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愁字了得——试论高中语文作文“解愁”技巧
2015-08-15赵艳红
○赵艳红
(浙江省慈溪市龙山中学,浙江 慈溪315312)
一、解阅读材料之愁
对作文题中的材料,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分析,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方法,自然能使学生对教师讲的材料,有豁然开朗之感。但陌生材料来时,往往又会无从下手。传统的方法,其实是“授人以鱼”,我们可探索“授人以渔”的方法,教会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分析,寻找独辟的蹊径,确定合适的旨意,进行作文。
(一)理清思路,分清主次
2015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写作题出法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
有个小孩想分辨两者的不同,结果把自家庭院里丝瓜和肉豆的那些纠结错综的茎叶扯断了。
父亲看了好笑,就说:“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文体特征鲜明。
山东的不少考生一看材料就愁得无法思考。语文高考结束后,怨声载道,他们说自己根本就不知道什么丝瓜藤和肉豆须,根本不知道怎么写。
考生在丝瓜藤是怎样的、肉豆须是怎样的、两者有什么区别上纠结,显然是把眼光落在次要点上了。教师在对新一届的学生分析这则材料时,就要教会学生理清思路,分清主次。
材料的重点是父亲的一句话:“种它们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分辨的呀!你只要摘下瓜和豆来吃就好了。”启发学生:人究竟要分辨纠缠在一起非常纠结的东西,还是应该直抵目标摘下瓜和豆,也就是说,你究竟要的是什么,是作文思路展开的一个基本逻辑线。生活是一团麻,剪不断,理还乱。这些理不清的东西有可能成为我们成长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我们应确定人生的目标,绕过绊脚石,勇敢面对各种挫折,克服各种困难,直达目的。
大多数作文题里的材料,重点是放在材料后面的位置的,有些还有提示语,提示写作的范围、重点、主旨和注意事项。
2015年浙江卷,材料如下: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材料分为两段,第一段结尾句“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是重点句,第二段结尾句“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也是重点句。
这两个重点句提示了作文要写的内容是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的一致或背离。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理清思路的方式是按层次归纳材料的内容,往往是前面的层次轻,后面的层次重。遇到自己不熟悉或搞不清楚的内容,不要钻牛角尖。对重点句可作进一步的探究。
(二)找准角度,正确立意
苏轼的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从不同角度看山,看到的是山的不同样子。作文也一样,根据材料写作文,角度不同,立意就不同,效果也不同。
2000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
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800字。
本材料的提示语:“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解读,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的答案都是很多的。”暗示考生:立意应落在“答案为什么是丰富多彩的”理性分析上,如果停留在“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事实上,那么立意就错了。
在写作分析课里,教师可多选一些作文题的材料,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的比较分析,解学生不会分析材料的忧愁,从而把握要点,正确立意。
二、解语言运用之愁
文章如船,语言如桨。语言的流动就如桨的划动。桨划得好,文章才能活色生香。但有一些学生语言贫乏,另一些学生虽然语言丰富,但运用不当。要解语言运用之愁,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多读、多悟、多感受
优秀文学家的优秀作品,犹如文学沙滩里的金子,散发着柔和而不刺眼的光泽,值得反复品读。每位作家又有各自的语言特色。古代作家,李白豪放,杜甫沉郁,白居易通俗,元稹悲苦,李商隐典丽……现代作家,郁达夫浓烈明快,余秋雨富有气势,刘亮程朴素灵动,迟子建诗意浓郁,贾平凹细腻悠长,莫言诙谐犀利……
对语言贫乏的学生,更要引导他们带着海纳百川的心怀去读。语言简洁朴素的,可能体现的是智慧的高度;语言繁华富丽的,可能反映的是承载的厚重;文采好的,感染力就强;语言风趣的,就容易横生情味。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炖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护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刘亮程《狗这一辈子》)
这是刘亮程式的语言,描写的是作者故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里的生命。作者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正是他这种与土地亲密接触的过程,才使他的内心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以至于表现在他的文章里有了独具的视角和独特的语言。语言在朴素里闪着灵动,读来别有一番味道。
