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地区留守妇女问题与社会和谐稳定——基于对湖北省恩施州长梁乡的调研
2015-08-15余小琴刘国胜
余小琴,刘国胜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留守妇女社会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问题,这一问题在民族地区表现尤甚。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青少年教育、留守妇女家庭夫妻的生活质量及养老等,进而关系到该地区的家庭和社会能否和谐稳定。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农村留守妇女问题。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到了“留守妇女”,强调指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的关爱和服务……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作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这里的“社会和谐安定”与本课题中的“社会和谐稳定”相对应。可见,研究留守妇女社会问题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学界从留守妇女的生存现状、身心健康、婚姻、政治参与社会支持网以及合法权益等方面对留守妇女问题进行了研究。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留守妇女问题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出发,对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社会问题及其对策展开研究。
一、留守妇女问题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概念厘定
目前学术界关于社会和谐稳定的研究大体上可归入社会学角度、政治学角度和社会心态角度三个视角,[1]本文所指的是与留守妇女问题相对应的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学角度的社会和谐稳定是指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的状态,是整个社会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2]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主要包括社会治安方面的指标、法治方面的指标、社会公平方面的指标及政府效能方面的指标等。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要求是有强大的权威机构和力量来控制社会……家庭安定,人民生活有保障,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失业率、事故率低。[3]
留守妇女通常是指由于丈夫长期(半年以上)在外务工而留守在家庭中的农村妇女。她们肩负着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的生产劳动和家庭抚养、赡养责任,同时扮演着多种家庭与社会角色。[4]本文所谓“留守妇女问题”是指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带来或者引发的社会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会导致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下降,对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负面影响。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留守妇女的身心健康、财产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带来的治安、失业、传染病等社会问题,例如,由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引发的性强暴、骗婚、嫖娼、拐骗妇女、暴力、失业、财产安全和传染病等问题;留守妇女与丈夫的婚姻方面出现问题,引发的离婚、失业、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留守妇女家庭子女的教育质量和水平较低,引发的青少年违法犯罪、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等社会问题;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不和谐引发的老人幸福感下降、养老等社会问题。这一系列社会问题都与社会和谐稳定相违背,会导致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下降,不利于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
二、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社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民族地区留守妇女问题也就是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引发的社会问题,主要包括疾病、治安、失业、离婚、教育质量和水平下降、违法犯罪和养老等问题,并且这些社会问题给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引发的主要社会问题
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从多个方面引发了社会问题,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讲述其引发的社会问题。
第一,从留守妇女群体的身心健康、财产和人身安全等方面看,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容易引发疾病、治安和失业等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长梁乡的留守妇女中有58.3%身患疾病,而非留守妇女仅有34.5%身患疾病,可见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会导致社会得疾病的人不断增多;近一年内遭受过暴力行为的留守妇女的比例高于非留守妇女。长梁乡留守妇女上当受骗和被偷取财产的概率比非留守妇女高,可见留守妇女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容易遭到侵犯,会带来治安问题;一旦留守妇女群体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得不到保障,必然会影响其工作,进而可能会引发失业问题。
第二,从留守妇女与丈夫的婚姻感情方面看,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容易引发离婚、失业和疾病等问题。从调查结果来看,有10.8%的留守妇女有和丈夫离婚的倾向,而非留守妇女中仅有4.2%有和丈夫离婚的倾向,可见留守妇女群体更容易引发离婚问题;37.5%的留守妇女的丈夫在近半年内有失业的情况,而只有21.7%的非留守妇女的丈夫近半年内有失业的情况,可见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会引发更多的失业问题;从丈夫的身体健康状况来看,23.3%的留守妇女的丈夫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良,而仅有17.5%的非留守妇女的丈夫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良,可见留守家庭男同胞增加社会得疾病的人数。总之,长梁乡的留守妇女家庭更容易出现婚姻感情危机,进而引发离婚、失业和疾病等社会问题。
第三,从留守妇女群体与其子女受教育情况的关系看,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容易引发逃学、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等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下降问题、治安问题和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对长梁乡的调研发现,10.8%留守妇女的子女近一年打群架的次数为3-5次,仅有6.3%的非留守妇女的子女近一年打群架的次数在3-5次之间,可见留守妇女家庭容易引发社会治安问题;7.5%的留守妇女的孩子有辍学的情况,而仅有5.8%的非留守妇女的孩子有辍学的情况,可见留守妇女家庭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的情况;2.5%的留守妇女的孩子有过犯罪的记录,而仅有0.8%的非留守妇女的孩子有过犯罪的记录,可见留守妇女家庭会引发青少犯罪问题。此外,公安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留守妇女的子女与非留守妇女的子女相比,前者更容易打群架,甚至犯罪。班主任老师认为,留守妇女妇女的子女的学习成绩总体较非留守妇女的子女差,更容易出现逃学、辍学的情况。
