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课前导入,为新课教学开好头

2015-08-15张洁

语文学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前导板书课题

○张洁

(呼和浩特市北垣小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需要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课前导入是语文新课教学的第一步。科学、合理、新颖的课前导入,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集中他们的精力,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我就以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几篇课文为例,说明教师只有巧设导入,才能把学生引入语文学习的情境,为新课教学开好头。

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

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设置一些问题,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以教学五年级《我的“长生果”》为例。

第一步先板书“长生果”,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长生果是什么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是“长生不老的果子”,第二步板书课题《我的“长生果”》并提问:题中“长生果”加了引号,可见它是具有特殊含义的。哪位同学能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猜一下文中的“长生果”指什么?学生猜想:课文中的“长生果”指是书。第三步导入:“同学们的猜想正确吗?如果正确,怎么书成了‘长生果’?请同学们运用平时的学习方法,读懂课文,从中找出答案。”

这样的导入,以学生喜爱的“长生果”激发谈话兴趣,进而对“长生果”质疑,激发对课文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带着好奇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质疑课题

课前导入根据课文的需要创设情境,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唤起学生想象,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教学《桂花雨》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1.创设情境,播放音乐,板书课题《桂花雨》。提问:“大家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学生一边欣赏着优美的音乐,一边对“桂花雨”展开美好的想象。

2.相机质疑:“虽然同学们对桂花雨的描述不同,但老师能从同学们的描述中感受到桂花雨的美丽。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本组课文的主题,猜想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学生猜想,可能是思念故乡。)

3.导入:“是不是要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呢?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走进新课文的学习吧!”

音乐的播放,创设了学习的情境,“桂花雨”的猜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新课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三、交流资料,质疑问难

课前交流查阅的课文作者及相关资料,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新课的自信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变得较为轻松。在教学《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这篇课文时,课前导入我运用了交流资料、质疑问题的方法,我是这样设计的:

1.板书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并请学生齐读课题。

2.质疑提问:课文中小苗是谁,大树指谁?(学生答:小苗是小学生,大树是季羡林。)

3.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季羡林。

4.提问: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形式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认识到这篇课文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访谈录。

对课题的质疑,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资料的交流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课文内容的理解提供了帮助。

四、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生活的本质,在于生活的丰富性,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可以使教学活动丰富起来。在教学《珍珠鸟》时,根据本文的特点,课前导入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以下环节:

1.提问:有哪些同学家养了小动物?养的是什么动物?(学生说出自己家的如猫、狗、鹦鹉……)

2.追问:谁来简要说说养小动物的美好情景?(学生讲述了与家中小动物相处的快乐。)

3.导入:是呀,养小动物是一件快乐而有趣的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这样的文章(板书课题《珍珠鸟》)。请同学齐读课题。

4.出示珍珠鸟的图片,请同学欣赏珍珠鸟的美丽,并简要介绍其性情。

这样的课前导入,用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引起了学生和作者的共鸣,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走进了课文的学习。

五、多媒体课件,导入课文

对小学生来说,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情感,才能使他们迅速地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与课文产生共鸣。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课前导入我首先播放地震视频,相机解说:1994年1月17日,在美国洛杉矶,像往常一样,人们井然有序地生活着,谁能想到一场灾祸会降临呢?突然间山崩地裂,不到四分钟房倒屋塌,几万人被埋,30万人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巨大的灾难笼罩着这座城市的人们(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地震造成的伤害)。接着导入:在这次地震中,有对父子为人们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同时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共同走进课文,感受课文中这对父子的真情。

利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将地震的灾难画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感受到地震的危害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痛苦。让他们被震撼的同时,带着对人物命运的关注,走入课文的学习,为体会父爱的伟大奠定了基础。

六、激情导入,想象画面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在教学《慈母情怀》一课时,课前运用激情导入:请大家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位贫穷的母亲,她衣着破旧,脸色憔悴而疲惫,她用那龟裂的手指,仔细地数着一卷从怀里掏出的揉得皱巴巴的零钱,数过后坦然从容地把钱塞到了渴望得到一本书的儿子手里。想到这一幕,我们怎能不被慈母的情深感动呢?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走近这位伟大的母亲吧!

通过激情的导语,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被这幕感人的情景打动,带着感动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以上是我在语文新课教学中,设计的几种课前导入。实践证明,只有巧设课前导入,才能为新课教学开好头。教师根据教材及学生的特点,灵活多样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引向新知识的学习氛围,使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创造力。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前导板书课题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思想政治课简约板书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