信息咨询、娱乐、教育及商务功能等,甚至可以拓展到社会安检、生产管理、抢险救援、模拟军事动态、高科技实战演练等全方位立体化领域,真正意义上让视频化、电视化成为可能。

(二)网络新媒体的兴起

网络媒体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实践,似乎与新媒体的概念渐行渐远。事实上,除开时间的维度,网络新媒体在现阶段依旧处在变化之中。尤其在近几年,网络新媒体的大踏步前进和迅猛发展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彰显:

(1)移动无线化。台式电脑、液晶超薄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脑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却越来越强大。慢慢地,我们发现,移动设备尺寸的小型化,仅仅实现了携带上的方便自由,却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互联网的移动化,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网络新媒体发展的现状,而实现全球覆盖的无线化才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新媒体发展的终极目标。(2)信息向导化。当今社会,可以说是信息相对自由的社会,最不缺乏的是信息,最泛滥的也是信息。有需要,就有供给,在网络媒体高度发展的今天,供过于求的现象早已大行其道。搜索引擎功能多样,文字信息检索的初级阶段已经不复存在,图片、贴吧、新闻、导航等等种类繁多的信息检索过渡经常让人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选择恐惧症”。这种毫无障碍的向导化信息大大缩短了人们直达信息中心的时间,但同时也对精细化的甄别和检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多样娱乐化。在媒介的多重功能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娱乐功能,网络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同时,娱乐功能也随之变得精彩纷呈。越来越多高端品牌移动设备的出现,把网络媒体的娱乐功能推到了极致。很多曾经想象中的娱乐形式,不再只是幻想,很多曾经觉得难以实现的娱乐形式,也不再止于现实,网络新媒体神速的发展变化,赋予了娱乐化更大的创造和创新空间。

(三)移动新媒体的发展

作为最早的一个单一的、移动化的语音通信工具,手机在当代,几乎已经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必需品。伴随着卫星、数字、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个性化的诉求,已经自媒体化的手机新媒体,逐渐成为个人拥有、个人制作、个人传播、个人使用和消费的媒介渠道。微博、微信等SNS 社交软件载体的介入,让自媒体的时代初见雏形。个性化的发展,移动新媒体的壮大,最大的获利者就是手机新媒体,它不再仅仅只是一个媒体,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们常常会因为手机的外部形态、软件设置、习惯偏好来推断一个人的身份、职业、喜好和社会地位。就像服装不单纯只是御寒、手表不仅仅只是显示时间、汽车不完全只是代步等等一样。手机,在产品技术和内容功能已趋完美的今天,已经逐步证明了自己“名片式”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意义。但从外部体积层面上看,手机太小,电脑太大,平板电脑这一概念的出现,正好弥合了这一空缺。采用越来越小,规格在10.4英寸以内的高清液晶屏幕,随意翻转的显示器让它看上去更加灵便。可以触摸识别、指纹识别的屏幕,同时兼具电磁感应笔代替传统意义上的键盘敲击,将商务、通信、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的终端存在。独立的显示屏、数字化笔记、个性化使用都给平板电脑带来了更大的市场,激发了更多群体的消费欲望。个性化的软件应用的助力更是将移动新媒体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三、新媒体总体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新媒体技术体系的日趋成熟,传播方式的理念更迭,公共交互平台的建设都是当代新媒体总体发展的趋势。而种类愈发丰富的新媒体在发展中也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我们探讨的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多媒体必然趋势:电视新媒体正在不断地改善技术,目前已经能完全实现互联网功能。而网络和移动新媒体也在各自的终端能够实现传统媒体的功能体现,而目前还在探索阶段的户外媒体,也在积极延展特性。但是多媒体化的必然趋势已经显现明显。(2)多功能交互体现: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更多未知成为可能。无论在哪个媒介终端,我们都能看到网络、移动、电视新媒体多功能化的集中体现。相比之下,移动和网络媒体的互动显得更为频繁密切,而只有电视新媒体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数字电视机顶盒的高调介入,实质上并没有拉近观众和电视媒体的距离,反而让传统电视媒体的网络化在观众市场和行业内诟病不断,饱受质疑。或许这主要和电视机的体积过大有一定的相关性,不过这种电视、网络、移动通信设备相互交融的新媒体时代的势头却是无法阻挡的。(3)媒体“人体化”回归:媒体的“人体化”主要体现在,当下的新媒体越来越小,越来越方便携带,智能化和无线可移动的特性让它几乎成为人们出行的必需品,就像是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不可或缺。正如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的“媒体是人体的延伸”,面对今天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新媒体,我们也可以大胆地预测“人体是媒体的回归”。人体是信息消费者,同时也是信息的直接生产和传播者。媒体和人体的交互体现在未来会带来巨大商机,同时也可能存在一定隐患。

四、结语

当然,新媒体发展现状中也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们应该在看待新媒体技术的层面上更加一致。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必须存在冲突和竞争,在二者共存的稳定媒介生态环境下,我们更应该理性看待,正面接受,去分析它、研究它。当初网络时代的兴起还历历在目,我们没有时间去适应它,它就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介和传播渠道,在我们现行的社会中几乎无处不在。既然我们阻挡不了这种趋势,我们就应该真诚面对,同时也要坚信,看似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在短时间之内也是取代不了传统媒体的。更新换代速度快、轻便携带容量大,这些新媒体的优势在技术层面上,传统媒体无法企及。而传统媒体更加贴合人们的逻辑思维,人为操作和可把控性也更强。因此,分清利弊、把握形势是当下传媒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增强现有先进技术对传统媒体改造,加快发展新媒体,让两者交互同时并不冲突地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是社会和媒介生态留给我们的课题。

[1] 朱海松.第五媒体——无线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媒[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

[2] 彭吉象.数字电视时代的中国电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 匡文波.新媒体是主流媒体吗?——基于手机媒体的定量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1(6).

[4] 王亚楠.网络电视的传播特点及现状[J].青年记者,2007(8).

[5] 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 林凌.网络暴力舆论传播原因及法律治理[J].当代传播,2011(3).

猜你喜欢

娱乐传统媒体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娱乐眼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