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少儿节目引导性的分析与思考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主持人儿童孩子

于 玮

(潍坊电视台,山东 潍坊 261000)

一、前言

电视机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福音,但是使用不当,会成为一种“祸害”。这种祸害不是“刀光剑影”,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慢性病毒”,受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最富想象力和模仿力的儿童及青少年。不少家长都觉得孩子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坐在电视机旁,就好像电视机是个保姆,而作为能吸引孩子视线的“保姆”——少儿节目,其责任显得尤为重大。研究如何将少儿节目善加利用,使它发挥到最大效益,不但具有必要性,而且更有迫切性。好的少儿节目应能够正确地引导少儿,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本文愿抛砖引玉,引起有关方面对这一重大课题的关心。

二、创作倾向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少儿节目工作者应从对儿童心理及特性的了解中去寻求一个正确的导向,从思想观念上加以注意和调整,不能仅凭成年人自己的感觉和喜好来编排节目。从创作角度讲,需要克服以下几种倾向:

(一)价值取向上的说教化倾向

说教,是生硬地、机械地空谈理论。对于当前的少儿节目,少儿观众不喜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说教味太浓,习惯于下定论,总试图把少儿观众当作自己的学生,节目成为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虽然我们的少儿节目不大可能完全以娱乐为主,推崇“无为而治”,但在创作实践中我们也不应将“教化”当作少儿节目的唯一价值取向。如要克服说教化倾向,我们需要摒弃那种赤裸裸的说教方式——即便非得说教,也应该是不着痕迹的。和成人一样,孩子也需要平等交流,他们反感说教,却愿意在精彩的故事或辩论中接受各种理念。潜移默化的教育会使孩子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观点。

(二)创作理念上的成人化倾向

这是一个观众反映很普遍的问题,无论是形式设计还是内容选择上,都隐然可见编导者的成人意图。

(1)形式上成人化。在一些高水平的乐曲演奏和歌唱表演的少儿节目中,有时可以看得出孩子们的心理不足,很松弛,生怕出了错,乐器和歌唱表演非常专业、整齐划一,表情僵化、造作。通过孩子的表演,我们可以看到幕后的导演,老师们的编排痕迹,而不是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流露。这样会使孩子害怕出丑,怕失败,缺乏创新意识。

(2)内容上成人化。节目编导为追求所谓的新奇和创意,把一些属于成年人的东西让儿童来演绎。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需要摒弃以往那种少儿节目由成人唱主角、做幕后指挥的旧观念,让少儿节目编导放下架子,深入实际,真正理解当前少年儿童的所思所想,其次,我们还可以尝试让有一定思维能力的少年儿童来参与制作少儿节目。

(三)表现方式上的幼稚化倾向

少儿节目要想走出幼稚化的误区,首先,必须得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在节目设计上充分考虑少年儿童的成长心理,尽量让节目多一些想象,多一份睿智。其次,有必要重树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观,节目主持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必须接受社会对媒介公众形象的制约,符合栏目和社会审美倾向的要求。主持人应追求一种鲜明的个性风采,并能将个性风采融合到所主持的节目中去。根据自身实际确定自己的位置,一个孩子的成长,有一个亲切的哥哥姐姐固然很好,但除此之外,有一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其实也不错。

三、主持技巧

根据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具有某些共同的特性。例如,直觉及感性、好奇心、善于模仿、纯真等。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好比是领路人,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马季曾经说过一句话:“艺术最后的竞争一定是人格的竞争。”把这句话给主持人似乎同样合适。主持人是直接与孩子打交道的人,如何在节目中引导、评价他们,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他们更应该理解“孩”意,真正与孩子交流,并用孩子乐于接受和真正喜爱的方式,达到启发教育和引导的目的。要主持好少儿节目,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要有受众意识,能与儿童心灵沟通

曾经有一项调查问孩子们:有了心里话最喜欢对谁讲?大多数孩子选择的是同伴或朋友。尽管少年儿童的道德判断水准还不完善,但他们已经明确拒绝教条式、训导式、唠唠叨叨的大人腔,要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和他们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友爱的关系,这样你才能了解他,知道他想什么、需要什么,这种朋友式形象的树立有一种向心力,能够影响孩子们模仿、顺从、尊重。

