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期刊采编系统的特点与现状

2015-08-15李启正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腾云稿件投稿

李启正

(《丝绸》杂志社,浙江 杭州 310018)

一、国内主流的期刊采编系统的特点

目前发展发展较为成熟的主要有玛格泰克(Magtech)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勤云稿件处理系统、“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三才期刊采编系统等。此外,目前还有北京方州爱普科技公司开发推出的“网刊通V3106期刊采编系统”、博科思网络技术(北京)公司开发的“期刊采编OA 平台”等等。

(一)玛格泰克稿件远程处理系统Journalx 2.0

Journalx 2.0系统从2000年开始开发,是目前国内较为完善,功能较为全面的采编系统,截至2013年,采用该系统的期刊已有1600多本。Journalx 2.0系统采用国际标准的J2EE 架构,采用HTML5页面代码标准,安全性高,兼容性好,能够在Safari 浏览器、IOS 和Android 等平台兼容使用;Journalx 2.0系统具有大量的自定义功能,能够根据编辑部的特点和要求实现功能的调整和定制;此外,Journalx 2.0系统与北方方正飞翔排版系统、国外CrossRef 数据库、Magsci 平台、Doi 注册平台等接口共享,极大地方便了期刊管理和发布。

(二)勤云稿件处理系统

勤云系统从2002年开始研发,2013年期刊用户已超过800家。系统采用了云计算和Ajax 的无刷新技术架构,实现了期刊与集群平台之间的互通,大幅提升了数据的加载速度以及系统的更新速度;勤云系统也提供智能推荐参考文献,智能推荐审稿人,自动查找对比文献,文献不端检测,自动注册DOI,自动控制自引互引等功能。勤云系统的特色在于采用了分布式云计算网络期刊集群平台和期刊垂直搜索引擎,自己开发了参考文献校对系统。

(三)“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

腾云系统也称“中国知网”采编发系统,由同方光盘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知网)研发。由于其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享数据、深度整合,依托于中国知网的自身优势,发展潜力巨大,到2013年已有超过600家期刊用户。腾云系统具有完整的采编系统功能,还开发了配套的期刊出版门户系统。其特色在于与中国知网的AMLC 文献不端检测系统,中国知网的优先出版平台进行了无缝链接。[1]基于中国知网庞大的数据库,腾云系统还提供了最为全面的CNKI 精准专家遴选系统以及作者约稿管理系统。

二、国际主流期刊在线采编系统的特点

世界前4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Springer、Wiley-Blackwell、Taylor & Francis 中,Elsevier 开发了自己的在线采编系统Elsevier Editorial System (EES),其他出版商下属的期刊大多采用了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公司的在线稿件处理系统Scholar One Manuscripts(SOM)。[2]SOM 是国际一流的基于Web 投稿和同行评审工作解决方案,从1990年开始推向市场,在全球有365多家学术出版社(学会)用户和4500多家的期刊用户;EES 也是基于网页的在线投审稿处理系统,也有超过1900多家期刊使用;此外还有波兰Bentus Web Technologies 公司开发的国际通用自动投审稿平台Editorial Manager System,目前在119多个国家使用,期刊社可以基于此平台,开发适合自己特点的系统。

国际主流期刊稿件在线处理系统一般也包含作者中心,审稿人中心,编辑中心,发行中心4个主要模块,但各个模块的结构和界面大多从使用者习惯的角度进行了优化,在人性化角度做得较好;为避免作者的姓名重复,国际主流期刊采编系统在注册时一般需要提交ORC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注册信息,采用国际通用的作者学术身份证大大方便了作者在不同期刊和系统中的注册;作为业界领先的投稿和同行评审平台,ScholarOne 不仅提供快速稳定的Web 服务,还根据期刊出版经验,提供了灵活、丰富和卓越的电子邮件、信函及客户服务;EES 系统还具有期刊文章的转让功能,如果文章更适合也使用EES 系统的其他期刊,文章可直接转投。由于国际主流稿件系统大多与出版社合作,所以与引用链接系统CrossRef,反剽窃检测系统CrossCheck、iThenticate,数据发布平台Springer、Elsevier、EBSCO、SCI、EI、PubMed/MedLine、BioOne,支付平台PayPal等都具有较好的接口。

三、国内期刊采编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内采编系统近些年发展迅速,功能和稳定性不断完善,与国际主流采编系统相比较,还存在不少的改进空间。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标准和规范有待完善

目前国内也推出了如中国科学家在线iAuthor、中国引文数据库、Doi 注册平台等相关平台和规范,各采编系统应尽量采用通用和规范的标准和平台,方便作者投稿和数据库发布学术研究成果。

(二)系统兼容性和稳定性有待提升

根据编辑部及作者的使用反馈,由于操作系统、IE 内核版本等的差异,在某些功能上,国内主流采编系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兼容性问题,给作者、专家和编辑带来不便。

(三)系统的更新速度有待加快

目前,国内大多数采编系统都支持免费升级,但由于此项工作为免费服务工作,后期的更新速度和维护效率通常不高,此外有些系统的升级又只局限在同版本内的免费升级,造成版本更新严重落后。

[1] 吕娟.刍议中国知网期刊采编系统的应用[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40-41.

[2] 黄娟,吴民淑.《中国药理学报》使用ScholarOne Manuscripts在线投稿审稿系统的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1,22(1):93-95.

猜你喜欢

腾云稿件投稿
本刊启用“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知网版)
自吟
诚挚期待您的投稿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投稿要求
投稿选登
欢迎投稿
哪吒腾云闹海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