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

2015-08-15刘天胜

语文学刊 2015年2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师范生语文课程

○刘天胜

(吉林师范大学 职业技能教研部,吉林 四平 136000)

大学语文始于1938 年的“大一国文”,1952 年院系调整后取消。1979 年,高等学校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三十多年来,对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课程定位诸多方面的认识可谓是百家争鸣。21 世纪初,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关注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007 年3 月,教育部高教司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明确指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至此,大学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几年,不断有学者提出,大学语文应当与“汉语国际教育”一样成为独立学科。面对这样的局面,基于师范教育的特殊性,高师院校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建设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一、培养人文素质 落实工具性质

长期以来,关于大学语文课程定位的认识存在较多差异:或认为应强化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或认为应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或认为应提升综合文化素质,或认为应培养人文素养……2004 年10 月,“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将大学语文的课程性质定位于“高校素质教育”范畴,认为大学语文应该落实在“人文素质教育”层面,从而明确了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定位。“人文”,一般指西方的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主体和中心的地位,要求尊重人的本质、人的利益、人的需要、人的多种创造和发展的可能性。“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而“人文教育”是: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注重知识的内化和渗透,通过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使学生受到文化熏陶和情感教育,建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1]正如孟子所言:“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人文素质教育关注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简而言之,就是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人”。[2]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大学语文在提升师范生人文素质教育功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其个体语文能力的培养。有学者提出,大学语文不应该是“高四”语文,不应当为基础教育“补课”。但对于高师院校来说,该补的课必须要补,否则,将不合格的师范生推向社会将贻害无穷。况且,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师范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都必须使用语文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职业技能中的任何一项都与语文能力相关联,语文能力是职业技能的基础,可以进一步思考如何加强《大学语文》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相互配合,使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1+1 >2 的功效。

二、注重精神成人 渗透师道尊严

目前,不少大学在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建设方面采用的是专题化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最早体现在徐中玉先生编写的《大学语文》中。徐中玉1996 年版《大学语文》改变了从前的文学史和文体模式,根据人文精神把选文分为九类,2001年版调整为十类,2006 年版又增加到十二类。国内很多高校也都进行了专题化教学的尝试,比如南通大学2004 年进行了“以人文精神为中心的大学语文专题教学模式”的尝试,湖北经济学院也对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进行了改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要讲授的课文融合到十二个专题的理论框架中。专题化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划分成具体的板块,通过关键词组织教学内容,主线清晰,中心明确,拓展丰富,既方便教师讲授时取舍,又方便学生拓展阅读,以点带面,收放自如。徐中玉2006 版《大学语文》的十二类分别是:以民为本、心怀天下、和而不同、品格修养、社会人生、人情世态、乡思亲情、爱情婚姻、人物风神、咏史怀古、写景记游和论学品艺,其他各版教材所选专题的关键词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高师院校也可采用专题化教学模式,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学和文化作为重点,以儒家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可以包括:“第一,仁爱精神:体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道、仁爱的以人为本的精神;第二,国家民族意识的培养:现代国家、民族文化和爱国主义是其内涵之一;第三,以道德为标准的主体人格精神:中国儒、释、道自古重视主体人格精神;第四,中庸为贵的和谐精神:中和即中庸,即同和;过犹不及的精神;执两用中的精神;第五,自爱自重自省自悟的自利精神。”[3]此外,还应兼顾西方文学、文化,收录哲学、艺术、美学等领域的好文章,根据人文情怀、道德情操、品行修为等的方面的需要,设置不同的专题。

2012 年11 月召开的“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上,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张福贵教授作了题为《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与功能设计》的报告,他认为,大学语文不是一般的中文专业学科,而应是一门具有普及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独立学科。学科成熟的标志就是建立完整的课程体系,有相对稳定的课程设置。就这一点而言,大学语文的学科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师院校在建立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大学语文课程方面,可以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为积极的探索。

三、丰富教学手段 完善课程资源

在大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得不面临一个共性问题:课程内容是一场精神盛宴,但有限的课时可谓“寸金难买寸光阴”。在三十几个有限的学时内,既要帮助学生沉淀人文素质,又要落实工具性,切实提升听说读写技能,实非易事。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资源建设。

首先,教师要突破既有的教学观念,不应简单地停留在讲授的层面。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加入视听元素,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弥补单一讲授的不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师生互动模式。通过分组讨论、上台演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大学生参与课堂的幅度,引领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大学语文的课堂应该是感性的、灵动的,如此才能够唤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领悟阅读与写作的美妙,正如温儒敏教授所言“要把学生被应试教育败坏了的胃口重新调适过来”。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除课上功夫外,教师还要成为引领者和启发者,为学生开一扇窗,铺一条路,把教学空间从课堂拓展到广阔的社会空间,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自觉完成“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过程,丰富知识积累,充实文化内涵,真正为师范生的后续成长提供强大动能。苏联学者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读书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习惯,教师的成长历程其实也是他的读书历程。作为传承文化的使者,教师必须伴随着阅读的深广而不断成长发展。特级教师凌宗伟认为,阅读帮助我们理解教育,是生命延续的一种需要。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师范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大学语文教师的引领和启发作用举足轻重。

其次,还需依托网络时代背景,加强大学语文课程资源建设,为实现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供强大支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 ~2020 年)》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现在,国内已拥有高校精品课程网等多个教学视频网站,还积累了如网易公开课等较多的视频教学资源。高师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教学资源,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发建设更适合本校特点的网络课程资源,激发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延伸和拓展大学语文的教学时空。王步高先生主持的国家级精品课《大学语文》在这方面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其电子教材采用Web 技术进行设计和组织,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将文字、图片、音像、声音、视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通过浏览器就可以进行学习,使用非常方便。

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将为丰富课程内容、实现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供帮助。近几年基础教育领域讨论得比较热的话题之一是“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课上讲课——回家作业”的传统模式,翻转为“回家自学视频——课上辅导答疑”的新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国内,“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目前还只是在部分中小学进行试点,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部分地借鉴“翻转课堂”的做法,在实践中进行尝试。

综上所述,高师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既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工具性的落实;在课程内容安排上,既要注重学生的“精神成人”,又要注重“师道尊严”的渗透;既要依托网络背景,积极建设课程资源,又要在教学模式上寻求多元突破。如此,方能提升师范生的文化底蕴、审美能力、精神境界和智慧水平,为师范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厚重的人文基础。

[1]孙晓梅.大学语文的人文化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76.

[2]夏中义.精神成人与大学生(演讲)[EB/OL].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453653/

[3]何立明.一致的母语教育理念 分层大语课堂教学[EB/OL].http://www.zhdxyw.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568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师范生语文课程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