谁一旦给白雪送了发卡,一个梨子,说太多的奉承,或者背过了白雪又说她的不是,我就会用刀子割掉他家柿树上的一圈儿皮,让树慢慢枯死。这些白雪都不知道。她还在村里的时候,常去包谷地里给猪剜草,她一走,我光了脚就踩进她的脚窝子里,脚窝子一直到包谷地深处,在那里有一泡尿,我会呆呆地站上多久,回头能发现脚窝子里都长满了蒲公英。(贾平凹《秦腔》)
这是贾平凹式的语言,带着陕西丹凤县棣花镇农村的质朴和细腻,又带着悠长的情调。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真正无法平静的,是血泊边上低眉躲开的那些侥幸存活的名士。吓坏了一批,吓得庸俗了、胆怯了、圆滑了、变节了、噤口了,这是自然的,人很脆弱,从肢体结构到神经系统都是这样,不能深责;但毕竟还有一些人从惊吓中回过神来,重新思考哲学、历史以及生命的存在方式,于是,一种独特的人生风范,便从黑暗、混乱、血腥的挤压中飘然而出。(余秋雨《遥远的绝响》)
这是余秋雨式的语言,带着凌厉的气势评判历史。在他诗性的评判中,飘满了一种历史的思考。这种语言不追求小溪流水般的活泼俏皮,而追求一种潮样的愤激有力。对历史的感悟引人深思。
上述三个例子,各有各的特色。既可以让学生在博采众长中体会、感悟、吸收,也可以让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进行个性化的阅读。总之,多读优秀作家的优秀作品,自然而然能不断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
(二)引导学生多思、多评、多创作
多创作,自然是作文练兵好方法。但是,有些学生语言很丰富,练笔也勤快,分数却不高。这就要在创作的基础上多思多评,寻找合适的作文方法。
试比较下面两篇高考中用文言文写的文章,也许能获得写作得高分的启示。
两篇高考作文,经查都是考生原创的,没有抄袭。第一篇为浙江考生的,在满分为60分的作文中只得了20分,后一篇为江苏考生的,在满分为60分的作文中得了60分,也就是满分。
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吊李白歌并序
余尝客九江,舟行适当涂。其间有太白酒楼者,遂做登临。但寒流清泚,远山憔悴;风烟掩抑,支离草际。则太白坠舟之地也。江水泱泱,名流迹往;其高才品性,故老遗闻,多能道者。又读太白文字,虽作世道茫然,终为抔土,而率性净直,不知悲观语,真仙人矣!嗟乎!万物不得其恒,能于得志而保其洁,失意而终其志者,古至今,而又有几人能豫谪仙之流欤?往虽必然,可谢后人,遂歌以吊之。
狂哉太白仙,悲也李清莲。长安肆中识尔面,当涂江心慕君颜。玉柱烟鬓雏凤眼,剑眉入云天。颀身腰悬剑,舞影自翩跹。敢以斗酒诗百篇,自称酒中仙。
忆昔少年初,壮志离滇蜀。谢屐逐业路,扁舟济江湖,浩宇长风连尺幕,丘山短歌怀作古。歌罢酾酒倚叠巘,可以思绝峨嵋巅。莫愁湖上人莫愁,飞燕堂前旧飞燕。地柱崩倒东南陷,天姥连天势拔尺。名山兮多险,飞瀑兮生烟。
荏苒十年,遍于诸侯,君还记否?莫将余情听残漏,只为社稷报君侯。老夫鬓发已先秋,年少壮志尚未酬。渭阴众闻“蜀道难”,颍阳独叹“将进酒”。酒醉更深愁更愁,心寄明月月如钩。文章易成功难就,槛外空余水悠悠。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一腔报国心,供奉为翰林。醉倒酒肆中,天子呼不应。世间文人情,千秋万岁名。便卧龙廷草狂书,书生只笔却强胡。诗成妆浓凝香露,清平十调宜圣主。便为圣主念朝朝,只为贵妃情暮暮。朝朝暮暮志如许,岂随霓裳羽衣曲。
落日城头土分爨,学剑便为随雕鞍。匹夫犹能临死难,丈夫岂可醉酒酣。投笔请缨斩楼兰,入暮志在青海湾。兵倒须臾如山败,忠心反被逐深山。谁与叹,谁与叹?空有志,在边关。尘衣袖风鬓丝乱,当涂江头独潸然。秋心有泪流如水,杯酒无味醉同欢。
君不见黄金台,几人欢笑几心寒。纵令蜀国多名山,直教中原少荐才。宝玉难从夺其白,英雄不可侮其概。昆山璞玉自切磋,清水芙蓉去雕琢。醉眼看花花寥落,醉人更比花寂寞。月断风晓楚天阔,月既无言入城郭。
天何如之苍苍兮,乘大鹏以振八裔;地何如之茫茫兮,摧中天而折其翼。仰仙人之潇然兮,望环佩之陆离。其心也不悔兮,岂在乎功利。终其生于黄土兮,历万世而自然。成其名于后世兮,乃自立而得之。禄高官兮济世,虽富贵兮不济汲。人兮,鬼兮,仙兮,千古而成矣。醒兮,醉兮,梦兮,谪仙死而谁涕。
谪仙生时,其不得志。将泣于文,将兴于山,自适也。即万古仰之,而今安在哉?然其为世为人,岂我不可为我辈圭臬乎?故曰:成矣太白,不朽太白!
2001年江苏高考作文以“诚信”为话题——赤兔之死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做《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
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
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
两位考生的写作功底都很深。前一篇的语言文采更好,为什么前一篇只得了20分,后一篇能得60分?就因为前一篇要求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作者没扣住话题写;后一篇要求以“诚信”为话题,作者能紧扣话题写。
通过对两文的评析,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了语言的功底,还要按题目的要求进行写作。要写出生活的真实、历史的真实、哲理的真实、感受的真实;思想情操要积极健康,要用自己个性化的眼光去解读生活。要抓住一点一滴,以小见大,贴着自己的心,贴着生活写。要用合适的语言、合适的文体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语文写作,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有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扣住要求,开阔眼界,增进阅读,丰富体验,增加积累,常思常练,才能拨去学生心头的愁云,在写作的天空里,见一方灿烂的阳光。