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困境及出路研究——以蒙古包文化为例

2015-08-15刘婷婷杨璐红丽

语文学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蒙古包内蒙古少数民族

○刘婷婷 杨璐 红丽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因此,在全国上下都积极贯彻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大环境下,针对内蒙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那些即将消失而又亟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蒙古包文化保护的现状

(一)蒙古包文化的基本情况

历史上先后有像匈奴、鲜卑、蒙古等10多个少数民族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许多独具草原特色和浓郁民族风情的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曲艺、传统文化活动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也是内蒙古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和延续。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查询得知,蒙古包文化是第一批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此同时,在2013年12月5日,蒙古包的营造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一些游牧人民已经安营扎寨,盖起了砖瓦房,或者搬进城里,不再继续游牧生活,蒙古包渐渐消失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如不及时抢救,便有失传的可能。

(二)蒙古包文化在保护过程中面论的困难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淡化了关于传统文化的记忆,一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重视。多年来,蒙古包技艺逐渐失传,许多传统后继乏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迁,许多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着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临灭亡,正是从这个层面来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没有按照既定的方针政策在实际保护过程中贯彻落实,从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人员数量很少,而且工资待遇相对较低;相关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此外,保护模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形势,过于保守。有些博物馆式的保护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阻止一些珍贵的资料失传,但它不可避免的还是要面临灭绝的危险。最重要的是对开发和利用的过度重视,而轻视了传承与保护。蒙古包文化应该是一种“活”的文化,应该以开放性的保护模式赋予其生命力,同时可以更加具有创新性的向世人展示它的“舞姿”。

二、蒙古包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对于内蒙古大草原而言,做好蒙古包文化的保护工作与旅游开发的结合,既可以发展好大草原的旅游业,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又可以促进蒙古包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旅游开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蒙古包文化是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开发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重视并保护好它的传统性,保持它的独特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当地的旅游发展。

2.旅游开发有利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步入了经济社会。依靠旅游,把蒙古包文化潜在的经济价值开发出来,在提升经济的同时也扩大了蒙古包文化的知名度和被关注度。依靠人的积极参与和主动传承,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的生息繁衍,发挥其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

3.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消极影响。随着游客的增多,影响着当地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影响,他们接受现代文明的能力逐渐增强,传统文化却逐渐减弱。与此同时,搞旅游开发主要是发展经济,所以在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有些退而求其次了。

三、内蒙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包文化保护的出路探究

1.加强蒙古包文化的宣传工作。蒙古包是蒙古游牧人民族传统的住房,他们跟着放牧的移动经常搬迁。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发展,蒙古包不仅是游牧民族的住所,还成为大草原的一个亮点。当你我生活在喧嚣的车水马龙中,住在威耸的高楼大厦里,会厌倦白砖红瓦,会憎恨汽车尾气。走进大草原欣赏大自然的魅力,住进蒙古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更多的是要强调其宣传教育,扩大影响力,形成一种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社会氛围。因此,在蒙古包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的是传统的艺术感受和审美价值,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宣传和利用。

2.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方式使蒙古包文化传承后继有人。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加强蒙古包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开展学生的草原体验活动项目,兴建民族文化的实践基地,能够让大家身临其境,亲身到民族传统文化区探索它的价值,从而增强民族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意识。

3.建议政府将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建立文化保护专项基金。健全好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体制机制,在政策体系上做好完善工作,同时也要在已有政策的基础上,确保有效的执行和落实,发挥出政策措施的真实效用。确保资金的投入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传承发展的有效保障,建议各级政府将保护经费纳入到本级的财政预算,建立文化保护专项基金。同时,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参与和赞助,通过投资、捐助以及设立基金等形式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总的来说,蒙古包文化的发展有它自身的变化规律,在保护工作中就要遵循其自身的发展,尤其在强调蒙古包文化价值的同时,不断改进,推陈出新。在广阔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蒙古包文化保护工作要在经济文化一体的现代化社会中,为人们的生活形式增添色彩,使人们有机会体会贴近大自然的感受。在新的社会进程下,蒙古包文化必须以自身的魅力发挥凝聚力的作用,必须站的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这不仅仅是发展经济的问题,同时也是发展社会和文化问题,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1]谷群华.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成就及问题——以桑植县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2]陈云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民族自治立法模式研究——以北川羌族自治县为实证[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林菁.基于旅游开发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广西红水河流域为例[J].社科纵横(新理论篇),2012(3).

[4]孙璇.甘南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浅议[J].大众文艺,2012(19).

[5]候斌,周鸿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相关立法现状与完善[J].民族学刊,2011(2).

[6]飞龙.国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6).

猜你喜欢

蒙古包内蒙古少数民族
我爱我的蒙古包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蒙古包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这是蒙古包吗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