第四,从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方面看,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容易引发老人幸福感下降的问题和养老问题。据调研发现,仅有7.5%的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非常好,而16.7%的非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非常好。22.5%的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比较差,而仅有15.8%的非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比较差。留守妇女的丈夫出门在外,沟通婆媳之间的桥梁阻断,婆媳情感冷淡。而非留守妇女家庭在丈夫及时的平衡与协调之下,婆媳关系相对融洽。说明留守妇女与公婆之间相对不容易相处融洽。因而,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会引发老人的幸福感下降问题和老人养老问题等社会问题。
(二)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落后,而其直接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留守妇女家庭自身的原因。调研发现,留守妇女夫妻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部分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另外,大部分留守妇女没有与丈夫一同在外打工的原因是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或者自己不会什么技能,出去也找不到工作。说明留守妇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与其自身文化程度和掌握技术的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二是政府不够重视留守妇女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采取的措施较少,并且落实情况差。调研发现,长梁乡政府和妇联对待留守妇女问题比较被动,机制不健全。政府和妇联分工不明,没有设立专门的妇联工作部门和配置专职人员,妇联的工作人员通常由其它部门人员兼任。对于经费问题,地方政府仅仅寄希望于上级拨款。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方面,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具有可行性的政策、措施和具体实施方案,在执行相关的政策时也只是做了一些表面工作。对活动宣传不够,长梁乡留守妇女们基本不知道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活动。工作人员虽然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但并未采取行动。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只提出了发展经济、提供就业机会等抽象的理论,可行性不大。
三、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社会问题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相违背
留守妇女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它与社会和谐稳定相违背,导致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下降。
学术界关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指标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是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治安方面的指标、法治方面的指标、社会公平方面的指标及政府效能方面的指标等几个方面的指标。每个方面又有许多具体的指标,这些具体指标系数的变化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程度。本课题组对与留守妇女社会问题相关的社会和谐稳定的具体指标进行了初步归纳。具体指标有:疾病病发率、社会违法犯罪率、离婚率、失业率、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青少年犯罪率、老人幸福指数和养老率等。
第一,由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引发的留守妇女的丈夫、公婆和自身的身心健康状况下降等疾病问题,会提升民族地区的疾病病发率,这导致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下降,与社会和谐稳定相违背。留守妇女的责任重大,导致其身体超负荷和精神压力过大,进而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可能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因为“在多数情况下,只要一个社会阶层乃至一个社会群体对社会现实不满,就能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很大的甚至决定性的影响”。[5]夫妻婚姻关系冷淡和疏远也可能会导致双方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得疾病的情况增多。留守妇女与公婆关系不和谐,可能引起老人身心健康状况下降。这些情况都会提升民族地区的疾病病发率。
第二,由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引发的治安和违法犯罪问题,导致民族地区治安状况不良,提升了社会违法犯罪率,导致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下降。首先,留守妇女是弱势群体,其丈夫外出为一些不法分子创造了机会。他们寻找机会偷取、骗取、抢取留守妇女的财产,甚至对其实施性强暴等。其次,留守妇女的丈夫也容易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民族地区从农村到城市打工的男丁大多从事低工资的体力活儿,于是他们容易采取偷窃和强抢的捷径。婚姻感情不和谐也可能导致留守妇女的丈夫误入歧途而违法犯罪。再次,留守妇女的子女容易出现结群打架、偷窃等行为。这些行为提升了民族地区的违法犯罪率。
第三,留守妇女与丈夫的婚姻关系破裂,会导致民族地区离婚率上升,与社会和谐稳定相违背。丈夫外出务工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提升家庭幸福度,但是丈夫外出后反而增加了留守妇女的负担。时间久了,留守妇女对丈夫的依赖性越来越小,离婚的可能性比较大。作为弱势群体,留守妇女时常需要寻求他人的帮助,可能会对身边的某个男性产生依赖或者感情,这会威胁到婚姻感情。因不受妻子的监督,丈夫在外很可能会遇到艳遇而疏远妻子。此外,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不和谐也可能会影响夫妻感情。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导致夫妻感情破裂,而提升民族地区的离婚率。
第四,由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引发的失业问题,导致了民族地区失业率的上升,导致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下降。留守妇女问题引发的失业主要是指留守妇女家庭夫妻的失业问题。留守妇女夫妻双方压力大,身体健康水平较差,直接影响其工作和生活,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进度,甚至引发失业。同时,如果留守妇女与丈夫、公婆的关系不和谐,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纷争,如闹离婚、吵架和打官司等,使得整个家庭不和谐,从而影响夫妻的工作和生活,打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当前打工潮群体的社会关系不能得到控制,就会出现大量这样的情况,以致整个民族地区的失业率上升。
