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生成、演变及控制

2015-08-15王林丽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谣言网民公众

王林丽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 400000)

互联网的发展,网民的增多,在网络世界里,人人都有麦克风,网民学会了提供和分享信息,数十亿网民共同缔造了自媒体时代,“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成燎原之势迅猛发展,使“新闻发布”的技术门槛和“准入”门槛降低,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做“报道”。但是由于网络的匿名性、随意性、自由性以及管理的漏洞,恰好给了网络谣言滋生的温床,网络在给我们提供信息的同时,也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这些虚假信息不仅给大众带来误导,更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不良影响,打击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已成为社会共识。

一、谣言的历史演变

(一)谣言的定义

从人类社会诞生起,谣言就已经存在。谣言是由谣演变而来的,谣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民间流传的歌谣,如童谣、歌谣。二是指没有事实根据的传闻或凭空捏造的假话。[1]一直以来,很多国内外学者对谣言下过定义,1951年美国学者彼得森和吉斯特认为谣言是:“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2]《韦伯斯特英文字典》将谣言解释为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3]

通过比较发现,西方学者对谣言的定义倾向于中性的,谣言不一定是假的,而我国学者多将谣言定义为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往往带有虚假性和动机性。陈力丹在《舆论学》一书中将谣言定义为公众应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应激状态,是公众解决疑难问题的不得已形式。刘建明认为,“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私下渠道传播的,公众感兴趣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假事件,它不是中性的消息,而是带有欺诈、诽谤或攻击性的负向舆论。简言之,它是一种无根之言。”[4]

说简单点谣言就是由某一隐性社会问题引发,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渠道传播,未经相关主体证实的,公众感兴趣的话题、事件或消息。

(二)传统媒体时期谣言的历史演变

谣言几乎同人类历史同岁,它是文明社会以来就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在报纸还未出现之前,社会信息依靠结绳记事和口耳相传,这些信息中就掺杂了谣言的成分。法国学者卡普费雷就说过,谣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媒,在传统媒介出现之前,谣言一直以信息传播的模式和渠道存在,扮演着公众关心的议题和公众愿意传播相关话题的角色。

报纸、杂志的出现,纸媒成了社会信息的权威发布者,新闻等信息有了正规的发布渠道,公众通过报纸上获取的信息,都是经过了正规采访、编辑和报道的,更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新闻同谣言首次有了区分的趋势。逐渐广播和电视也相继问世,社会信息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所掌握,新闻行业相关制度和行为规范也被制定和规范,大众媒体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查更为严格,社会信息经由这些传统媒体的筛选、鉴别、采访等之后,大众获取的新闻信息就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大量虚假信息被隔离在了大众媒体之外,谣言被完全从新闻信息中剥离了出来,人们对新闻和谣言有了更加明确的区分和认识,谣言难以在社会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

(三)自媒体时代谣言的回归

经过了传统媒体时期大众媒体的去谣言化过程,那么互联网的出现为谣言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温床。2009年微博出现,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更多的新兴媒体,人们的言论得到了极大的自由,获取信息更加便捷,交流更加方便,公民在扮演受众的同时又是传播者,个体被赋予了曾经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职能。

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说过,谣言的传播过程中有三种机制:削平、磨尖、同化。削平是只记住部分内容,去掉许多具体细节;磨尖是网民只留意并强化自己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同化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理解谣言的内容,将符合自己认知的内容保留,不符合的内容删除。[5]这三种基本机制适用于网络再恰当不过了,网民在接收和传播信息时,以自己的思维方式,不断将信息进行重新的解读和重构,加上网络语言的碎片化和裂变式传播,不管是真实信息还是虚假信息都被网民加以改造,使接受者很难甄别真假信息,变得扑朔迷离,在这种环境下,谣言重新回归到了大众媒体的视野之中,即网络谣言的诞生。

二、网络谣言的生成和演变规律

互联网诞生之初,传统媒体依然占据社会主要地位,网络信息只是传统新闻报道的一个补充,随着互联网的繁荣发展,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信息成了主要的信息源,互联网成了自由、便捷、不受审核的信息平台,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更方便的渠道,网络谣言由此诞生。

(一)网络谣言的定义

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依然具备谣言的特点,从网络谣言的诞生来看,我们可以将网络谣言定义为指通过网络媒介来传播未经证实、没有事实依据的话语。它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名人要员、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

(二)网络谣言的存在形态

网络谣言总是伴随着群体事件或公众热点事件的发生,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的社会集合现象,是网络环境中集合行为的产物。当某事件发生时,信息不够公开真相还未出现,网络谣言以传播真相的形式出现,公众为了满足的求解和猎奇心理,加上群体暗示、群体压力、匿名性等发挥作用,在缺乏信息的判断依据和理性思考的时候,就给了谣言扮演真相的机会,使网络谣言的传播呈循环往复、愈演愈烈的状态。

(三)网络谣言的生成动因

美国学者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在《流言的心理学》一书中写道:谣言=重要性×模糊性。这个公式当今仍然适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也是信息平民化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和混杂性,信息发布的匿名性和网络监管的难度性,都使谣言极易滋生。如果一个事件的模糊性越大,则谣言产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如果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任何一方趋于零的时候,谣言就不会产生。

