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要注重采访氛围的营造
2015-08-15李晓云
李晓云
(瓦房店广播电视台,辽宁 大连 116300)
丁柏栓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一书中指出: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高质量的采访不仅能帮助记者得到更准确的新闻素材,还能激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写出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而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采访氛围则是采访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采访的重要性
陆定一是这样定义新闻的:所谓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就是新闻传播的起点和基础。俗话说,采写新闻稿件,需要“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这就足以看出采访的重要性,可以这么说,采访是记者从采访对象那里得到具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的必经之路。
(1)采访是整个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刊播的基础,对其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采访是一个对新闻素材进行搜集挖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者要在采访不断深入的同时获取新的新闻点或发掘更具新闻价值的信息,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活动是新闻报道的“重头戏”。
(2)采访的深入程度决定着记者对新闻事实细节的掌握。新闻的真实性要求记者在报道中涉及的各个点都必须是客观真实的,才能确保报道与事件本身的一致。在这其中,对新闻事件细节状态的把握和再现又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生动性。因此,没有深入的采访,就很难翔实而生动的反映新闻事实。
二、调节采访氛围对采访的重要作用
如果说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那么采访的氛围就是这基础里的混凝土。我们的采访对象涉及各个阶层,面对这些各不相同的采访对象,采访能不能顺利进行,除了记者的引导外,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将采访对象的情绪调动起来也是关键因素。
相信每个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采访对象因为紧张答非所问或语无伦次。这时,通过调节采访氛围消除采访对象的紧张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甚至可能帮助采访对象达到积极、活跃、配合的状态,进而得到意料之外的新闻素材。例如,我们有一次去农村采访老百姓对某苹果新品种的评价,在采访一位种植户大姐的时候,她觉得自己要上电视了,所以显得十分紧张。我看到她家院里不仅有等着入窖的苹果,还晒了很多切得很粗的萝卜条,我便像邻里邻居唠家常似的向她讨教:“我家也晒过这么粗的萝卜条,但是不好吃,是因为品种关系还是你有什么好的做法?”就这样,我们顺着萝卜的品种聊到了苹果的品种,慢慢地步入了正题,采访任务也顺利完成。
一次,我们在采访一位身患残疾的儿子父母时,夫妻双方不愿意多讲,觉得让自己并不健全的儿子上电视很没面子。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的记者并没有不顾夫妻俩的感受,干巴巴地去挖掘他们的隐私,而是随着夫妻俩,坐在她家的炕沿边闲聊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夫妻俩感受到的不是记者咄咄的逼问,他们更像是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对象,倒一倒心里的苦水。就这样,一场原本采访对象并不十分配合的采访,到最后却是水到渠成。
三、如何营造合适采访氛围
(1)准备知识。记者的采访过程也是一个沟通的过程,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要营造轻松自在的采访氛围就需要记者注重自身知识的储备。即使对即将采访的领域不了解,那也要在采访前熟记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背景资料,甚至包括理论和政策方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否则很难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的沟通,好的采访氛围也就无从谈起。关牧村老师拒绝回答记者“在这场话剧中您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样的问题就是最好的例子。
(2)学会聊天。如何能使记者与采访对象一起融入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搜集更多的资料,是一种高超的采访本领。这需要借助一些桥梁来缩短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为后续的采访工作开个好头!这个桥梁可以是一位双方都熟悉的人或一件双方都感兴趣的事,也可以是一个热门话题。例如,上文中提到的,跟种植户大姐从她家的萝卜聊起,从心理上培养一种亲近感,采访就在亲近友好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开始了。
(3)重视倾听。恰到好处的倾听甚至可以引发采访对象的谈话欲望,在此过程中有利于记者挖掘深度的问题,进而深化报道的主题。在这个方面,鲁豫在主持《鲁豫有约》的过程中就做得很好。她总能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沉默,在适当的时候提出问题,成龙曾亲口在节目中说:“好奇怪,在别人那里我不愿意讲的事情,我都想讲给你听”。
(4)无采访化。采访对象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面对摄像机和话筒就容易紧张,放不开。为了解除这种状况,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双机位拍摄,就是在记者与采访对象身后分别放一台摄像机,在摄像机处于关机状态时,记者就与采访对象闲聊,并告知他现在只是一个预场,等采访对象逐渐进入状态时,摄像机悄悄启动。这样,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话题还在继续,采访录制工作已经悄然开始。
(5)给予尊重。无论采访对象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我们都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而且不仅是尊重他本人,还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例如,深入农村采访,农民的习惯也许是舀起缸里的水就直接喝,这时候我们如果表现出看不起或是嫌弃这种行为,那么敏感一点的采访对象也许就因为这个而觉得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即使记者的采访技巧相当到位,也很难营造一种和谐的采访氛围。
在新闻采访中,氛围是否融洽对采访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挤牙膏”或是公事公办的气氛与“久逢知己”的融洽氛围得到的注定是两种不同层次质量的采访。因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对各种因素进行合理整合,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采访氛围以保证采访的高质量完成。
[1] 刘海贵,张骏德.新闻心理学[M].新华出版社,1996.
[2]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 丁柏栓.新闻采访与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 袁良.采访漫谈[M].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