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新时期加强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2015-08-15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

米 勇

(新疆兵团 第二师二十四团广电站,新疆 库尔勒 841204)

新时期的舆论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我国党务、政务以及党政机关进行的民主监督,监督渠道就是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对我党进行的监督,是群众通过新闻媒体进行的监督。

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推动力。舆论监督提高和深化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公民意识,是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的有效手段。

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方式。舆论监督对于发扬人民当家作主的精神,培育公民的法制意识,保护公众积极的参政议政热情,加强公众对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的监督,具有重要的作用。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是揭露腐败、反对官僚主义的有力武器。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现的监督,而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机构有各级报社、出版社、通讯社、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等。

例如,某地某酱厂正值产品交售高峰期,由于加工机械加工能力不足,导致交售产品的职工将成车番茄倾倒、造成严重浪费的事情。当地媒体获悉后,前往番茄倾倒现场进行现场采访拍摄,制作了一期反映群众产品交售困难的节目。引起广泛关注。该酱厂对倾倒产品的群众做出了适当的经济补偿,收到了良好的舆论监督效果。

新闻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群众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代表人民通过对事物的评价和批评,明辨是非,维护真理,伸张正义,促进事物的转化,影响事物的进程,从而实现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因此,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舆论监督,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新闻媒体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一、新闻舆论监督主要应有功能

(1)监视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这是舆论监督的最大功能。舆论监督不断地向社会及公众提供新的社会热点、焦点和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同时引导社会公众密切注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新动向。不断跟踪和监视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关注和评价这一进程。

(2)舆论监督的社会调节功能。它可以充当社会的“传声筒”和“减压阀”,传达呼声,宣泄积郁,满足愿望,使整个社会在心态上维持在一个理想的安全值上。

(3)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它以舆论、宣传、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去影响和引导公众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和制止社会越轨行为,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最迅速、最灵敏、最有效的反应。

(4)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舆论监督所代表的是最大多数人的意志,这种权力在进行权力制约和权力抗衡的时候,以新闻舆论的形式出现,监督的领域之广、反应迅速、参与公众多、影响效果大。

(5)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许多社会问题、社会事件首先是以舆论监督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舆论监督是一个动态过程,总是严密跟踪监督目标和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做到在否定自我的基础上求得正确的监督。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结论,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实现最终的平衡。

二、加强舆论监督的形式

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最常用的形式是新闻批评,包括新闻评论和新闻曝光,即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阴暗面和各类消极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

三、开展舆论监督要坚持和把握的原则

一是坚持建设性监督。开展舆论监督,要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以改进工作、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维护稳定为出发点。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围绕服务大局,抓住群众关心、政府重视、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舆论监督。要注重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着眼于推动问题的解决,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传递正能量,使舆论监督有利于针砭时弊、弘扬正气、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要特别注意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无论正面宣传还是舆论引导,都必须坚持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维护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发挥好新闻舆论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

二是坚持科学监督。开展舆论监督,应当有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做到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注意坚持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开展舆论监督的前提。一旦新闻不真实,舆论监督就会失去公信力和权威性,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要坚持实事求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真正让被监督者心服口服,使舆论监督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三是坚持依法监督。舆论监督受法律保护,但是舆论监督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严格依法办事、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报道的内容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不能违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能泄露国家秘密,不能干扰和妨碍政法机关依法办案,不能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舆论监督的手段、方法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获取新闻素材、核实报道内容都要通过合法的途径、程序和正当的方式,不能采取非法的和不道德的手段进行采访。在我国,舆论监督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其他各类报刊以及互联网站、微博、公众微信平台等新兴媒体,都必须自觉接受法律的约束,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必须坚持新闻舆论监督的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舆论监督的正确有序领导。

新时期新形势下,新闻媒体应加强舆论监督,不断创新舆论监督的方法,确保舆论监督的正确有效性,使舆论监督真正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促进法治国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1] 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广播电视综合基础知识[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7.

[2] 广播影视业务教育培训丛书编写组.广播电视业务[M].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探讨网络新闻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整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时代召唤老区新闻媒体
新常态下的新闻媒体人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