第五,留守妇女家庭对子女教育的缺失,导致了民族地区升学率的下降、义务教育阶段辍学率上升和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等,这些系数的变化与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相违背,导致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下降。因精力有限,留守妇女对其子女缺乏管教或者管教不严,而青少年普遍自觉性不是太高,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就容易出现逃学、辍学、打架斗殴甚至违法犯罪。这会影响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导致升学率下降、义务教育辍学率上升,进而导致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下降。同时,教育的缺失还可能影响民族地区的治安环境,加大治安管理难度,甚至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
第六,留守妇女与公婆的关系相对不和谐,会导致民族地区老人幸福指数下降和养老率降低,从而导致社会和谐稳定的指标下降。留守妇女家庭,丈夫外出后,媳妇和公婆之间的纽带不在家,他们之间产生误会和矛盾之后不能得到及时的调解,导致他们之间难以和谐相处。此外,由于留守妇女是弱势群体,其能力有限,公婆遇到困难后靠她一人的力量很难解决。这些情况很可能导致民族地区老人的幸福指数下降,社会养老率降低,这两项指标的下降较大地阻碍了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不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四、应对民族地区留守妇女社会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当前民族地区出现的留守妇女社会问题,对该地区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这个情况,留守妇女自身、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与繁荣。
第一,民族地区的妇女要自觉培养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民族地区妇女们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提升就业能力。农村就业机会和经济来源少,妇女们要积极主动参与技能培训,帮助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否则,丈夫可能会因不堪重负而被迫选择到城市寻找机会,导致妇女留守。对于留守家庭,留守妇女要尽量处理好与丈夫、公婆、孩子以及亲戚朋友之间的社会关系。留守妇女要格外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为了更好地教育子女,民族地区留守妇女要保证自身良好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改善自身的精神生活。
第二,民族地区地方政府部门要专门针对家庭经济来源少的地区和家庭策划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增收项目。例如,政府可以鼓励经济来源少的地区开办小型工厂,如电子厂、茶叶厂和金银花厂等,增加就业机会。政府应对当地人进行技术培训,提供免费的培训课程;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指导经济来源少的家庭进行技术培训和就业,让群众掌握技术并发挥作用。针对刚起步的轻工业厂,政府要给与政策支持,提供适当的经费,减少税收,并尽量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小企业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并指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指导。
第三,民族地区政府应建立健全机制,设立专门的妇联工作部门并配置专职人员,将政府和妇联分开,明确职责。如果没有专门的工作部门和专职人员,就很难落实责任制。由政府工作人员兼任妇联工作会导致无人负责管理妇联工作的情况发生,以致上级下达政策后没有专门的负责人去执行和实施,并且难以追究责任。因此,政府要建立健全机制,并建立责任制。上级下达政策后,地方政府负责人必须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方案。只有设立专门的妇联工作部门,并配置专职人员才能真正落实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地方政府要真正做到高度重视留守妇女问题,就必须采取实际行动。
第四,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要组织一些疏导留守妇女心理的活动,提高留守妇女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其精神生活。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和妇联可以建立留守妇女心理咨询平台,安排专门的心理咨询师。并组织一些留守妇女交心谈心的活动,起到缓解留守妇女心理压力的作用,尽量避免她们对社会产生不满的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可以为她们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并鼓励她们主动参与,改善她们的精神生活。政府还应该鼓励留守妇女积极参与选举等政治生活,让她们积极融入社会。这样,留守妇女就会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身心会更加健康,进而出现良性循环。
第五,国家政府部门要适时印发专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纲要或文件,指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的和策略措施等。在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之后,留守妇女问题一度受到了较大的关注。但近年来国家专门针对留守妇女的政策性文件比较少,大多是关于“三留守”问题的文件,社会各界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了留守儿童问题,对留守妇女问题有所忽视,现阶段民族地区政府对留守妇女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因此,国家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留守妇女群体的社会关系带来的社会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并适时制定专门针对留守妇女问题的政策,尽量将要求和指标量化。
第六,民族地区学校和公安部门要更加注重对留守妇女子女的思想教育和疏导。当留守妇女的子女出现问题时,学校和公安部门首先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完全采取惩罚的方式,否则可能引起青少年的反叛心理。留守妇女子女长期在单亲教育环境下成长,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如果他们形成了反叛心理会对社会治安造成一定威胁,甚至违法犯罪。老师要更加关注留守妇女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如发现有埋怨生活的情绪就及时给予疏导。班主任老师要教育这些孩子热爱生活,鼓励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交朋友和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上。此外,社会其它单位、组织和个人也要热心帮助留守妇女家庭。
[1]彭宗超,曹峰,等.社会生态系统治理视角下的中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理论框架与指标体系新探[J].公共管理评论,2010,15(1):43-60.
[2]张祖群.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形势与危机路径分析[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1):45-51.
[3]关小燕.妇女心理与社会稳定[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8(1):75-79.
[4]黄耀明.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的个案研究——以福建省漳浦县为例[J].学术交流,2008(11):133-137.
[5]孙辉.贫富差距对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及其对策[J].思想战线,2005,3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