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帮忙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规划建议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类节目板块主持人

沙 丽

(连云港广播电视台,江苏 连云港 222001)

近几年,帮忙类节目在各省市电视台发展迅速,成为媒体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的重要节目类型。从早期脱胎于电视民生新闻的《范大姐帮忙》《周姐帮忙》《小吴帮忙》到将情感调解与帮忙形式结合在一起的《金牌调解》《非常帮助》《钱塘老娘舅》以及维权类的《维权820》、装修类的《生活+》等,帮忙类节目遍地开花。与早期相比,帮忙类节目在内容上更加宽泛,表现形式上更加多元,社会影响也更为巨大。对于帮忙类节目的火爆,笔者认为。帮忙类节目的崛起和发展既有社会层面提供的现实基础,也缘于媒体自身的利益诉求而带来的节目转型,刻意迎合受众趣味则是帮忙类节目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电视帮忙类节目发展现状分析

(一)节目缺乏信息量,收视群体受到限制

由于题材相对局限,内容过于单一,信息量严重缺乏,而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只能引起家庭主妇、大伯大妈的共鸣,从而使收视群体受到限制。

(二)帮忙题材相对局限,内容过于单一

由于节目定位的限制,长年累月的报道,家长里短的琐碎最终造成“帮忙类”节目内容单一,选题范围狭窄,不是东家漏水,就是西家寻亲,其程序也八九不离十。虽然这类节目帮助大家解决了不少困难,但是长此以往缺乏新意,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和审美疲劳,难以维持较高的收视率。

(三)会涉及侵犯他人的隐私权

为了追求收视率,有的记者往往把“原生态”的事件展现在观众面前。这样一来,家长里短的琐事都可能被搬上荧幕。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但是议论别人的家丑恰恰是社区一些大妈大婶最热衷、最关心的话题。显然,此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难免会引发当事人的不满。

(四)事件分析不到位,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打进热线需要帮忙的观众,大都是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才寻求媒体帮助的。有些记者会因自身素质、个人生活经验等原因以及事件表象等因素的影响,使他们对事情的分析止于表面,不能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些记者只把自己定位在“和事佬”上,协调双方解决表面上的问题,不能真正地下功夫去寻找引发问题的“导火线”,不去关心问题存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关系,这样做出的节目往往浮于表面,底气不足,没有深度和广度。

二、促进电视帮忙类节目新常态化发展的相关建议

(一)要积极增加节目的信息量

针对帮忙栏目题材单一的问题,《闲事婆·和事佬》栏目进行了实质有效的尝试,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设了新闻板块、故事板块和生活小窍门板块。新闻板块毫无疑问主要是报道当天重要的本地新闻。故事板块是从“帮忙”节目中划分出来的,只讲故事,基本不涉及帮忙,而生活小窍门板块则是针对帮忙。节目收视群体的喜好,推出的一档以介绍简单实用的生活小窍门为主的板块。从索福瑞的收视调查,故事和生活小窍门板块最受大家的欢迎。

(二)要努力突出主持人效应

主持人是节目的品牌和灵魂所在。帮忙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主持人的作用更加突出,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地让主持人参与到节目的采访过程中,并且推出各种形式的活动。让主持人实实在在地走进社区,走进普通百姓中间,帮忙解困,成为观众的贴心人,提升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和节目的影响力。

(三)把握好迎合受众的窥私欲望的度

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说,人们普遍存在窥伺心理,即对他人私事的一种窥伺欲望。通过窥视他人不愿为人所知的隐私而满足自身的宣泄愿望。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对身边的人与物的窥伺心理。对于受众面言,这种潜在的窥私欲望反映在其信息接收过程中就表现为对有关隐私内容的特殊偏好,而这种心理需求反映在媒体对信息的选择加工传播时,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刻意迎合一定受众群的独特趣味,从而制定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决策。从目前各电视台的帮忙类节目看,无论是脱胎于民生新闻的帮忙类节目,如《非常帮助》《石头会说话》等,都越来越热衷于选择有关人们隐私的素材为“帮助”对象,如夫妻矛盾、婚外恋情、怀疑子女非亲生做DNA 鉴定等完全属于个人隐私的内容。此类题材的表现往往画面火爆、情节离奇、关系错综复杂,个人隐私完全暴露于电视屏幕上,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窥私心理,对于拉升收视率往往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

(四)拓展生活服务类的内容增加帮忙节目的实用性

作为一档面向普通市民的帮忙栏目,想要获得稳定的收视率,除了新闻性,节目的实用性也不可忽略,在市民看多了家长里短的琐事之外,从节目的内容上,深入百姓生活,在衣食住行上提供有用的信息,将节目的内容具体化和过程化,为具体的服务对象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并且在展现服务内容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去表现服务对象的个人故事和情感波澜,定能成为帮忙节目一个新的收视亮点。

三、结语

笔者认为,帮忙类节目应在建构公众与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平台方面做出更多努力,在选题、传播形式上有意节制对煽情猎奇素材的关注。从而不断提高帮忙类节目的深度,使其真正成为“关注民生,服务百姓”的平台。

[1] 陈津震.如何做好电视”帮忙类”节目[J].青年记者,2008(8):71-72.

[2] 贾守水.如何做好电视帮忙类节目——以南阳电视台《李曼帮忙》为例[J].青年记者,2012(9):66-67.

[3] 余红仙.浅析帮忙类节目的成功模式——以《帮女郎帮你忙》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4(19):127.

[4] 韦帝.台湾谈话性综艺节目《康熙来了》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14.

[5] 王春玲,牛炳文.从帮忙类节目看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2(4):44-45.

[6] 张敬涛.从“帮忙”节目看媒体对新闻事件的介入[J].中国传媒科技,2014(4):142,151.

[7] 曾宪斌,王灿.选题是关键帮忙出影响——以荆门台《三女帮忙》为例[J].新闻前哨,2013(10):62-63.

猜你喜欢

类节目板块主持人
主持人语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主持人语
板块拼拼乐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新电视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应对策略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浅谈电视新闻类节目的编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