笔者认为作为少儿节目主持人,最重要的素质不在于知识多样化和专深程度,而在于具备一种能与儿童心灵沟通的本领,说对方能够听得进去的话也就制造了“接纳的条件。”能够得到孩子们的信任,对于引导、启发都非常重要。能否让孩子乐于与自己进行心灵的沟通,是衡量少儿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的根本标准。少儿节目主持人多与孩子们交朋友是少儿节目贴近少年儿童的起点。

(二)正面引导,以小事例讲大道理

素质教育的大前提规定了少儿节目应引导少儿健康成长:塑其品行,纠其习惯,少儿节目中要渗透有利于少年儿童认知能力、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及品德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儿童的道德评价能力还不稳定,正处在道德感塑造的关键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他们接受信息是从具体事物开始。因此,我们应多利用儿童身边熟悉的小事例加以正面引导,多用及时肯定、积极鼓励的方法,这也契合儿童教育学理论中正面教育的原则。

对儿童提出要求要简洁、明确、不求全面,但求具体,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节目按照“宏观思路、微观事例”的原则,通过小孩子的眼睛去看去听去做,儿童思维的记忆力的发展还不完善,需要教育者反复提示,但不等于说教,主持人在节目中可以利用不同方式来帮助其巩固,提倡多让儿童自己探索,主持人举一,启发小观众去反三,多用实例去说服、类比。

(三)现场驾驭,注重细小之处的处理

少年儿童对外界事物的判断有时是前后不一的,这是他们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一个合格的少儿节目主持人在现场主持时,应擅于及时捕捉小听众言语中的信息。应给予及时引导,使他们能积极动脑,主动获取结果。主持人要随时接受孩子们的提问,在他们无意的交谈中隐含着一些不易被察觉的思想倾向,这正是教育的关键点和突破口。要随时发现小听众脑子里的新想法,要擅于将他们提出的问题和出现的问题引导好。

(四)设置富有儿童气息的语言情境

首先,要根据小听众不同年龄来运用不同的语言。少年儿童往往一岁之差,其思维特点及接受能力就有很大差别。虽然少儿节目主持语言总体要求是浅显、简洁、畅晓、直白,语句多用短语短句,但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又有不同的语言要求。

其次,要根据节目不同内容,最大限度地把握声调的变化,形成少儿节目的语言特色,少儿节目主持总的要求是:自然口语化,语调变化力求形象、活泼、跳跃、直观。正因为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色。主持人为孩子们讲故事时,很注意拟声词的运用,而知识话题多用重音,以示强调主要内容,文艺内容节奏中可多一些欢快,报道少年儿童活动的内容要相对柔缓,总之主持人要用儿童节目独特的主持语言为少年儿童创造一个亲切的语言情境,从而在节目中不知不觉地让其接受节目所要传达的知识内容、教育内容。

四、建议和希望

从目前少儿节目的品种数量上看,应该增加一些反映儿童中弱势群体生活的节目。中国有众多的农村人口,也有众多的农村少年儿童,由于长期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城市和农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包括教育上也存在着差异。但是长期以来,在教育方面,我们更多地考虑是城市的取向,我们满足的是城市儿童的需求,由于两个儿童群体生活环境的不同,使得他们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那么我们的节目就有必要在内容的选择上,在表现形式上,考虑贴近农村孩子,并且能够通过电视节目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我们的媒体应该听听农村孩子的声音,应该关爱农村孩子的成长,给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

五、结论

少儿节目肩负着对少年儿童进行启发引导教育的重任,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少儿节目应当追求的目标。儿童最赋予好奇心和模仿力,具有充分的可塑性,正确引导至关重要,而要想制作出符合儿童心理、趣味及需要的节目,则需要结合与借鉴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及社会学家等各界人士的经验及智慧,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猜你喜欢

主持人儿童孩子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