除了网络本身给谣言提供了的滋生载体因素以外,社会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方面。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冲击和瓦解着原有的社会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引起了社会冲突和大众恐慌,在这些因素下,给谣言提供了滋生的条件;同时,由于我国社会问题突出,社会公信力下降,促使民众对政府机构、官方媒体等信任度缺失,对于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事件、话题等,政府信息不够公开,在真相未达到之前,网民会千方百计地寻求与此相关的小道消息,谣言就会得到充分的传播,网络谣言便从虚拟世界进入现实世界,成为公众议题;除了以上因素,还有许多网络谣言是由于个人或者利益团体为了谋求金钱、名利、地位等特地制造出来的,秦火火事件、拆三立四事件以及郭美美事件等就是典型例证。

另外,网络谣言的生成动因还包括公民意识的觉醒、社会心理的失衡、网络监管不力等因素,都易导致网络谣言的产生和大范围的传播。

(四)网络谣言的演变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网络谣言也不例外,奥尔波特在他的《遥言心理学》一书中,将谣言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表现为窃窃私语,第二阶段遥言内容公开,第三阶段遥言迅速膨胀,第四阶段谣言成为战争的号角。国内学者黄爱萍将谣言的传导路径分为形成期、高潮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而姜胜洪教授认为谣言的演变规律有四个时期:形成期、高潮期、衰退期、拖尾期。[1]根据以上学者的论述不难得出,网络谣言必定会经过三个阶段:形成、传播、衰退。

“无风不起浪”,谣言的形成必定伴随着相关事实以及某种刺激因素,引起公众的注意,并带给他们极大的心理冲击,在不安、疑惑、恐慌等状态下,政府及官方媒体发布信息的不到位,公众在缺少有根据的准确信息时,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谣言随之产生,网民迅速评论、转发、吐槽等将谣言传播了出去;谣言形成后,传播速度会加快,越来越多的网民参与了该事件的讨论中,传播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网上的信息更加混乱,真假更加难辨,从而令事态进一步恶化;由于信息更新的速度快,当人们对网上某一谣言趋同后,就会产生一定的疲劳心态,同时该网络谣言也会被新的谣言所取代,逐渐衰退。

三、网络谣言的控制

网络谣言的“肆意”传播,有害国家安全和稳定,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过治理网络谣言的方法。我国也相继出台了《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来净化网络环境,并惩治了一些利用网络造谣的不法团体和个人。但是在控制网络谣言的时候,势必会同言论自由产生冲突;同时,谣言传播的速度之快,如何加以预防和甄别也是个难题;对谣言的过多控制,又会削弱舆论监督的作用。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放任谣言肆意传播,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努力减少谣言的误导性、危害性。

首先,采取强制措施,加强法律监管。目前,我国将依法治国放在了突出地位,网络环境的优化依然离不开法律。虽然已经有关于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但是大都已显滞后,缺乏适用性,健全法律法规,使言论自由同虚假谣言之间有了清晰的界限,让社会、媒体和公众在使用网络时有了法律依据和行为指南,也可以对造谣者起到震慑和监管作用;同时,依法惩处谣言制造者,网络信息发布者,用制造谣言、传播谣言的代价来促使谣言生产者与传播者对自己传播的信息负责。

其次,完善权利公开、信息透明机制,提升社会公信力。通过近年来爆发的公众事件来看,如青岛爆燃事故、地沟油等事件表明,在这类事件发生之初,官方迟迟未做回应,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爆发,很多政府都是瞒而不报、隐而不发,瞻前顾后、反应迟缓,辟谣流于形式。政府在压制谣言的同时,由于封闭消息,又给了谣言滋生的机会。这样自相矛盾的境地,政府公信力怎么会不下降呢?在自媒体时代,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公民享有知情权,在涉及公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政府应该完善权力公开机制,增强信息的透明度,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更应该积极主动公开相关信息,发布事情真相,减少谣言传播的机会,遏制谣言传播。

再次,利用新媒体,抢占舆论主动权。现在是自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是记者。谣言通过新媒体可以迅速扩散,不仅速度快,而且范围广。不管是政府还是主流媒体,都应该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对于虚假信息的传播,必须以快之快,利用新媒体迅速澄清事实,占领舆论主动权,以事实依据来平息谣言。

最后,加强网民谣言防范意识,提升网民道德素质。谣言的传播,离不开网民,在信息泛滥和语言碎片化的时代,网上信息混杂模糊,网民对信息真假的甄别能力不强,谣言防范意识的匮乏,很容易使网民被造谣者所利用。因此,国家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还必须加强网民的谣言防范意识,普及网络谣言相关知识,提升网民的责任感和道德素质,做文明上网人。

谣言从人类社会开始之初,演变至如今自媒体时代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谣言,网络在无意中成了谣言传播的快速渠道,想要完全根除谣言几乎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必须集齐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压缩网络谣言的传播空间,做好谣言辟谣工作,减少社会危害。

[1] 姜胜洪.网络谣言应对与舆情引导(第一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9,98.

[2] 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谣言:世界最古老的传媒(第一版)[M].郑若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

[3] 罗娜·荛斯.对因特网“颜色”的反思[J].郭镇之,译.新闻与传播研究,2000.

[4] 刘建明,纪中惠,等.舆论学概论(第一版)[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3.

[5] 杨立青.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谣言传播与控制探析[J].新闻记者,2014(11).

[6] 高雅.网络谣言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新闻研究导刊,2014(6).

[7] 王晓瑾.试论网络谣言的成因及治理[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0).

[8] 谢新洲,安静.网络谣言传播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4(2).

猜你喜欢

谣言网民公众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谣言π=4!
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